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当项羽遇到刘邦 > 第二章 路子·成材的密码(2)

第二章 路子·成材的密码(2)(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叠加定理 忘川十月秋夜际 东方压倒西方[东方不败同人] [海贼王]少年,想成为海贼王吗? 陌上药香 惑世女皇 [综名著]走遍欧洲拆CP 陆娇谢云瑾 花想容 总裁踹下床:爹地重口味

2项羽是个什么样的学生

项羽小时候读书,很快便对那些枯燥的文字心不在焉了,于是“学书不成,去学剑”,弃文从武,结果学剑“又不成”。文也不成武也不就,他的监护人项梁就生气了。项梁是项羽的叔父,项羽十岁那年父母亡故,自此便跟着叔父过活。面对叔父的震怒,项羽的一番解释是:“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学那么多课本知识没用,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武功再好,也是单打独斗,战场上派不上用场。要学我就学万人敌的兵法,学指挥打仗的能力。

从《史记》的这个记载中,我们对项羽在学生阶段的学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它至少传递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往好了说,项羽在学习上有激情。

不管学得怎样,学生时代的项羽,无论对文还是对武,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最后还确定了自己最终的选学项目:万人敌。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选择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始终求知的过程。激情伴随,无言放弃,最多相当于现在大学生从文学系转到了体育系,最后选修了国防科技和现代化教育。

第二,往坏了说,项羽学习没有持久性。

这个不用多说,项羽对学习兴趣是有,激情也有,就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他的兴趣总会发生转移。最后项羽要学万人敌,叔父项梁长舒一口气,以为他这次的专业终于固定下来,很高兴,就给他花钱请来先生授业,以期培养出个孙子、吴子出来,结果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和前两门学科一样,又半途而废了。

第三,项羽有个性、有主见。

项羽的这种做法不管对不对,最起码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也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了。他毫无顾忌地张扬着他的个性,凭感觉作判断,完全不受外界影响。项羽关于学文与学武的那段表述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码说明他不迷信书本,也不迷信什么盖世神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他的思维是独特而超脱的。

关于不识字当官,民国时期有个小故事很有意思,说张作霖下令:帅府重地,午夜一过,任何人不准出入。某夜张作霖本人晚归,门房以过了时间为由拒绝开门。张大帅无法,只得绕到后门进入。第二天,张作霖召见门房,破格升他去当看守所所长。门房表示自己不识字,做不来官。张大帅不以为然,说:“那好办,给你找个识字的当秘书。”

由此看来,当时项羽年纪虽小,却志存高远:他想做的是领导而不是秘书。

还有学武。你说你是练家子吧,在街上不一定打得过地痞流氓,那些花架子锻炼的都是基本功,为的是让身体更协调,反应更灵敏,真打起来谁也不按套路拆招,和武侠片不是一回事。武侠片中的对打和游戏差不多,一招一式都是排练好的,我打你脑袋,你就招架脑袋,下面不用管。真打架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打急了眼,那才叫变化莫测、防不胜防。那些古惑仔们的王八拳简单实用,招呼起来又快又狠,拳拳到肉,招招都奔要害,你根本顾不上拉开架势,也没时间想你在后花园葡萄架底下学的那些三脚猫功夫。程咬金不是就会三板斧吗?可一般人你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项羽看不上单打独斗的功夫,这个也无可厚非。说明他的思路还是很开阔的,站位比一般人要高。

目 录
新书推荐: 亮剑:开局自爆穿越身份 李二狗和地主家的女人们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