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御虎 > 第四章 心暗许

第四章 心暗许(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武菲洛 白枭翎 魔王爱上了天使 蝉变天际 校花的全职高手 妖精酒馆 弃后重生之风华 归墟纪 原罪默示录 貌似游戏高手

第四章心暗许

他们所谓的“夷女”说得便是我的母亲。大楚的公主许多是用来和亲的,大金的公主许多也用来和亲。我的母亲是大金的宗室,姓完颜,名比雅,与金主是出了服的,已没什么血亲关联,却因着同样的姓氏,被赐了“公主”的名号,来到大楚。

那时大楚和大金也不似如今这样势如水火,虽边境时有摩擦,却都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和气。

母亲是大金国典型的美人,肤色健康,体态健美,容貌秀丽。声音虽不清脆甜美,歌声却婉转悠远,别有一番情致。金国的女子自然不会琴棋书画了,可母亲会骑马能射箭,于歌舞上也不输大楚宫中的那些贵人们。

便是这样的母亲,却不甚得父亲喜爱。年幼时我也不懂,后来母亲卒后,当时的皇后孟氏收养了我。从她的支言片语中我才明白,一来大楚和大金品评美人的标准不同。

楚国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很高。试想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士子能喜欢什么样的美人呢?自然是娇小的、瘦弱的、白晰的、温顺的,若能认得些字吟得些诗唱得些曲制得些酒食便是更好。

这二来嘛,便是母亲的性子。用别人的话来说,她原本是在野地里跑惯了的,如今离乡背井到了楚国,风俗不熟、言语不通,饮食不惯又兼深宫之中众多规矩众多贵人众多明枪暗箭,她便如一只原本在空中自在翱翔的隼,被人突然关到了笼子里,又急又气又焦又躁,更兼父皇因着金国履履犯境,烧杀劫掠,面对身为金国公主的母亲便更是胸臆难平,因此,虽是封了母亲为妃,却极少宠爱。

我长得像我母亲,身子修长面容娟秀,只是一双眼睛颇让我难过。不同于父皇的星眉朗目,也不同于母亲的秀眉圆眼,我的眼睛是细长的,眼角向上轻扬。

幼时便因这双眼睛,我没少受姐妹们的嘲笑。每当我向母亲哭诉,她都会笑着对我说:“按咱们草原上的说法,这样的眼睛不常全睁,总是半眯着,魔鬼和邪神是进不去的,玉虎儿,这是神对你的恩赐,你会比旁的人更能看清黑白、明辨是非。”

对我的这双眼睛,孟皇后却有不同的说法:“我儿不知道吗,你这叫丹凤眼,关老爷生得便是这眼,最是忠义不过,关老爷平日里眼只半睁,若要瞪圆了,那是要杀人的。我儿身为女子,自然成不了关公。可你身为咱们大楚的公主,尊贵非常,又兼你面容娟秀眼角上扬,倒是天生的傲骨英风,比那些杏眼桃腮的不知要强多少呢。”

听了两位母亲的说法,我便不再纠结与自己的外貌。只是那些个人又找出新的话题来。

那便是我的功课。

我的生母亲是金人,虽说中原话也会说,却难免直白生硬,就更不用说看书写字了。

父皇是个才子,他的儿女们虽各有性情,可在诗书上却都是出色的,当然,除了我。

我不只继承了母亲的容貌,更继承了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字的厌恶。母亲把她所有的美好的记忆都留给了我,草原的天怎样的蓝,羊群是怎样的白,奶茶是怎样的香甜,汉子们是怎样的健硕……

以至待到母亲卒后孟皇后发现八岁的我竟连《千字文》也读不全。楚国的公主竟是个不识字的,这对以文载道的楚国来说可真是个笑柄。于是在孟皇后痛心疾首陈述利害又严厉又有人情味儿的管束下,我开始认识到学识对我的重要性,开始以百折不回的勇气与毅力投入到与书本的争斗中……

结果却是败多胜少,几年下来,字倒是也认得了不少,书也读了许多。只是杂七杂八没用的闲书、闲事倒也记了个牢固,那些个圣贤之书却还都是一知半解的。平日还好,若是有个诗文雅集、猜迷解语的,那可真是抓耳挠腮如坐针毡。

可能是越没有,便越在意。虽然我与诗文上不值一提,可我却十分仰慕那些胸有诗书腹藏锦绣的人。

因此,当我得知孟文博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当我看到他于宴席之上不骄不躁不疾不徐的神情,当我听到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的话语,当我见到他不偏不倚公正客观的主张,当众人皆坐而他独立时,当他说出“一忧一喜”的话时,当他言道金人亦有可取之处、我朝亦有不足之处时,我的心,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闷闷地、涩涩地、酸酸的,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甜……

正在这时,玉瑶却问我是不是又在神游。我不知该如何答她,只好随便指了案前的一盘点心道:“这个却是好吃,以前也不记得做过。”

玉瑶此时芳心已动,哪里顾得上我说什么点心不点心的,她低声问我:“十四妹觉得这厅堂之上,哪个可称得上是至诚君子?”

我很奇怪她为何放着在座各位聪慧过人的姐妹们不问,却单单问我。想了想,可能是她觉得我没别人那么多的心眼儿,年纪又小,与她是能讲些实话的。

可她如何能知晓我的心思?不错,我当时确只有十二岁,从里到外都还没长开,可杂书读得多了,那些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却也明白不少。

那孟文博如此之好,我又怎能拱手让与她人?

想到此,我便低声道:“姐姐,左手第三座青衣的那位妹妹看着倒像是身上有功夫的,那架式颇为英武。”

我说的那人便是李公子。谁料玉瑶听罢颇不以为然:“一介武夫罢。”

我听得此言便也不再答话,依旧想着自己的心事。

饮罢了宴,考核并没有结束,才俊们又到校军场比试射箭。

这回拔得头筹的却是这李家公子。

据说当日是父皇射的第一箭,其余人等相继随后。却不料那李公子的简不偏不倚,正射到了父皇所射之箭的下方。这是有讲究的,这叫君臣之箭,君在上,臣在下,绝对的忠诚与服从。

父皇见了龙颜大悦,当场便将那只金鈚弓赏了李氏。于是附马人选便成了孟、李两人间的争夺。

其实当时文博并不占上风,他的姑母是废后,他的家世也并不显赫。倒是李氏,姨母是当朝的皇后,父亲又是手握重兵的边将,而且他本人文韬武略的,也确是出众。

当时众人都以为玉瑶定是要适李氏的。可谁知玉瑶却看上的却是文博。想必那刘皇后为了自家外甥也没少下功夫,玉瑶却是任谁来探口风都只做羞涩,摇头不应。

直到父皇亲自问她,她才说了一句:“我朝向来以文载道,以文治国,女儿不才,愿得一人,于公能于庙堂之上为父皇分忧,于私能共剪窗烛,同话巴山,则此生足矣。”

很明显,父皇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玉瑶在我十二岁那年的年底适了文博,而李氏则被父皇御赐与宰相之女张氏完婚,又提拔他为禁军的头目,在宫中行走。

目 录
新书推荐: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 我修改的简历都成真了 从市委大秘到权力之巅 你负我十年,闪嫁科研大佬你哭什么 华夏无神?我在牢里鉴定神明! 七零娇小姐随军,惊艳家属院 女多男少,刚穿越就跟大小姐相亲 改嫁权少当天,前夫带全家跪求别嫁 玄门主播万人迷,赚够一亿就退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