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回 谋玉玺(1 / 1)
二六回谋玉玺
文博离我很近,这不是他第一次与我说话,可我感觉怎么却像第一次那样紧张?
心里想着,要想仔细些再回答,可话却未经思虑脱口而出:“自然”。
文博听得此话,饶是再不喜形于色,也不由得面上一喜,他看了九哥一眼,又问:“但不知这玉玺现在何处?”
我看着文博,如飞蛾遇火,又如饕餮遇美食。我想我这时候是应该表现得从容镇定的,就如我在别人面前那般。
可我是那样的拘谨,那样的手足无措,我答道:“详情却也不知。太后将‘重掌国祚,天宇之阁。满墙古器,鼎中琢磨。’这十六字示我,我想这玉玺定是在皇宫天宇阁中的,只是天宇阁如此之大,又从未得入,也不知这玉玺究竟在何处。既是母亲告之的,我想,太后定是知晓。”
只听得一声叹息:“纵是母后知晓,然如今张氏守城,防范又严密,又如何将其带出来呢?”
这个问题就不是我能回答的了的。
我看看九哥,又望向文博。
文博沉吟片刻,这才道:“那张氏因何迎太后回宫?原来臣只想着一是想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二是想以太后的安危牵制皇上。如今看来,太上皇北狩、刘皇后、各宫贵人均陪同前往,张氏想借太后之手找到玉玺下落也未可知。”
听得此话,我心中一紧,说道:“皇兄,若按孟大人的说法,张氏欲借母亲之手找到玉玺下落。那如今皇兄已然登基,想必不久之后张氏必然知晓其中原故。他若知道皇兄手中有太上皇的圣旨,气极败坏之下会不会对母亲不利?”
九哥霍地站起向来:“母亲受苦多年,如今好容易苦尽甘来,朕又怎能让母亲再受磨难?”他转身文博:“道远,朕已派李谦父去京师,如今还未动身。朕原意是想让文诚做监军,接回母亲与孟学士一家。只是,若是只接回母亲文诚定当胜任的。如今若是再想请回玉玺,又要时时防着明睿,怕是只有卿才有胜算。”
“为我大楚国祚,臣定当竭尽全力。只是臣有一不情之请。”
“道远,可有什么为难之处,但说无妨。”
文博看了我一眼:“臣欲请长公主共往。”
“……”
听得这话,在座的人无不诧异。
九哥问道:“卿何出此言?”
文博道:“一则长公主长年居住宫中,最知晓其中门路。二则长公主与太后母女情深,行事起来却也便宜。三则长公主忠义坚贞颇有丈夫气,又敏捷机变,遇事有急智。四则……”
“四则李谦父一心向着端王,如今一时半刻怕是也难以收复他。皇上既要用他又要防他,臣一人在他军中到底势弱。长公主原与他是相识的,看他待长公主的情形,到是有几分忌惮,臣便想,若是能得长公主相助,臣请回太皇,请回玉玺,把握也大些。”
“皇上,兄长,此事万万不可。长主公刚从虎口中得脱,怎么又要进去?莫说她是一国的长公主,身份尊贵。便是不论这个,身为女子入得军营,便有诸多不便。
兄长说什么长公主忠义坚贞又敏捷机变,在兄弟看来长公主不过是初生牛犊,胆子大些罢,便是这一两回于大事面前显了些急智,可不能确保每回都有这样好的时运。兄长还是再想想别的法子,不能总让长公主身临险境。”
九哥听了文诚的话点了点头,声调有些深沉:“道远,朕除了太后,这世上也便玉虎这一个亲人。朕以前是因着诸多原故护不了她,如今朕承了大统,不但不能让她过些安乐的日子,难道还要亲妹子为朕上刀山下火海吗?
朕的妹子不是梁红玉,也不是花木兰。咱大楚的男人都不成了吗,为何事事要她一个女孩家出头?这事便到此为止,你再从朝中选出两人与你同去。长主公是要随朕去临安的。”
听得九哥的话,文博兄弟便都不做声。九哥面色不虞,坐在椅子上也不发一言。
我看看眼前的这三个人,一个是我骨肉至亲的兄长,一个是我仰慕多年的男子,一个是与我共过患难的兄弟,如今他们三个为了我起的争执,我又如何坐势不理?
我站起身亲手为九哥奉了茶盏,又张罗着让人给文博兄弟添了茶,这才道:“九哥,请听我一言。正如九哥所说,除去母亲,玉虎便是九哥在这世上的亲人。只是九哥,您不只是玉虎的九哥,您还是大楚的皇帝。
想这天下是梁氏的天下,想这江山也是梁氏的江山。玉虎身为梁氏一脉,受祖宗庇佑,享荣华受富贵,自是百般得意的。只是,身为梁氏的女儿,既然倍受尊崇,便要承担与这尊崇相对等的责任。
如今金人肆虐、强人四起,家不成家,国不成国,百姓流离失所、家国山河破碎。玉虎只恨不能身为男儿为兄长分忧,只恨此身无用不能手刃强人。
九哥,如今孟大人欲请玉虎随军前往京师,玉虎心中十分欢喜。九哥是知晓的,从小到大,玉虎最羡慕的便是有用之人,玉虎这几尺无用之躯若能为大楚国祚效些微有用之力,玉虎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再者,母亲如今在京师受苦,就让玉虎代九哥行孝于母亲膝下吧。九哥……”
说到此处,我哽咽着跪在了九哥的脚下:“九哥,您就成全玉虎罢……”
九哥双手扶起了我,叹道:“朕惭愧,时时都要妹子帮衬,若你有个好歹,又让朕有何颜面去见母亲?”
我知道九哥这是允了,脸上虽带着泪花,却笑道:“母亲曾教过玉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玉虎是女子是臣子,自不能以泰山相比,可若是为着九哥的江山做些事,便也是得了其所。”
文诚见我如此,却是不该如何是好。倒是文博,抢身一步向我深施一礼:“长公主大义,请受臣一拜”。说罢便插烛般地拜了下去。
我忙闪身躲到一边,对文诚道:“二公子,快快扶起孟大人,这可使不得。今后山高水长,玉虎又是个没有成算的,还要靠孟大人多指教。”
文诚看看我,又看看文博,却是十分不愿的样儿,他伸手将文博扶了起来,重新对九哥施了一礼,这才道:“若是长公主要去京师,臣也愿同去。想当初臣是陪长公主一同出京的,出得城后长公主为了救臣,以身为饵这才入了李军之营。
大丈夫立世,当知恩图报,臣请皇上允许,让臣时刻追随长公主,如此也好报长公主昔日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