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太液池中情(1 / 1)
而狄光嗣自然也是难以置信地盯着秦宝熙,满脸地惊喜“宝熙?”狄光嗣左右上下打量起秦宝熙起来——
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牡丹,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下摆密麻麻一排蓝色的海水云图,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裹胸,身子轻轻转动长裙散开,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窈窕淑女,清雅不失华贵的感觉。
“你?你怎么会在这里?”狄光嗣没想到这次进宫竟然会意外碰到秦宝熙,为何会在宫内的后花园碰见,难道是宫女么?可是气质和服饰都不合啊。
恰在这时,灵儿举着蝴蝶风筝风尘仆仆的跑了过来,见到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傻愣愣直盯盯地凝视着太平公主,太大胆了,于是故意娇嗔骂道“大胆,见到我们太平公主还不行礼,傻愣愣地看什么呢?”
狄光嗣一听,顿时真傻愣住了,秦宝熙竟然是大唐的太平公主?……
秦宝熙咬着牙齿眼睛斜睨了灵儿一眼,薄怒道“小妮子!多嘴,信不信罚你掌嘴。”
灵儿赶紧吐吐舌头识趣地闭上嘴巴。夏荷这时候静静地来到秦宝熙的身后,向狄光嗣点头致意,然后沉默地静立在公主身后。
“哈哈,恕光嗣眼拙,竟然不知道宝熙就是公主殿下。”狄光嗣阳光地笑容弥漫开来,爽朗地大笑了一声抱拳恭敬地行礼道“光嗣参见公主殿下。”
“呵呵,你干吗不宝熙宝熙的继续叫啊?”秦宝熙打趣道。
狄光嗣羞涩地挠了挠脑袋“那是因为想引起公主的注意,所以……还望公主莫怪罪才好。”
秦宝熙甩手道“你还是叫我宝熙算了,我听着自在些。”
“公主为何叫自己秦宝熙?”
“哦?……额,那个啊,我方便行走江湖给自己取的名字,我觉得挺好听的哈哈。”
“行走江湖?”狄光嗣不明白,一个大唐公主为何要行走江湖。
“也没什么,就是本公主贪玩,喜欢经常溜出宫玩而已。”狄光嗣似乎有些恍悟。“对了,狄公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他也是王公贵族的子弟,还是这宫内的什么人物吗?
狄光嗣突然想起正事,郑言道“光嗣此次是陪家父一起进宫,进谏太后,为请求赦免受徐敬业株连的五千多人的性命此事而来,家父现在正在宣政殿和太后一起下棋,光嗣是来此赴皇上太液池之约。”
“皇兄?”秦宝熙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着。“那我陪你一起去吧,好久没有见到皇兄了,刚好一起聚聚。”
“好啊。”
太液池中央,蓬莱岛屿,留佳亭上。
虽是寒冬,几名舞女却轻罗缕裳,正在亭内翩翩起舞。
李旦一身龙袍盘腿坐在香案前,案台为石桌,大大一块半膝高,置于亭内东侧。
台面铺以黄锦缎面,摆满各样的山珍点心,花果美酒。一宫女正在跪在旁边温着美酒。
总太监李公公单手挡着额头眺望着,看见湖面上越女舟头,有二人迎面站立着,正往这边来,定睛一看,正是太平公主和皇上的陪读狄光嗣公子。
李公公赶紧回身小跑到皇帝身边,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对着皇帝耳语着,皇帝一听,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哈哈笑了起来。
抖了抖衣袖站了起来,向正在起舞的宫女们打手一挥“你们下去吧。”
“是。”舞女们诺声缓缓退了下去。
“李公公,你也下去吧,朕想跟皇妹他们单独聊聊。”
李公公眼珠子一抬,小心地低头许诺“是。”然后弓着身子乖乖地退下去了。
李旦整理了一下领口,抬起下巴,神采奕奕地走下亭台,迎接秦宝熙和狄光嗣上了岸。
“参见皇上……”
“参见皇兄。”
“免礼,免礼,哈哈,皇妹,没想到今日你也过来了,皇兄太高兴了,来,光嗣,我们一起上去好好喝一杯。”说完李旦牵着秦宝熙的手大步地走向留佳亭。
狄光嗣恭敬地点头跟在皇帝身后。
三人席地而坐。皇帝李旦亲自斟酒。
狄光嗣客气地递上杯子,有点受之不恭。
李旦边斟酒边哈哈笑道“今天,在这里,没有皇上,只有兄妹,只有兄弟,光嗣跟着朕陪读了那么多年,跟朕的好兄弟一样,无需见外,今日,把酒当歌,醉笑人间!哈哈!”说完举起酒杯,“来来,先干一杯。”
三个人同时举杯相碰,李旦和狄光嗣也许是彼此太熟悉了,所以当面豪饮,秦宝熙想起上次李旦笑自己一女子怎么能不挡口豪饮,所以这次聪明地宽袖捂鼻,小口啄着。
李旦似乎看穿了秦宝熙的心思,哈哈笑道“皇妹,今日竟淑女了几分,哈哈,皇兄倒是很喜欢皇妹不挡口豪饮的气魄。”
秦宝熙一听,脸不由自主的红了起来,狄光嗣看的痴迷,如此娇羞的太平公主,他竟是第一次有幸得此眼福。“皇兄取笑皇妹了,罚皇兄喝一杯。”说完,羞涩地拿过酒壶替李旦斟了一杯,又替狄光嗣斟了一杯。
李旦认输的举起酒杯喝完,酒再香也烧人,李旦顿时觉得喉咙里烫的慌,秦宝熙见状,赶紧拨了一颗荔枝喂给了李旦吃下。李旦幸福地回味着这似烈火重生的感觉。
秦宝熙顺便拨了一颗荔枝同样送入狄光嗣的嘴边,狄光嗣先是一愣,这样的待遇,他几乎不敢想,秦宝熙耸了耸下巴,示意赶紧吃下,狄光嗣这才受宠若惊地微微张开嘴巴,秦宝熙使坏地弹进狄光嗣的日中,差点卡住了喉咙,狄光嗣面色通红地回嚼着荔枝,尽量不让自己丑态百出。
秦宝熙“咯咯”大笑了起来,这狄光嗣之前见自己竟然直呼自己宝熙,不知道真以为我们很熟悉,嘿嘿,逮到机会就对你小惩大诫下,挺好玩的嘿嘿,还是皇宫好啊,水果不分时节,只要想吃就有。
微微凉风掠过湖面,波及到留佳亭,秦宝熙冷的一个颤抖不止,狄光嗣见状,赶紧脱掉自己的青色锦袍披在了秦宝熙身上,李旦呵呵笑道“来,皇妹喝点酒就暖了。”说着提过酒壶替秦宝熙斟上。
秦宝熙微微缩着身子,感动地扯紧了锦袍,端起酒小口饮下。
“光嗣,听说这次狄公进宫是为了徐敬业叛乱牵连之人而来吧。”李旦虽无实权,但他毕竟也是头顶一国之君的桂冠,所以凡是大臣们上的折子,他都会过目,然后送于武则天裁定。
狄光嗣听之,颜色顿时变得肃然而认真。“正是为此事而来,这次宗室叛乱,单是受叛叛贼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五千人,家父知道,其实这些人里面大多数都是黎民百姓,被迫在叛贼军中服役的,叛乱并非他们本意,所以请求太后能够赦免了这些人命。”
李旦深深地一声叹息,无奈地摇着头“奈何我大唐宗室之间,兵戎相见,本是同根生,唉……”李旦的叹息里面充满了无奈和无力,这些叛贼的背后都是跟皇室的亲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这个皇帝有名无实,左右不了大家的命运,李旦想至此顿时愁容满面,端起酒一饮而尽。
秦宝熙抱着膝盖,思维飞快的总结着:狄公?武则天?难道——是狄仁杰!?历史上狄仁杰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看来,狄光嗣就是狄仁杰之子,难怪一脸的体恤民情的正义感呢。
五千人性命?这五千人的生死是在武则天一喜一怒之间吗?天啦,五千人!什么概念?!就算刽子手一个个的砍脑袋也得砍上一天一夜吧,太恐怖了,人命关天啊!
我现在是太平公主,应该可以以太平公主的身份求母后赦免这些人命,就算为太平的一生积积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