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文盲对知识分子(1 / 1)
章节名:045寻狗启事
再说找狗的事。
从一大早开始,几乎全家出动找一只巨型长‘毛’狮子狗。
项沈氏负责走街串巷大声吆喝,找!
项文龙负责挨家挨户,敲‘门’问询,找!
三爷爷负责绕项家大宅一圈又一圈,嘴里招魂般呼唤:“小英子喂,快回来哟,有鱼有‘肉’,还给你找狗媳‘妇’儿了哦!”
冷知秋满脸黑线、风中凌‘乱’、哭笑不得——夫君家呀,真是叫她说什么好?
她站在‘门’口想了想,也不知该去哪里寻那项家的“恩狗”,索‘性’回房从嫁妆里拿了些银子,就踅到街铺上买了许多纸,又买了笔墨,匆匆赶回家,大笔一挥,一张又一张抄写了足足三十六份“寻狗启事”。
“今有西城榕树街项家忠犬小英子,于十六日走离,至今未归。该犬貌似福犬,金‘色’长‘毛’,体高三尺。若有寻得送回者,酬谢二十两纹银;若有眼见踪迹而提供可靠讯息者,亦酌情厚金酬谢!”
古往今来,开天辟地,她大约是开创“寻狗启事”的第一人……
正不知贴哪里合适,见‘门’外走过两个行脚的和尚,便赐了斋饭,又送一贯钱的供养,央二人帮着去张贴。
两个和尚看了纸上的字,齐齐合十:“阿弥陀佛,‘女’施主能为一只犬,费如此周章,当真是菩萨心肠,善哉善哉。”
冷知秋干笑着直‘抽’嘴角,恨不得挖个地‘洞’遁走。好丢人,不知道会不会被当成什么‘精’神错‘乱’?
好在两个和尚办事可靠,当下就寻到菜市、城楼、戏台……各种人多的地方,一一张贴了。人们看着新鲜,嘻嘻哈哈围观,大部分人不识字,有些个识得的,便大声念出来,顿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又啧啧称奇。
“可惜没见着那只狗,不然既可以拿许多钱,又能见见项家那位闭月羞‘花’的小娘子。”
“谁见着那只狗了?赶紧去呀,千载难逢的机会!”
……
到了午时,项文龙和项沈氏没找到小英子,回到家一看,不得了,家‘门’口竟然又围了一群人。
昨天围一拨,今天又是一拨,这项家大‘门’口都快成戏台了。
三爷爷守在‘门’口,挨个问小英子的事。
‘门’内,冷知秋躲在角落里不敢出来,她觉得自己似乎闯祸了。这些人一直吆喝着要她出来,说什么,不出来就不说实情,又说什么,项家小媳‘妇’耍人,说话不算数。
她刚开始还站在‘门’口接待了第一个来说讯息的人,谁知那家伙两只眼珠子直勾勾盯着她看,接着人就直往她身上挤,吓得她跟兔子一样缩进大‘门’内,闩上大‘门’再也不敢出去。
来人吹着流氓口哨,久久徘徊在大‘门’外,一会儿还唱起小曲来,什么哥哥妹妹的,有些听得懂,有些‘私’密粗俗的唱词,冷知秋也听不懂,直觉不是什么好歌谣,一种陌生的恐惧感,像冷风般包围着她。
这些人到底想干嘛?
幸好有三爷爷挡在大‘门’外,‘抽’空,他老人家还抱怨一句:“沈丫头怎么给她儿子娶了这么个不省心的媳‘妇’儿。”
似乎,在他眼里,项沈氏还是当年的“沈丫头”。
项文龙和项沈氏一回到家,‘门’外那群人忌讳了,安静下去。
项沈氏板着脸进‘门’问了冷知秋事情始末,先是惊讶,接着却发觉这也不失为一个法子,总比走街串巷瞎找要好。
“你这孩子,既然想要这么做,就该告诉姆妈,姆妈出面就好。你以后就呆在家里,别出‘门’了!唉——真是不省心啊!”
又一个“不省心”,听得冷知秋莫名其妙。早上还叫她出‘门’找狗,这会儿又不许出‘门’,这世上的事哪有绝对?她怎么可能不出‘门’?明天,她就回东城娘家,难道也不许?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她总得知道,该怎样才能来去自由,就像婆婆那样,像小姑那样,或者,像项宝贵那样天南海北就更好了……!
项沈氏出‘门’大吼了几嗓子:“你们这些个登徒‘浪’子,都给老娘闭上臭嘴!瞅着我项家没人是不?欺负我儿子不在家是不?我看你们谁敢踩到老娘头上来!我儿媳‘妇’说得明明白白,提供讯息者,重金酬谢,哪个答应要出来见你们?你们也配?要钱的,就老老实实冲老娘来说,不想要钱的,就滚!”
她那壮实的身胚,加上倒竖的柳眉,一口惊天动地的大嗓‘门’,好比河东狮吼镇住全场。
一下子,就走了好几个纯粹凑热闹捡便宜的流氓汉。
剩下的人,有说看见金‘毛’狮子犬往北走的,有说往西走的,最后终于有个人开口要了五两银子,才说出个确切的线索:“昨儿下午瞅见那只长‘毛’狗跟着望月楼‘玉’仙儿的‘花’‘花’轿子跑,一直撵着不放呢。敢情那只狗也想嫖上一回‘花’魁娘子?”
闻言,众人都是哈哈大笑。
“去你娘的放臭屁!”项沈氏笑着捶了一把那人的‘胸’口,还真去拿了五两银子给他酬谢。
等到人散尽,冷知秋走在项沈氏身旁,手里捧着一锭纹银,道:“姆妈,这事本来是我自作主张,钱应当我出。”
“去去!你还真当老娘我抠‘门’吗?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我心里有数。你那点嫁妆,自己好好收着,我可不会来贪你的。”
项沈氏推开纹银,又扭头对走在后面的项文龙道:“文龙,那望月楼你可愿意去?”
她自己要做午饭,还要照顾孔令萧,再关怀一下生病的桑柔,实在‘抽’不开身。
“望月楼?”项文龙先是心不在焉的附和应了一声。
随即,那双仿佛蕴藏了许多冬天的故事、用诗句再慢慢熨烫温热的眼睛——慢慢睁大,又重复:“望月楼!?”
望月楼,那是全苏州最有名的风月场、‘花’柳地。
那里有十娘子、梅兰竹菊四舞姬,都是‘色’艺俱佳的名妓;而真正名动四方的‘花’魁——‘玉’仙儿,更是个连王公贵族都甘拜其石榴裙下的尤物。
“小妹,你这是要折杀为夫么?”
这二三十年来,世风日下,官府公然开设妓馆,鼓励民间习武;江南儒士生不逢时,尤其以苏州最惨烈,文人一不小心就会获罪入狱甚至丢掉小命。如今,满大街都是粗俗不堪,械斗打架天天都有,青楼妓院日日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