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当项羽遇到刘邦 > 第五章 气量·鸿门宴疑云(1)

第五章 气量·鸿门宴疑云(1)(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叠加定理 忘川十月秋夜际 东方压倒西方[东方不败同人] [海贼王]少年,想成为海贼王吗? 陌上药香 惑世女皇 [综名著]走遍欧洲拆CP 陆娇谢云瑾 花想容 总裁踹下床:爹地重口味

1人的思维容易被左右

人最不容易被左右的是思想,人最容易被左右的也是思想。这话其实并不矛盾,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对事物认识上的差别。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认识。认识事物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识水平,也总是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的。所以,即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个认识有时是先前的认识的补充和完善,有时则完全相反。

人的思想容易被左右,在于人的思维局限性。有的人是直肠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所以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自然容易被外界左右。有的人则思维灵活,敏感而多疑,对他们来说,一未必是一,二未必是二,但他们有时也会因为过分的敏感和多疑,而被这种敏感和多疑所左右。

人的思想容易被左右,也在于人们容易对事物作出误判。误判的原因不在人的思想本身,而在于事物的复杂性。有时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里,有着许多弯弯绕,一个弯弯绕不到,就会出现误判,而也就桎梏其中。有的人判断准确,是对事情考虑得周全,想得深,捉摸得透,并不是智商上的差别,就像读书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用到了,你的思想也就成熟了。

人的思想容易被左右,还在于人的思维容易被诱导。理是用来说的,也是用来讲的,即是讲和说,就存在一定的逻辑性,也有一个论证的过程,只要逻辑通顺、论证充分,这个理就是道理,就是真理。但逻辑和论证也是很复杂的。逻辑有严谨的、有松散的,还有狗屁不通的。论证有充分的、不充分的,还有荒谬荒唐的。一个不注意就会马失前蹄,随着错误的命题走下去,从而你的思维也就被左右了。

在鸿门宴前后,项羽的思维就被刘邦左右了。这里面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事件本身的原因,还有刘邦误导的原因,很复杂,可以说全都凑到一块儿了。

2鸿门宴,一次偶然的吃喝

许多人印象中的鸿门宴,是一个充满杀机、布满陷阱的一个局,是项羽为了在饭桌上解决刘邦而设的一个圈套。更有甚者,还危言耸听,称其为史上最危险的一次饭局。其实,真正的鸿门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险。这顿饭基本上还是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只是范增在其间增添了一个“项庄舞剑”的助兴节目,让气氛变得略显紧张而已。产生误解的根本,在于人们认识上的主观性,认为此宴是项羽刻意安排的,是有意为之。有意为之,这就给这顿饭定下了感情基调,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会按照这个思路顺下去,无形中增加了它的惊险性。这是唱戏和拍电影的惯用手法,为的是让故事更具感官冲击力。但这般演绎,戏剧张力是有了,却有悖于历史的事实,对项羽也是不公平的。

其实,这顿饭不过是临时起意的一顿饭,并没有什么预谋。事情也很简单:刘邦占领关中,便派兵把住了函谷关口,项羽进不来,一气之下武力冲关,还要对刘邦兴师问罪。刘邦害怕了,只好去找项羽解释谢罪,解释清了,双方一握手,一抱拳,连说误会误会,项羽顺便留刘邦吃了个饭,这就是所谓的鸿门宴了。这个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得很清楚:“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可见这顿饭并非特意安排,事先也没什么具体准备。这和临近中午之时,突然有以前的同僚找你来办事,完事后顺便喝点闲酒性质差不了多少。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