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十二章(1 / 1)
最终谢家为了自己‘世家大族’的颜面,也为了不给即将左迁的长子谢仪丢面子,在大太太刘氏的主持安排下,拨了两顶代步的轿子,又使唤了几个奴仆丫鬟,送谢侃与婖瑜父女俩到了衙门的红漆铜锁大门前。
“瑜儿莫怕,爹爹不会让你受苦的。”谢侃半蹲着身子,眼神坚定的向幼女保证着。“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不凭空捏造,歪曲事实,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紧咬着毫无血色的娇唇,拽着谢侃的一角不肯松手,婖瑜怯怯的看着正前方高高悬起的匾额上刻着‘河南府衙门’的镶金大字,慌乱的后退了几步。
片刻后,郑重点了点头,紧贴着谢侃的大腿,怯生生的跨过了衙门大门。
只因这回是县官升堂前的例行询问,所以并未把见面的场所放在县衙大堂,而是选择县令贾大人通常处理公文信函的书房。
“谢家七女,本月十五日午时两刻,在帽儿胡同发现一具男尸,据后来赶到的燕捕快称当时你昏倒在现场。本官问你,你可曾见到凶手的真面目,他是如何杀人的,又是怎么把你当场击昏倒地的?”贾县令,身材精瘦,样貌亦是平淡无奇,只鼻下的两撇山羊胡愣是把他勾出了一副精明的模样。
“我.....我不知道。”当时被血泊包围的场景,那具渗人的尸体,一幕幕不由控制的闯入了婖瑜的脑海中,痛苦的闭上了双眼。 “我当时为了从角门回铺子,就沿着胡同一直往里面走,谁知道还没走到门前,就被东西绊倒了,只见一个竹席遮掩着下面的东西,这才忍不住好奇,掀开一看.......”
“那就是说你没有见到凶手的真面目了?”贾大人轻抚着小山羊胡,半眯着眼睛,点了点头,示意婖瑜继续。
“没有,真的没有。”婖瑜一本正经的摇着小脑袋,神情真切。
“那你可曾留意案发现场有何诡异,或不寻常之处?”贾大人摇着头,显然对婖瑜的答案不甚满意,又再次继续引领着话题。
“没........”还没等婖瑜把话说完,贾大人一个眼神瞪了过来,吓得婖瑜赶紧吞下了这句‘没有’,转而仔仔细细的回忆着那天的事情。“我记得死者不像是我们中原人,他长的很高,很大,五官深刻,眸色亦与寻常人不同。当时我掀开帘子之后,发觉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在冒血,而且那血好像红的过分..........”不知怎么的,原先一再因为这些片段惊醒吓哭的婖瑜,反而现在非常的冷静自持。
“本官问的不是这些!”贾大人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你可曾在案发现场看到第三人?你说你是被死者挟持的,那到底是谁救了你?又是谁给了死者致命一击?”
黑衣少年的身影不甚清晰的在婖瑜脑海中打转,掉转了视线,婖瑜故作镇定的回答着:“没,没有。”
这答案让在场的几人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一直随着婖瑜的话在心里分析案情的谢侃看向婖瑜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我也就明白说了,谢家七女,若这个案子没有他人在场,本官可就非常不好办了。”贾县令似笑非笑的说着,“你们再回去想想,要是有什么发现,就立刻来衙门找本官。要是等到上了公堂,本官可就不会这般仁慈了。”
婖瑜一脸茫然的抬起了头,她好像听懂了些什么,却又好像完全没懂,而站在一侧从头至尾都不曾有过话语的谢侃每眉头愈发深锁。
看着谢侃父女离去,一直坐在屏风后头的史师爷晃晃悠悠地从里头走了出来,“大人为何要给谢家如此大面子,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家族。”
“夫人前几日从京城回来,在与上僚家内眷聊天时得知,谢仪在外赴任之时,竟娶了右相家的庶女为平妻。否则你以为就他的本事,还能突然间闷声不响的升了迁。”贾大人对着师爷晃了晃茶盏,露出了个是男人都懂的笑容。
“大人这是.........”师爷不赞同的摇了摇头,左相与右相在朝堂上一直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而贾夫人是左相夫人的娘家表亲。
“相爷来信了,进京述职后,今年圣上一众官僚的考核评审估摸着就要下来了,我这位子怕是有变动。贾县令摸着手头上一块上好的西域血玉,志得意满。
“恭喜大人,更进一步。”虽然贾大人未曾明说,一向最了解贾县令心思的史师爷又怎会看不出来。
“现在还不着急。”贾大人笑着接受了史师爷的道贺,嘴里依旧谦虚着,然而嘴边勾起的笑容足以道明一切。
再进一步,那就是京官,能在朝堂上面君见圣的。
“左相亦在信中言明,下任河南府衙门八九不离十会落到谢家,既然如此,本官卖谢仪一个面子也未尝不可。”当然,这并不是主要缘由,案子发生至今还不到几日,然而左相却在得知消息后立马飞鸽传书特地言明不要插手这个案子,可见其背后的弯弯绕绕。
“可,大人,那那些东西........”史师爷意有所指的问道。
“我自有决断。”贾县令神情肃穆,眼珠几下转动,“你且附耳过来,我有事交代你........”
.................
“记着,悄悄进行,切莫让他察觉。”
而这一边,踏出衙门大门的谢侃与婖瑜一前一后的走着,父女俩谁也不曾开口说些什么,一来,时候不对,二来,地点不对。挥退了在远处小巷候着的轿子,“瑜儿,遇事不能怕,既然遇上了,唯有思虑出应对之道方是正理。若是可以,我自是希望你能远离这些,可现下情况你亦明白,咱们.......”长长的叹了口气,谢侃轻拍了几下婖瑜未饰一物的脑袋“只能靠自己了。”与衙门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谢侃,对贾大人此人的性格脾气了若指掌,此人性子奸诈,极其世故圆滑,长着张精明瘦小的脸,却总爱扮做笑面虎。
河南府是都畿道河南道的中心的县市,虽比不得京畿道的六个州府那般繁荣昌盛,却也在经济文化方面就举国而言,绝对是名列前茅。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且地处要道的城市必然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甚至而今在朝堂中最为活跃的几大家族亦是由此处发家崛起。再这样情形下所产生的的必然结果则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先后几任知县几次三番想要‘农奴翻身做主人’,在庞大的势力压迫下,没有一人能顺利的起义成功,最后,灰溜溜逃走焉。
顺理成章的,这个位子就成了左相右相为了提拔近亲进入朝堂的敲门砖。
贾县令的到来,却使得河南府出现了另一派景象。
婖瑜似懂非懂,稚嫩的小脸上则是少有的坚毅,“爹爹是觉得大伯并不会如适才三姐姐所说的那样为我......”婖瑜突然不知道这话该怎么说了,最后绞尽脑汁才想出了这么句:“给我一个公道的审理?”对于这个素未蒙面,却又是谢家少有的且官职最高的混迹于官场的大伯,婖瑜还是带着几分尊敬与敬佩,以及莫名的信任。
无论是在严谨刻苦的几个舅舅家里,还是老宅里叔伯兄弟们的都在为了科考之路而埋头苦读,三伯直到去年才博了个秀才的名,而爹爹更是屡试不第......从小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婖瑜,就此推得立足于官场的大伯定是个极其厉害且有能耐的人。
“咦,瑜儿,你为何会做这样的想法?”随即转念一想,谢侃不禁莞尔,“正是因为有你大伯在,我们才更不能落人以口舌。这案子,正好出在你大伯回来的这个档口,无论他是不是下任县令,于我们总该是有好处的。只是,要证明你的清白,并不是单靠你大伯就万事无忧了,而是要拿出证据,找出真凶,理清案子的来龙去脉,方是上策。”
更何况......谢侃心里终究不免担忧,虽然与谢仪十年未见,但他们这一脉的几个兄弟其实都随了谢老太爷,各个皆是才能平庸之辈,当年谢仪的官位还是老太爷与老太太拿钱捐的。
在位几年,虽有几次调任,却并未有左迁之象,但是又毕竟十年未见,谢侃也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兄长的‘君子之腹’,毕竟这回谢仪可是连升两级。
“嗯,只要在铁证面前,就是谁也不能再对我说那些难听的话了。”族人的冷漠与威逼,哪怕现在回想起来,婖瑜都忍不住浑身颤抖。
眼睛又不争气的往下掉泪珠子,越是不想哭,结果却哭的越急,婖瑜放弃了寻找手绢,而是像个孩童般胡乱的用袖子满脸擦着,“爹爹.....我......我没.....没想.......哭的。”哭,代表了脆弱,在别人面前哭泣,则代表了自己的示弱。无论何时,程氏都不允许自己房里的孩子哭泣,尤其还是当他们因为在上房请安时没有吃到糕点,或是在上房没有得到表扬而哭泣。
哭泣,则就代表了他们承认了自己不如别人,这一点是出身寒门,又及其自卑自强的程氏绝对不容许发生的。
有些犹豫的伸出手,就在要触及到婖瑜的发髻之时,看着个头刚过他腰身的独女,谢侃晃了晃神.....一会后才悠悠的叹了口气,蹲下身子,单手一把抱起婖瑜,“瑜儿能在我面前哭,爹爹很是欢喜。”他家的孩子啊,哪怕是最小的儿子,亦都早早懂事,哪怕在他们做父母的面前都甚少有软弱与撒娇的时候,有时候想想真是当爹娘的亏欠太多了。
“爹爹....”婖瑜一声惊呼,自打总角之后,爹爹便再也不曾像小时候那般抱着她了,今天能这么亲近爹爹,还是顿时让她喜笑颜开,当下伸出胖嘟嘟的小手环着谢侃的脖子亦是亲近。
“瑜儿,那我们去个地方可好?”想到这里,谢侃开口时不免多了几分踌躇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