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出师未捷(1 / 1)
第二年的6月,黄子希、易明晶以及他俩的老对手鲍博都进入了国青队的暑假集训名单。过去的这一个赛季,是希望与失落共存的一个赛季。女单被人看好的两位选手——成年组的文雯以及青年组的安贞慧,都没能拿出相应的成绩,一个没进世锦赛前十,一个只得到了世青赛11名。同样遭遇的还有男单的丁羽和施立彬,以及双人的谭佳颐/俞攀、宁瑶/姜智予组合;但男单的黄子希却在JGP分站赛里,杀出了死亡之组德国站,并且夺得了JGPF以及随后世青赛的季军。另外鲍博也在亚洲锦标赛战胜了诸多强手,得到了冠军。
现在,丁羽、施立彬、黄子希、易明晶、鲍博、文雯、安贞慧、谭佳颐、俞攀都出现在了休赛期的集训名单上,当然,丁羽和施立彬参加的是成年组为奥运会举行的全封闭集训和选拔,其余人参加的都是青年组每年例行的集训。
同样出现在青年组集训名单中,还有QL组合——并不是一开始的曲蕊/陆斯,而是曲蕊/刘元凯,陆斯回到了地方队,继续在孟飞门下做一名男单选手,而夏宜姿,目前已经退出了国家队,有人猜测她下一步如果不尽快找到男伴,恐怕就只有退役一条路了。
不少人为此事跌破了眼镜,易明晶却比其他人更快地接受了新的QL组合——曲蕊和刘元凯是从小就认识,身高条件什么也配得上,如果不是一先一后转双人而是一起转,宋江川也不会给他们另外配搭档,如果说夏宜姿和刘元凯看上去还能配的话,曲蕊和陆斯搭档实在太勉强了,现在总算走到一起,前途应该还算乐观吧。
他是对QL组合的未来充满信心的——表哥黄子希比鲍博强,刘元凯也肯定比陆斯强。
只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广大冰迷以及教练们看好的小双,不是刚刚组队一年的QL,而是HZ——何若晗/张凌峰组合。其实HZ组队的时间也不长,不过一年半而已,可是即使不怎么懂双人的易明晶,也觉得他们的节目“更有看头”——即使失误很多。
花样滑冰双人滑的分数组成,与单人相同,无论短节目还是自由滑,都由TES(Total Element Score,技术分)和PCS(Total Program Component Score ,节目内容分)两部分相加得来,PCS的五个小分:SS (滑行技术Skating Skills)、TR(衔接Transition / Linking Footwork)、PE (表演/诠释Performance / Execution)、CH(编排Choreography/ Composition)、IN (音乐配合Interpretation)也与单人滑完全相同。
但是TES部分,除了与单人相同的跳跃、旋转、步伐外,还有托举、捻转(全称捻转托举)、抛跳、螺旋线,一共是七类,此外,双人滑的旋转还分单人联合旋转和双人联合旋转,与单人滑不完全一样。这些就能看出,双人滑的技术复杂程度远超单人。
以托举(Lifts,缩写为Li)为例,有五个组别,也就是五个种类,在Li前标示数字1-5来区别。
第一组(1Li):腋下握法的托举;
第二组(2Li):扶腰握法的托举;
第三组(3Li):手扶髋姿势的托举
第四组(4Li):手拉手姿势(压腕托举类型)的托举;
第五组(5Li):手拉手姿势(拉索类型)的托举。
分组是按难度进行的,从容易到难,第三组和第四组是同一难度的。事实上,以上分组仅提供了一个决定难度等级和基础分的参考。要想包含所有托举动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托举只要在姿势、握法、下法上附加复杂变化,都将增加其难度价值,因此,双人滑几乎每年都有新动作产生。
目前这个赛季,ISU比赛规则规定,短节目的托举每个赛季在第三、四、五组别中轮换;青少年组双人自由滑要求完成两个不重复个托举,其一个必须选自第三或第四组。成年组双人自由滑要求做三个不重复的托举,其中一个必须是第三组或第四组的,剩下两个自选,如果做两个捻转托举,则只能完成两个。
满足一个托举的难度定级条件即为一级托举,满足两个为二级,以此类推,最高四级,定级在Li之后标示出来,比如3Li4表示托举类别为第三组,该托举获得四级定级。同一组别下的托举GOE系数是一样的。第一组0.3,第二组0.3,第三组0.5,第四组0.5,第五组中的点冰或步伐起跳拉索托举(Toe/Step in Lasso)的GOE系数为0.5;阿克塞尔拉索托举(Axel/Backward Lasso ,又称肩并肩拉索托举)和相反方向拉索托举(Reverse Lasso)GOE系数为0.7。
定级越高,则该托举动作的基础分越高。仍以第三组托举3Li为例,3Li1基础分2.5,定级每升一级,基础分加0.5,3Li4的基础分就有4.0。HZ在这次青年组集训最后的团体对抗赛中就尝试了一个3Li,第三组,手扶髋姿势的托举,这也是本赛季的短节目规定动作,获得了四级定级,基础分4.0,GOE+0.8,总共得到了4.8分。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都是单人出身,同样组队才一年的QL也拿出了3Li,可惜有定级条件没有被承认,只是二级3Li2而已。关键是,观众能够看出HZ两人之间那种“化学反应”!
当时何若晗是背朝下,面朝上,身体与冰面平行,这是一个典型盘式托举,张凌峰右手单手托着她的腰,脚下在转圈。这种姿态两人是无法面对面交流的,但是离得近的能够看到何若晗的小动作:垂下的一只手狡猾地在张凌峰的脸上轻轻一划,仿佛在说:“哎哟,你小心点,别摔了人家。”张凌峰一只手托着她,一手还得做动作,只有一双眼睛还能动,尽管他往上看的时候何若晗看不见,但是大家看得见,最重要的是裁判看得见就行了。
妞啊,你那小心思哥都懂,你那小蛮腰扭起来是蛮好看的,但是再乱扭哥就托不住你了。
转体两周后单臂落冰,何若晗正好落在张凌峰的身体侧前方,而张凌峰脚下踩着大一字步,何若晗下来的时候,就被他带着一起往前,两人四目相对,那个眼神儿……啧啧,真是……情哥哥和小妹妹啊~
以中国国内编舞的水平以及负责程度,是不会教他们这些的,只能解释为HZ的“自作主张”,他们的短节目《卡门》女主角,就是这样颇懂调情之道的女人,作为男主角,何塞也很吃她这套。虽然HZ,一个14,一个18,诠释起来感觉有偏差,但从他们的表现中,大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灵气!《卡门》是花样滑冰中最烂大街的曲子了,女单用,男单用,双人用,冰舞也用,HZ的表演,却能让大家从诸多版本中将他们认出来——而且是一眼认出来。他们不是花样滑冰传统意义上的卡门和何塞又有什么关系,他们自可演绎自己版本的卡门与何塞,而且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所以,即使何若晗的跳跃低空贴地走,无论是跳跃还是抛跳落冰都双足,张凌峰目前力量稍欠,抛跳和捻转高度都不怎么样,这也是何若晗抛3Lo双足的原因之一,而捻转三周是直接砸肩了,何若晗差点摔下来,可大家仍对他们寄予了最多的希望。
而QL组合,教练们和裁判们看来,单人技术部分是出色的,毕竟两人都是单人出身,自由滑连跳3S2T1T,单跳2A质量都相当不错,可是双人特有的部分,抛跳只能上两周还不要紧,毕竟组队的时间太短,但托举以及螺旋线部分……
组队整一年,在其他技术都有模有样的同时,QL组合居然练出了后外螺旋线!这是非常不简单的!
根据女伴做螺旋形时的用刃,螺旋线分为前外、前内、后内、后外四种,外刃难度高于内刃。今年的短节目规定要做后外螺旋线,而后外螺旋线意味着,女伴要背对冰面而脸朝天花板,身体后仰呈反弓型,这种姿态的动作幅度相当大而且别扭,但是曲蕊做到了!从开始到结束,她都保持得相当好。问题是螺旋线的完成,却主要依靠男伴,他需要掌握好平衡,力量速度要给得恰到好处,可惜的是作为男伴,刘元凯生生拖累了曲蕊——他没能控制好旋转速度。
按照离心力公式F=m*v*v/R,m是女伴的体重,这是一个常量,R是螺旋线的半径,由两人的臂长以及动作习惯决定,也是一个常量,所以决定离心力F大小的,就是旋转速度v。刘元凯给的速度太快,导致产生的离心太大,使得自己都拉不住了,整个身体的重心被拉向前倾——此时女伴的旋转还不足一周,男伴就未能保持住规尺姿态(刀齿点冰,点冰腿、膝部清晰地屈曲),按规则,此螺旋线无定级,一分都拿不到。
这也是QL输给HZ的关键所在,这是青年组的团体对抗赛,而且是非正式比赛,HZ和QL都是新组合,裁判们无所谓待见哪一个,所以PCS相差无几,分差全在TES上。因为螺旋线的失误,使得QL靠跳跃赢得的一点先机,损失殆尽,加上抛跳、捻转、托举的差距,最终大比分败给了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