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碧绿蝴蝶(1 / 1)
写在开篇之前:
1.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有些做了父母的年轻人也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要听话。写这本书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听话吗?应该听谁的话?
2.另一个想讨论的问题是,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问,却很少有人回答。在本书第十二章会向大家介绍心理学家史登堡提出的一个著名理论——爱情三角理论。恋爱婚姻中的各种麻烦,基本都可以用这个理论解释。之前的许多情节都是为了引出这个理论,而之后的许多情节都是为了证明这个理论。
3.开篇时文君刚从旅途中回来不久,旅行故事会在回忆中逐渐讲出,许多秘密也在回忆中逐渐揭晓。晋人倒食甘蔗,渐入佳境,小可不才,在此效颦。
第一章碧绿蝴蝶
“文君?”
“嗯?”
“我们结婚吧。”
姚文君吃了一惊,手停了下来。她正在一块粗糙的石头上涂抹,蓝白的简单着色,让这块丑陋的石头这时已快要拥有加勒比的情怀。她在脸上闪出一个微笑:”干吗不呢,爱情是甜蜜的美梦,而婚姻是早起的闹钟。你终于想要醒了吗?”
“你愿不愿意永远和我在一起?”何修远没有理会她的黑色幽默。
文君放下手里的颜料,走来坐在修远的身边,樱桃红的宽大长袍摆落在爱琴海蓝的地板上,让她看来像一朵漂浮于希腊诸岛间的怒放玫瑰。文君看了一眼修远手里的书,还停留在半个小时前那一页。她叹了一口气,把手掌轻轻放在他的脸颊上。他的胡茬硬而密,让文君的手心愈痒愈渴望。他们就这样锁在彼此的目光里,无法也不想移开。
“修远,你快乐吗?”
“当然快乐。我本来都快忘了快乐是什么滋味了”
“给你自己10秒钟的时间,想一想如果我们结婚,那意味着什么,然后我们还会继续快乐下去吗?”
沉默,只有他的目光仍然纠缠在她的眼睛里。
“瞧,和我想的一样。所以,就让我们就这样简单明了地快乐下去吧。除了快乐,我们不欠对方任何东西。“文君在他的额头轻轻一吻。
修远好像要继续争辩下去,但是10秒的时间已经足够让他冷静下来。文君不想他继续困在这个念头里,就拉他起来,“你来帮我拽着这两个大袖子,我要是把袍子弄上颜料,夏意要不高兴啦。”
修远叹了口气,站起来把大袖子拢在文君的身后:“这到底是件什么衣服?既不能穿着睡觉又不能穿着出门的。”
“它什么都不是,这正是它的有趣之处,夏意自己设计的,她当时大概在想,我要做一件红色的汉服,长袖摆摆衣袂飘飘,我还想做一件露肩袒背的晚礼服——我知道了!做一件露肩袒背的红色汉服!所以就有了这件衣服。”
“那她为什么要送给你呢?”
“大概是她家里的奇怪东西太多了放不下了吧,肯定不是因为知道你觉得我穿这样很性感。”文君忍不住笑,回头冲修远眨了一下右眼,回头继续涂那块石头。这是夏意的主意,把喜欢的颜色随便乱涂在石头上,然后摆在窗台。文君已经打算给它取名叫沙滩的眼泪。
修远从身后靠近,轻轻地抱住了她:”把这块石头送给我吧。”
”好啊。“
修远把脸埋在文君的头发里,又有轻柔的吻落上文君裸*露的肩。文君深深地吸了口气,禁不住闭上眼睛。
这个下午宁静而悠长,一块丑陋的石头变得清明洁亮,水蓝在浓白里脉脉流淌。午后的阳光也缱绻,以为这是没有尽头的时光。
然而太阳终于要落山了。
文君拍拍修远的手,微微笑说:“我得走了,你也该走了。”
“你要去哪儿?”
“今天是僻巷穷生的画展,就是我之前跟你说过的那个,我得去看一看,”文君犹豫了一下,接着说,“然后我小姨介绍了一个男人给我认识,晚一点约在茶馆一段弧。”
“。。。。。”
“你不要这个表情。我们不是说好的吗?又不是第一次,我们不过是在一段弧喝杯茶,也就半个小时吧。”文君带着抱歉和无奈说。
修远掩饰得并不好的痛苦表情终究被一个微笑覆盖,他穿上外套,在文君的额头印上一吻,然后风风火火地离开了,一边走一边给手机开机,短信和电话就像抢购团似的一下子都挤了进来,叮叮咚咚响个不停。文君恋恋不舍地看着他的背影,觉得自己的一小片心也随着他远去了。
文君到茶馆一段弧的时候是晚上7点多,正是人多的时候。过去的两个小时里有太多的信息挤在她的脑子里,她还没有开始仔细考虑这些信息的意义,但在那之前她还需要应付至少这半个小时的时间。
茶馆一段弧是文君在这个城市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苹果绿的墙壁,温柔的灯光,空气中浮翔着草本的温润清芬和情歌的低吟浅唱。夏意刚换上班,才穿起她那身橘色的制服,在柜台后面忙忙活活地。夜晚已经降临,这里却仍然新鲜明亮,等待着目击下一个通向浪漫故事的奇巧邂逅。靠墙的架子上排排站着很多很多罐子,各种各样的花草茶,花果茶,红茶,绿茶,还有不知是什么的茶在各自的罐子里招摇,等待着被临幸。文君打开几个罐子闻了闻,选了一罐夹杂着椰奶和菠萝味的交给夏意。
“啊哈,PinaColada,热情奔放,今天心情很好哦!“
”呵呵,夏意,那心情不好喝什么?
”我只知道你闻了我的茶之后的心情,之前的心情已经不重要啦!“
”就算茶没管用,人看你这么整天高高兴兴的,蘑菇云里也能看到曙光,心情也都变好了。“
”这正是我们店的卖点之一。“夏意冲文君笑笑,像个调皮的小狗。她从罐子里取了一些出来,放在全透明的玻璃杯里,浇上热水后立刻浓香四溢。”你坐哪儿,我待会给你送过去,很烫。“
”坐中间花房那边吧,我去找本书先。夏意,我小姨给我介绍了一个男的,我约了在这里见面。待会你看他来了就帮我选一杯什么送过来,要怡情压怒的那种。“
”又来啊,你干脆告诉你小姨你不想约会不就得了。“
”要是那么着又得跟我妈吵架,我妈又把她那碗话说我一遍,我又不能就挂了电话,我最近都是手里干点别的,每隔一两分钟嗯一下就行了,她都没发现过。反正这样我就跟她说人家男方没再打电话约我,肯定是没看上,她也就没话说了。“
“哈哈,不过看这些人的反应还是挺有意思的。”
茶馆里靠后墙是排排的书架,文君找到了那本上次看了一半的《一千零一夜的死神》,坐在花房旁边继续读。这个叫PinaColada的茶很醇甜,文君想就算为了这杯茶也值得在这里待这半个小时,所以当有人在她头顶说”对不起我来晚了吗“的时候,她心情甚好地抬头说:”没有没有,是我来早了“。
在文君对面坐下来的这个人大概三十五六岁,整齐精干,带着自信的笑容,斜着坐在那里胸挺得快要触到天花板,一肘撑桌,另一只手放在自己腿上,指头还不停地弹着。他伸出手来说:”你好,我是林松。“
”你好,我是姚文君。“
”你约的这个地方挺奇怪啊,这到底是个茶馆,还是图书馆,还是花店,还是画廊?“林松把店审视了一圈说道,显然觉得旁边的史官应该马上记录下来他的这个评价。
”你都说对了。这正是它的妙处。“
“那边的书可以随便拿来看?”
“当然可以啦,我这本就是那里拿的,走的时候送回去就是了。你要是知道谁有多余的书的话,这里也接受捐赠。墙上的画是标价出售的。”
“是店主画的?”
“不是,是一些本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有些还是学生,店主只是把自己的墙借给他们,卖来的钱店主也没有分成,全部交给画家。”
“这个店主倒挺慷慨。”
“但是她也得到了常常可以更新的免费墙壁装饰,双赢嘛。”
“看来你对美术很感兴趣喽?”他指指放在桌上的展览册。
“倒没有太感兴趣,去是这个僻巷穷生的画展,是给个朋友帮忙,很长的故事,您不会有兴趣知道的。”文君摆摆手。
"听说你在国外住过很多年?最近又游学了两年?怎么决定回来了呢?"
文君哈哈大笑,说:"我小姨把我描写得太好了。我在加拿大住过7年,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突然心血来潮去世界各地流浪了两年。回来嘛,主要是对我妈的承诺必须遵守。"
"加拿大的生活很枯燥吗?"
"应该说是很平稳。这种平稳到底是安逸还是枯燥,就要看你想要的是什么了。"
这时夏意端上了一杯红的灿烂的茶,“这是您的’果园‘,混着苹果,梨,小红梅还有肉桂。希望您喝了心情愉快。”
“上错了吧,我还没点东西呢。”林松对店员的疏忽很是不以为然。
文君连忙接口说:“是我帮你点的。你要是不喜欢这杯,可以去那边自己选一种。我请你喝茶。”文君指指那边还在闻罐子的人们。
“那怎么行,应该我请。”
“算我向你道歉。”
“道什么歉?”他一脸的警觉。
“我得向你坦白一件事。”文君叹了口气,低着头说“我来约会是应付我妈和小姨的。我现在不想约会,不想交往,更不想结婚。事实上,我的生活是一团糟,我根本不知道我想要怎样。”文君偷偷看了一眼林松,他好像决定不了是应该生气还是好奇,于是只是瞪着文君看。文君只好一脸愧疚地继续说:“你看起来是个好男人,条件又这么好,肯定追你的女孩子也不少,不愁找不到好女人,我现在跟你讲实话,也是不想浪费你的时间。”
高帽子果然有用,他看起来立刻决定不生气了,只是还没拿定主意是不是要好奇。
“一般第一次约会无非是问问你贵姓,你妈贵姓,做什么工作的,兴趣爱好什么的,我看我们可以免了吧,你连我叫什么名字也不用记,反正过几天我们在街上碰到,你都已经不认识我了。但是既然你已经特意抽出时间到这里来了,为了表达我的歉意和让你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还是可以一起愉快地度过这一杯茶的时间,免得浪费人生嘛。当然如果你有更重要的事愿意现在就离开,我完全理解你的决定。”
不知是没有更重要的事还是最终决定好奇,林松呷了一口那杯叫做果园的茶,问道:“那么我们怎么渡过这愉快的半个小时呢?”
“那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文君高高兴兴地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两本正方形的小书。
“好啊。什么游戏?”
“这个叫做《三十秒探秘》,你从四个类别里选个一,‘谁’,‘什么’,‘在哪儿’,‘为什么’。”
”我选‘谁’。“
”现在我读一段描述,你从描述里推断这是在描述谁,如果从描述中不能推出来的话,你可以要求提供线索。比如说这一个:薇拉正看着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给她滔滔不绝地讲一些大众关心的话题。最终薇拉感到厌烦了,随手一挥,这个男人就消失在了空气中。问题:这个男人是谁?薇拉是怎样让他消失的?“
”薇拉是一个巫婆。“林松不假思索地说出。
”线索一:薇拉没有任何魔法。“
”哦,还有什么线索?“
”线索二:薇拉可以对这个男人说话,但是他听不到她;线索三:这个男人坐着但是薇拉看不见他的腿。线索四:这个男人天天都跟人们说天下大事;线索五:薇拉坐在她自己家,但这个男人从来没来过薇拉家。“文君顿了顿,抬头看看林松,他似乎并没觉得乏味,相反他确实在饶有兴趣地思考,于是继续说,”答案是这个男人是电视上的新闻播报员,薇拉用遥控器把电视关了。“
林松哈哈大笑,”有点意思!“
”有意思吧。现在你可以读一个给我猜。我选’在哪里‘。“
林松翻到一页开始读:“克里斯蒂娜正在检查一艘货船。她在船壳上发现了好几处十分严重的裂缝,但是她什么都没说。她周围有好几个其他检验员,但是整个过程中大家都一言不发。问题:这艘船在哪儿?这些检验员之间为什么不说话?——潜规则了吧——线索一:这些检验员互相都认识,而且他们也没有在争论。——都被潜规则拉下水了——线索二:他们的检查工作需要特殊仪器。——嗯?什么特殊仪器?——线索三:她发现好几个房间都充满了水,但是她一点都没在意。——船都要沉了才检查?——线索四:整个检验过程中,她的脚都没着地——见鬼了——线索五:她进入这艘船的时候没用任何舷梯没开任何舱门——从天而降的不成?”
文君笑笑说:“这个我已经看过了,留给你。”
林松想了一小会,哈哈笑道:“我知道了,这些人潜在海底,在检验一艘沉船。”
“聪明!”
他们就这样喝完了这杯茶。林松好像意犹未尽,但是文君已经准备好走了。她仍然充满歉意地说:“谢谢你让我度过了愉快的30分钟,我必须得说,你真是太随和了,我真得谢谢你没把我臭骂一顿然后才摔门出去。”
“真有人那么没风度啊。”
“再多几次我就得赔他们一扇门了。回去后介绍人要是问起来,你尽管都推到我的身上好了,随便说我怎么不好都行,我绝对不会反驳。”
“我能不能问一下,你为什么不想结婚?如今国外流行这个?”
“流行倒没有。不过我确实认识几对,一辈子都没结婚,一起住了二十几年了,孩子都好几个了,一样过的很快乐。至于我嘛,就是觉得婚姻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林松看起来根本不相信,但是文君不觉得有必要向一个陌生人解释自己的整个人生。文君十分明白他在想什么。她的话听起来像是一个21岁的小女孩说的,而文君已经将近32岁了。但是他问了一个问题,文君给了一个诚实的回答,仅此而已,至于其他事,她管不了那么多。
文君还没走到家,小姨的电话就到了:“这个人怎么样?年龄,职业,经历,收入都挺合适的,我觉得挺好,你看得怎么样?”
“挺好的挺好的。”
“什么时候再见面?”
“他要是再打来约我,我们就可以再见面啊。”
“听小姨的话,给你妈打个电话报告一下。”
“会啦会啦。”
“中秋节来小姨这过啊,翦一还有竑斯都回来。”
”好啊好啊,一定到,我这么多年都没吃小姨做菜了。“
”现在都出去吃了,哪有人自己做。“
“小姨!咱自己在家里做吧,一家人在一起一边做饭一边聊天多好,反正咱们也没几个人,让英姐把东西都准备好,您就管炒就好了,我给您打下手,转天再让英姐收拾,您也费不了多少事!现在翦一整天在外面忙,过节嘛就回家吃妈妈做的饭多好,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
最后这一句明显已经说服了小姨,她高高兴兴地说:“行,那你可得早点过来帮我啊。”
“没问题,小姨。”
“那小姨先挂了啊,别忘了给你妈打电话。”
“行啦行啦,我会打的,小姨拜拜!”
文君的住处简单到几乎简陋,租来的小房子,半旧的家具,衣橱里没几件衣服,厨房里也没几只碗。因为不知道会住多久,她都没有改变房东原来的布置。但是两个月来这个地方还是渐渐感染了文君的情调:她把地板上铺了一层蓝色的地毯,这样自己好像随时都浮在天空;那颗沙滩的眼泪已经在窗台的一角,旁边放着捡来的嶙峋树根。床头上放的书是《WhatisStephenHarperreading》,而电脑里网页还停留在WorkingholidayinAustralia。文君随便找了点吃的东西,开始仔细读展览册上关于僻巷穷生和这次画展的的介绍,又去网络上找了更多关于这位传奇艺术家的资料。正读的有趣,妈妈的电话就到了。文君只好给手机接上蓝牙,一边继续搜索和阅读那些奇异的故事。
“文君!今天的约会怎么样啊,怎么不给妈打个电话!”
“刚进门,我正要打呢,您就打过来了。”文君随手打开email,看到一封Edward的来信,她急忙打开:
发件人:Edward
收件人:姚文君
主题:丛林归来
hi文君,
你好吗?如果我记的不错,你已经回中国两个月了。过的好吗?开始想念旅行了吗?什么时候想念了,你知道门外就是广阔的世界在等你。我刚从秘鲁回到英国,我在丛林里待了3个星期,所以到现在才给你回信。
“那今天约会怎么样啊?”妈妈追问道。
“挺好挺好。”Edward去了秘鲁?虽然文君并不觉得惊讶,但是仍然对50岁的Edward还能在亚马逊的丛林里生活3个星期感到佩服。
“每次都说挺好,每次还不是没了下文。你别又给我整那个有的没的,你都过了31了,怎么自己也不着急呢?不赶快找一个嫁了,你打算自己一辈子呀!”
“知道了知道了,那总得人家也看上我呀,人家要是不再约我,我总不能追着人家不放吧?”文君一遍应付着妈妈,一遍继续读Edward的email。
我附了一张那幅画的照片,就像你要求的那样。我去了我父亲的房子,那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父母结婚的地方,也是我父亲的祖母Emerald渡过了她生命最后时光的地方。
“你怎么就老让人看不上呢?你也不好好把自己收拾收拾,你在国外这么多年,怎么一点都没学点儿前沿时尚什么的,看看你那几件衣服,我都觉得土气!人家女孩子们都减肥,你怎么还想吃什么吃什么?头发也不好好收拾,一点儿也不会化妆……”
“这么说我幸好没住家里,省的您看着我就添堵。”
“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不是为你好,那天你陈伯的女儿刚生孩子了,丁姨都领着外孙上街了,你爸还逗了孩子半天,要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怎么还这么没上进心……”
“嗯嗯”
那幅画还挂在老地方,画中的女孩子仍然带着她那种奇特的微笑。她就那么看着我,就像她在过去一百年来看着我的整个家族那样,安静,平和,却又神秘莫测。我几乎不想去打扰她。
“……两年前你要去旅行的时候我们说好的,回来就好好找个人家嫁了好好过日子,要不是我根本不会同意你晃荡这两年,现在回来了,你怎么还是不着不急的……”
“嗯嗯”
祝你——其实是祝我们两个人——有足够幸运去发掘她的故事。就像我们之前谈过的,我的父亲并不富有,然而却把一幅天价的画作始终挂在他的壁炉上做装饰。我父亲已经去世了,我是这幅画的合法的所有人。但是我没办法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卖掉她。她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让我不想放手。也许正是这种魔力让我的父亲也没有办法放手。我需要知道这幅画的故事,为了安全也为了我的好奇心。
“……周一去新单位上班了,同事里有合适的你可得留点心……”
“嗯嗯”
我已经决定搬回我父亲的房子省房租。我找到了一个6个月的临时工作,然后我会去黎巴嫩山地步道,在那里徒步26天。我会尽量和你联系。
Edward
文君迫不及待地打开附件,想看看这幅幽灵一样萦绕着Edward家族四代人的画到底是什么样子。
“……把你养这么大,还指望你给我争光争面,结果到现在还得给你操心……”
“嗯嗯”
文君凝视着画中的女孩,开始理解Edward所说的那种不可抗拒的魔力。她栖坐在一块石头上,像一只将飞未翔的碧绿蝴蝶。然而最吸引人的,不是她乌黑的长发,可爱的刘海儿,或是头上别着的翡翠发簪,也不是她细腻的肌肤,桃花一样的脸颊,或是翠色衣裙掩映下的纤纤玉指——最吸引人的,是此时她脸上的神情:她眼睛里的光芒让人分不清是璀璨的快乐神采还是掩饰不住的点点泪光;她的嘴角翘成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让人不知道她是在制止一抹最灿烂的微笑还是在压抑一声最伤心的哭泣。她既欢喜又悲伤,这两种情绪把她撕裂,又定格成了现在这副让人心疼的模样。
文君又看了一眼那只翡翠发簪,这是她全身上下唯一的饰品。连理枝头的两朵梅花翘然而栖,是非常独特的造型。Edward曾经告诉过她,在这幅画下面的壁炉架上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有一朵小小的玉制梅花,和画里那只玉簪上的小花一模一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相信一定有个特殊的理由让他的先辈们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两次大战仍然保存了这幅画。
这是一幅精美的工笔,作画的人显然花了无数心思细细描摹她的颦笑,然而奇怪的是整幅画除了她和那块简笔勾勒的石头就是大片的不成比例的留白,没有任何背景,构图上几乎是一个败笔。然而她的那种不可抗拒的魔力,让人禁不住无法去在乎这些无关紧要。石头边缘的线条巧妙地弯曲成一个签名:僻巷穷生。
“……你们这代人就是没责任心……”
“妈我知道了,您去歇着吧,我肯定努力把自己嫁出去,您别操心了。”
“我不操心你怎么长这么大了……”
又念了有十几分钟,文君妈妈终于把电话挂了。文君一点也想不起来妈妈都说了些什么,当然她也不想知道。她把手里的资料整理了一下,给Edward回复了一封email。
发件人:姚文君
收件人:Edward
主题:僻巷穷生
HiEdward,
我确实已经回到中国两个月了。除了妈妈的唠叨其他都新鲜有趣,我与其说是个回家的游子,不如说是个被领养的孩子找到了亲生父母——你知道这是你血脉相连的地方,但是你要重头开始认识和了解这些几乎陌生了的人们。
我在一家私立学校找到一份工作,我的职责是与学校里的外教沟通以及为他们提供帮助。
我很喜欢这幅画,也开始理解你所说的不可思议的魔力。她一定有一个诱人的故事。
我查了很多这位画家的资料,今天也去了他的专题画展,请教了一些出席的专家。僻巷穷生大约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准确的生平至今仍无人知晓。在他生活的年代他籍籍无名,只是一个生活在老北京胡同里的秀才(这是一种当时政府颁发的文凭,是所有文凭中等级最低的)。他有些微薄的祖产,同时写字卖画度日。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一定曾有过惊人的作品。但是他的作品在当时没有收藏的价值,一直都流落在底层市民的家宅里,和烟尘一起做墙壁的装点;在之后近百年的战火中,这些画作能够生还的少之又少。
然而十几年前他的作品不知为何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不要试图去理解古董和书画市场的走向),有几幅更是以百万美金成交。所有有关他的话题都将成为头条新闻,也必将引来许多关注。几年前为了争论他是不是偏爱绿色,报纸上登了几个月的辩论文章,不难想象市场和群情会以怎样的热度迎接一幅他的作品出世。所以你是对的,如果不弄清楚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就贸然出手的话,一定会引来无数不必要的麻烦,况且你一定不甘心。
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你完成这个心愿。搬回你父亲的房子住是一个好机会,尽量寻找关于你曾祖父的一切。有什么发现就扫描或拍照给我,我知道你虽然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但是却一个汉字也不识。
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