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第 37 章(1 / 1)
待火车正式开始通行的时候,城外的火车站几乎是人满为患,不只是普通百姓,连许多的官宦人家都来了,要不是四周都有兵丁维持秩序,只怕火车都不能开了。不一会,票就售光了。买到票的人,在其他没有抢到票的人羡慕异常的目光中,飘飘然地走上了火车。没买到车票的人,瞧着慢慢远去的火车,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早早的过来排队买票。之后的火车站,很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热闹时光。
京城,人们脸上的对于火车的新奇还未褪尽,又发现了一个新鲜物件《炎黄日报》 。一夜醒来大街小巷都有孩童在叫卖,边走边大喊“一份报纸一个铜板就能买到,上面还有着前天皇上发布的圣旨呢” 。待孩童们喊了一会,人们才想起,在火车始发那天,皇上曾经说过的报纸,会不会就是这个呢?
想及此,路上的人纷纷上前买,一人翻开一看手一抖,大喊出声“真的有皇上的圣旨” 。听他这么一说,所有人都忙翻开一看上面不仅有着皇上的圣旨,上面写着百家争鸣的版块下,还有一些文章,瞧着作者的名字都有些奇怪,仔细的瞧了瞧,前面还有着国籍,好像还不是大清国附近的小国家。而是一些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下面还有着不少人的评论呢!这是奕詝几人见他们印制出来的西方书籍没有引起太多注意,才把书籍明晃晃的印制在报纸上发表出来的。
有人当下找了间茶馆坐下来,细细阅读。觉得上面的知识,有些奇怪。因着咸丰帝下旨不以言论论罪,人们观望了一段时间,就开始渐渐放开了言论。当即有不少人就争论起来,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是一派胡言,几方各执一理,互不相让。不断的有人加入到辩论之中,安静的茶馆瞬间热闹起来,就见几人争执了起来。
这时,一老先生出声打断他们,拿着手里的报纸朝他们招呼道:“诸位,都不用在争了,这报纸上写着想要发表评论的话,可以写好文章递交到城西的炎黄报社去。”争论的人群停了下来,仔细的瞧了瞧报纸的最后一页,可不是嘛。当即有不少人,约定好一起去,就急匆匆的往外赶。显然是想早早的回家,一书心中所想。
待四周恢复平静,那老人端着茶笑着摇摇头,这些年轻人啊,真是有冲劲。他把茶杯放下,又瞧了瞧手里的报纸。连他这个老头子都瞧得动心,可以想见,不久以后,这应该会成为,读书人的书写心中抱负之地吧!当今可是真有手段呐,不过,能有如此英主也是他们读书人之幸。
第二天,报纸出来后,就被抢购一空。有读书人买的,也有不少不识字的也买了,这时候的书籍太贵,这报纸虽然没有书那么厚的,但上面可也是字啊,而且还很便宜。再说了,这可是皇上提过的东西,买回家也能添点福气不是。还有不少人遗憾,没买到昨天的报纸,那上面可是有皇上的圣旨的啊!
这次的报纸上刊登了不少的评论文章,不过最显眼的是第一页上的黑体大字。人们在阅读时脸色开始渐渐凝重起来。只见上面用大大的黑体字写着《鸦片的来源》 ,下面也有几个人的评论。
“啪”静默的茶馆里突然响起拍桌子的声音,跟着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响起“真是狼子野心” 。声音一出,引得所有人都看过去。有一桌的人认出了他,纷纷地站起身,拱手招呼道:“元抚(林则徐)兄,过来坐” 闻言被称为元抚走了过来,朝桌上旁的三人拱手笑道:“晋远兄,陆羽兄,明云兄今日还真有缘” ,那三人起身回礼,寒暄了一番,众人又一一落座后,只见桌子上也摊着三份报纸。
刚才出声的男子道:“听元抚兄的感慨,也是对那英国有所不满?”
元抚沉声道:“他们把那害人的鸦片卖到大清,足见其用心险恶,实在是可恶至极。而且还攻占了天竺等地,可见其所图不小啊!不得不防。”
“看来元抚兄与我等所见略同,以前竟不知大清之外有着这样野心勃勃的国家” 叫晋远的男子开口道。
“对,以前真是夜郎自大了。他们都把主意打到大清了,竟一无所知” 陆羽也接着感慨。
最先开口的人朝元抚问“见此文章,我等皆有所感,不知元抚兄是否有意到《炎黄日报》发表见解?”
元抚豪爽一笑“正有此意”
他们兀自谈的兴起,却不知二楼雅间中有两个人正在观察他们。
“这人看着目光清澈坚定,就算不是历史上的林则徐,也会是个有成就的。”瑾旭靠在内窗旁,手中拿着一个青瓷茶碗,朝下打量着那几个人。
奕詝收回打量的目光,嗯了一声,反正这次的成绩也快出来了,若有能力自然也会位列其中的。他现在想的是另一件事,“这报纸有着文人的追捧,影响力会大大提高的。你把西方国家的发家史和领土位置搜罗一下,一一报道出来,让大清的民众见见世界到底有多大。让他们真实的感知,别一天只把那些当传奇来听。”
“嗯”瑾旭也收回目光,正色答道。
次日,报纸上又报道了不少抨击鸦片的新文章,在茶馆有说书先生把报纸上的文章编成段子在茶馆、酒楼等地方讲说,不少士子们奔走向人们宣传着鸦片的危害及英国人的险恶用心。在大清民众的心目中英国人的形象由本来的陌生,直线下降到恶人的形象。
此后,经由报纸的宣传,文人们之间掀起了研究外来文化的潮流,不少人注意到了城内书馆里的西方书籍,一时间,那些西方书籍洛阳纸贵。此后,大清的文人开始关注西方的历程。
“皇上该剃头了”大太监张德看了一眼正在认真批阅奏折的奕詝小声的提醒道。奕詝手一顿,站起身来,走到殿内的一人高的穿衣镜前。镜中映出一副冷峻的面容,剑眉星眸,鼻挺唇薄,举止投足潇洒清逸,微微向上挑的丹凤眼,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端是一副好相貌。只是,奕詝眼光向上移,前额光秃秃的一片……。镜中人眼睛微微眯起,“张得,去找身汉服来”张得心下有些疑惑,但还是利落的应了。
“皇上驾到”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
众臣忙跪下行礼口中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有人起身时偷瞄了一眼端坐在朝堂之上的奕詝,一瞬间眼睛睁大,顿时失态地惊叫出声“皇上”
听到他叫出声,其他人还以为皇上发生了什么事,当下也顾不得失礼,立马抬头去看,也是一惊。奕詝今个上朝居然没穿龙袍,而且还穿了一声汉服。
一个大臣出列刚要出声,就被奕詝打断“鄂伦你不用说了,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今个朕就要说清楚,朕是天子,天下之主。这片土地上的都是炎黄的子孙,满族也好,汉族也好或者是苗族…,不论他们是什么民族都是朕的子民。朕不仅是满族的皇帝,还是天下的皇帝。”扫了一眼静默的朝臣,又接着道:“从今以后废除剃头令,想留的就流,不想留的也自便。”
朝堂上的汉臣最先反应过来跪下高呼“皇上圣明”一些人眼中含泪,皇上居然会说出这些话,自己真的没有跟错明主。
满臣也回味过来,皇上近些年来任用人从不分满汉的,现在也只是在明面上摆出来而已,跟之前还不是一个样。而且,想留头就留头,想剃就剃和以前也没多大区别啊!随即也没在出声反对。
“你们退下吧,荣亲王留下”见群臣不在反对,奕詝就吩咐退朝。
“是”群臣躬身答道。本因为奕詝的命令有些不安的满臣,听奕詝叫荣亲王留下,心就瞬间放下了。不管皇上有多宠信汉臣,但是,皇上最得意的两名左右手太保大人和荣亲王可都是满臣啊。至于,汉臣他们已经习惯了,皇上对于少保大人和荣亲王的恩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少保大人和荣亲王的能力摆在那里,他们也没有什么不满的。况且,在平日里少保大人和荣亲王也是无论满汉都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就更不会有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