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十七章(1 / 1)
若说刘氏在此之前还心存一丝侥幸或是旧情的话,马车里那对男女玩笑般的言语,恰如一把钢刃深深的插在了她的心窝子里。
这算什么?十年里她为这个家,为这个家族付出了多少心血,上孝父母,下悌子女,精心打点着让四个小姑一一出嫁,体恤着他一个个并非一母同胞的兄弟们,照料着族人的生计,该她做的,不该她做的,她都为远在异乡的夫君承担着,在河南府又有谁人不赞他谢仪娶了个知情达理的好太太。
揪心的疼痛——哪怕这十年夜夜的孤枕难眠都比不上此刻的钻心与痛楚。
满腔的泪水,含恨的质问,在此刻都失去了意义,她又能对一个视她如陌生人的丈夫哭闹指责些什么呢?
她只是一个陌生人,一个自以为施了天大的恩典的傻子罢了。
“娘”婖福知是状况不对,赶紧让身边的丫鬟嘱咐乐队的头儿,让他们有多闹腾就多闹腾,早在一旁候着的舞龙舞狮队热热闹闹的在谢家大门前表演着精湛高超的技艺,好几次满堂喝彩更是增加了热闹的气氛。“娘,大家伙都看着呢,我们先回去......”想尽法子提前让助兴的节目登场无非就是为了减少众人对这边的关注,只是从婖福局促的神情看来,比起其他让人喝彩惊艳的节目,大家显然都更爱看谢家的八卦事。
“你是........”守在马车前的奴才看着面前的妆容得体的妇人,只觉的其眉眼间依稀带了几分熟悉的神情,这位从小跟随谢仪一同长大的书童李科,只觉得面前的女人很熟悉,却不知曾在哪里见过,当在思忖着如何开口的他,视线在不经意间触及站在那位夫人身旁娇俏可人的妙龄少女时,这才带着八分的肯定的语气喊道:“大太太,您来了!”
或许是有心在提醒着马车内正与娇妻沈氏款款而谈的谢仪,从李科嘴里喊出的‘大太太’,音调着实带了几分古怪与别扭,然而这却非常有效的使得马车内正说到兴头的两人一时间涨红了脸,竟连半个词也吐不出来了。
最终还是马车内沈氏撒娇的摇着谢仪的衣袖,又指了指被门帘遮住的外头,完全是一副‘你若是不出去把事情摆平了,今儿个她就不下马车了’的样子。
“你啊......”看着比他年龄小上不少,又总是需要人遮风挡雨,悉心照料的小娇妻,谢仪无奈的点了点沈氏高挺的鼻尖。
大掌一伸,掀开了帘子,在马车内吃住了近一月,甚少有机会见到阳光的谢仪一时间被强烈的光芒刺激的不免有些头脑发晕,好面子的他还是不忘要在众人面前一显官威,愣是做出一副大气磅礴的势态来,微微整理了一番衣袖,下巴微微抬起,挺拔着胸膛,在摆足姿态后方踏着马奴的背脊,落地站稳。
“这儿日头大,太太还是先进去吧!”看着比年轻貌美的沈氏苍老不少的大太太刘氏,谢仪心里终免不了几分悲戚之感,本想脱口而出‘这儿日头大,太太还是与我一同进屋吧’,只当右手顺其自然的抓住了刘氏的左手,还没等说什么柔情蜜意的话,陌生的触感让两人都尴尬的转过了身。
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对曾经过着蜜里调油般生活的夫妻,成为这世间最为生疏的陌生人。
在谢仪的记忆里,对于刘氏的印象只剩下一个模糊不清的身影了,起初小夫妻刚分离,又历经背井离乡,谢仪确实经常是不是的想起远在河南府的妻子儿女,只后来,随着时间一长,先是为了心中难叙思乡之情,他一连纳了好几个侍妾,后又偶遇沈氏,一时间惊为天人,想方设法谋而求之,此后的日子里,沈氏鲜活的存在点点取代了刘氏苍白的身影。
“适才报信的小厮说,老爷带了新太太回府,老爷是个明白人儿,又久居官场,自当该听过,‘一夫不娶二妻’。”刘氏神情坦荡,毫不畏惧的对上了谢仪的视线,“老爷莫不是忘了,十年前是如何亲口答应妾身的?”字字句句,落地斩钉截铁,竟逼得谢仪一时语噎。
“太太,你........”谢仪一个甩袖,不耐的撇开了头,他本不想多加理睬咄咄逼人的刘氏,可无奈刘氏挡住了他的去路,现在,在众人面前,他自然不能丢份。“既然太太硬是想要个答案,那好,仪只问一句,十三年前当太太乘坐花轿嫁入我谢家时,走的是哪个门?”
“谢仪,你混蛋!”刘氏嘶哑着嗓子,就在谢仪毫无防备之时,刘氏冲上前去,紧紧抓着谢仪的衣襟,推搡叫骂着,胜在身边的下人们眼疾手快,几个婆子连同婖福一起使劲的拽着刘氏的胳膊将她往后拖。
“大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一直在心里暗自演练着的谢钰歪着他的小脑袋,扯了扯被眼前混乱的场景惊吓到目瞪口呆的大哥谢钦,很有保密意识的他,坚决不肯发出半点声响,只一趟趟的重复着嘴型与手势。
其实被吓呆的不止谢钦一人,可以说,在场的人,是有□□都被刘氏突如其来的举动镇住了。
“既然这么情形乱,我们就不要掺和了。”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谢钦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况他们就是真按婖瑜的原计划进行了,现在怕是也没有人会搭理他们。
“大哥,可是祐哥哥真的很难受。”在得了婖瑜的千叮咛万嘱咐后,一向有些虎头虎脑的老二谢铎倒是成了在场唯一一个不被谢仪与刘氏那场闹剧影响的人,因为他的视线,从一开始就不曾离开过谢祐的身上。
见一直独自呆在角落里的谢祐,脸色苍白,脑袋歪斜着,浑身抽搐,谢铎顾不得一切,拉起最小的弟弟就朝着老太爷那边跑去。
正急于想法子挽回谢家颜面的谢老太爷听闻谢祐在这紧要关头发病了,二话不说,赶忙让四房的几个孩子赶紧把人推回院子里,不要再丢谢家的颜面了。
在谢钰几次三番强调着‘我娘已经赶紧去找大夫了’,最终被心里发虚的谢铎捂着嘴,赶紧带着他脱离了面前这一片混乱的局面。
“我就说不要让他出来,你倒好,还做起什么好人了。”看着四房几个一点礼数都不懂的孩子消失的在人群里,老太太这才忍不住用眼神狠狠地剐了眼站在她身旁的老太爷。
“你懂什么,而且,他毕竟是......”考虑到身边鱼龙混杂,老太爷回瞪了一眼,做了个两人都懂的表情。
更何况,族里的老家伙们都来了,又哪里容得他来选择。
“我也懒得管你们这些腌臜的事情。”老太太冷哼一声,也许是为了证实她这话的可靠性,才一个转身的功夫,两眼一黑,身体瘫软着向后仰去。
“老太太.......老太太.......”四周叫喊声此起彼伏,原本站在队伍后头当背景的三位儿媳立马跑上前去,小心翼翼的搀扶着连路都不能走稳的老太太。
事后,谢铎一直自夸着他英明的举动,若不是他在前脚报备了娘亲的‘去向’,否则在此刻,老太太昏倒的事情,足以让没有出来迎接的娘亲从宅子里的几位媳妇里显出来了。
尤其是当这昏倒自之人,其实只是在装昏。
在场的总有些人会幸灾乐祸的瞧着大房的热闹,毕竟这种八卦事,不仅事不关己又能调节枯燥乏味的生活,有益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尤其是那些最爱唠叨东家长西家短的媳妇们,更是瞪大着双眼,深怕错过这件能在以后日子里成为他们茶余饭后谈资的重要事情。
当然,高兴的不止在场看得心急火燎的人们,婖瑜听完兄长的叙述后,一直悬着心的她这才松了口气,毕竟原本她打的主意就是能借着谢祐发病这个由头,浑水摸鱼,掩过此事,而现在,事情虽没按照她设想的方向走去,但在这混乱的情况下,确实没人会注意到程氏的不曾露面。
“瑜儿,娘好些了吗?大夫是怎么说的?”谢钦对这边一直挂念不下,要不是那头实在离不了他,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把娘亲托付给不济事的弟妹们。
“大夫说,娘这是怒火攻心,静养一阵子就没事了。”只是近期之内都不能再伤肝动怒,忧劳过度,否则恐有后患。
话到嘴边,婖瑜终是咽回腹中。其实程氏的身体并不乐观,她的身子骨一直都不怎么健康,这十几年忙里忙外的操劳,又是一个极其要强的性子,确实让她的身体亏得厉害,要不是这回几桩事凑到一起,又被老太太‘挖夫家墙角’这言论一激,才让这暗疾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否则要是以现在的状态,怕是撑不了几年。
“瑜儿,我想好了等这回事情都平静下来,我就去外头上工,多多少少也能补贴些家用。”这事他前前后后想了很久,再这样读下去也没个前途,而且家里银钱吃紧,身为长子的他是该多为下面弟妹考虑了。
“哥.......你这是做什么呢!”婖瑜烦恼的挠着头,他们家有那么像贫困家庭吗,还都到了要非得牺牲这个成全那个的地步了?
这世上,谁不想成为有权有钱的人?哪怕是有着同一个爹的谢家五位老爷,各房之间的贫富差距亦是显而易见。老大有权有官职,所以在他升官归家的日子里,哪怕是出了五服的谢家亲戚们都纷纷上门,送礼道贺,讨杯升官酒,希翼着能沾上些喜气,亦或是能得谢仪的青睐,从而子孙仕途无忧。
而四房,无权无势无前途,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在这大房大喜的日子里,他们哪怕是吐了口血,都得费劲心思的瞒着掩着,深怕那些莫须有的罪名从天而降,给他们带来更为难以承受的后果。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啊!以及差距而造成的难以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