1 楔子(1 / 1)
洪武十年冬月,四更锣声隐隐错错的传来,飘散到沉睡中的应天城,沉沉的夜色更显寂静。寒冷的冬季已经来临,玄武湖的湖面结了层层薄霜。紫禁城西华门边侧的小门不知何时已悄悄打开,早班的太监宫女踮着脚,静谧无声地鱼贯入内,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坤宁宫东暖阁,安静肃穆,层层帐幔后,一声凄厉的叫声突然响起,宛如在静谧的夜色中划出一道口子。闻讯赶来的坤宁宫司印大太监孙宇四十开外,脸色白皙,生得五官却是柔和秀气,乍看上去却有几分像那儒生。
他向迎上前来的坤宁宫尚寝嬷嬷崔氏低声询问了几句后,两人急步入内,见到那帐中之人无甚大碍,方才舒了口气,互相对视一眼,孙宇上前轻叫了两声,两人随后竖手垂目而立。
孙宇微微抬头,偷偷一瞥,帐幔内,马皇后身着中衣,斜靠在织锦垫上,脸色有些苍白,双眼紧闭,眉头微蹙,两手抓着锦被,额头上细细的汗珠,牙帮绷的很紧,呼吸似乎有些急促,细细一看却是在微微发抖,孙宇大惊。
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后,洪武帝的结发之妻,脑子里已是翻江倒海,不时的浮现出片刻前那可怕的噩梦,梦中的自己在几年后将因中毒而身亡(1),而伉俪情深的洪武帝因无法忍受丧妻之痛,性情愈发暴虐,屠戮功臣,大兴刑狱。而最可怕的是那随后而来的皇权之争,伏尸百万,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马后又想起梦中那眉眼熟悉的青年男子,“祖母,我是允炆啊,救救我,救救我,好热,好热!”男子俊雅清秀,玉树兰芝,在熊熊烈火中苦苦挣扎哀求。烈火吞没了巍峨的宫殿,紧紧的追逐着男子的脚步,男子的面孔渐渐扭曲狰狞,一串火苗蹿上他明黄色的衣服,由下至上一点一点的将他吞噬。
火光中最后只留下凄厉的叫声:“马秀英,枉你上追长孙贤后,下启大明王朝,一生孝慈仁义,你的亲生儿子壮年夭折,你的亲生孙儿被杀戮殆尽,大明江山被那逆臣奸贼鸠占鹊巢,宿州马氏后族宗房抄家灭门。”“呜……,真痛啊!祖母……,祖母,救救我……”
马后心中大恸,脸色更加苍白,几乎斜坐不住,孙宇和崔氏赶紧上前,两人一人一边将马皇后扶住,却觉手中湿滑,中衣已是湿透。孙宇见主子又如陷入梦魇之中,也顾不得其他,连声叫唤,马后方才清醒过来。崔氏赶忙着喝下一杯早已准备好的温水,马后这才稍许稳定下来。
这位曾追随洪武帝厉兵秣马,平定天下的马皇后,还从未有如此失态之时,孙宇两人心中惶恐,却是不敢多问,又服侍着马后洗脸更衣,见其已是如常,方才大定。
此时暖阁外却响起急促的脚步声,这样的情形在讲究秩序端庄的中宫还却是少见,崔氏看了眼马后和孙宇,赶紧出去。片刻崔氏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几许喜气:“娘娘,东宫那边来信了,吕妃子时诞下一子,母子平安,圣上已经得信了,怕影响娘娘休息,让东宫的人缓些来报。”
“喜信到的时候,圣上还在批折子,大喜过望,即刻就赐名了。”崔氏一气儿说完后,却是半响没有回应,她有些诧异,方向孙宇望去,只见孙宇亦是摇头。
本应是喜气洋洋的气氛霎时变得几分诡异,过了片刻,马后的声音响起,有些许迟疑,带了些微的颤音“圣上,……,赐何名?”“回娘娘的话,圣上赐名上允下炆。”(2)
马皇后如中雷击,身上一阵颤栗,几近晕厥。孙宇崔氏大骇,连忙扑了上去,刚要叫人传太医,却被马后微弱的声音叫住:“半个时辰后再叫太医,今日之事不许外传。”
卯时,一丝曙光刚隐隐约约的照射进紫禁城墙,坤宁宫殿宇顶上的垂脊兽微微发亮。太医院令李良贤擦着汗带着几个太医出了东暖阁时,方才见坤宁宫中殿已是站满了等待消息的人,乾清宫的,东宫的,各娘娘宫中的。李良贤见那打头一位居然是乾清宫司印大太监赵明,哪里敢怠慢,战战兢兢的汇报了皇后的病情。
洪武十年冬月,马皇后病,腊月,移驾鸡鸣山别院养疾;景仁宫李妃册封淑妃,代摄六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