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横刀(4)(1 / 1)
不,不是七宝疏远他,而是他千方百计疏远她才是。贺兰雪突然拔足狂奔,他跑到马厩门口,劈手拉过缰绳,翻身上马,猛抽一鞭,那白骏马掀起前蹄,昂然一声长嘶,往前一纵,跳过府侧的矮墙,便飞快冲进了沉沉的夜色中。不是不想呆在她身边,而是只要坐在她身边,七宝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他的一阵心跳,还得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他多想去拥抱她,亲吻她,多想她只属于他一个人,可是她却像个不懂事的孩子,无论他如何试探如何冷淡,她都毫无反应。一旦她所要求的,他不肯给予,她便转向别人去索取。她想要温暖,想要爱,想要家,他多希望她能张口跟他去要,可她不,她宁愿舍弃他,而去就海蓝。
夜深人静,一点点响声都会惊动别人。可是贺兰雪却第一次如此失控,他再不想去顾着这些事情,顾着别人的眼光,他如此痛恨这么活着。痛恨了足足十多年,七宝在他身边,他尚且有可以遗忘这一切的理由,可是现在连七宝都要离开他,他不能就这么算了!如何掩饰,如何淡漠,如何转移这种感情,逼迫得他无法可想,食不安,寝不宁,片刻不能平静,焦灼和紧张,让他无法自拔。他为什么要这么喜欢这个人,为什么不能去爱别人,去疼别的女人,他无法回答,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问了千遍万遍还是不知道,全是不明白!
一路策马狂奔,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在贺兰氏大宅下了马。这里,足足有一年,他没有踏进一步,可是,他不得不如此,为了夺回心爱的人,他不能不来,而且是,非来不可!守门的侍从看到最难得一见的贺兰公子竟然来了主宅,心中惊惶不已,什么时候不来,竟然半夜时分来串门子,可是看这位爷的脸色,他半点也不敢停顿,低头就跪下请安,谁知道贺兰雪看也没看他一眼,将马鞭子随手扔给他,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
这并不是贺兰府中人人熟悉的那个翩翩贵公子,不是那个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忘了自己是贺兰雪的男人,此刻,他的脸严峻、庄重、冰冷,苍白,脸上半点没有往日淡淡的笑意,唯独黑沉沉的眼睛深处亮起两簇火光。他一路走进去,已经下了最后的决定。
贺兰傅贤还在书房,他看着贺兰雪走进来,脑海中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时候的情景。那是十四年前,贺兰雪那时候仅仅八岁,当他被带回来,他们都惊惶不已,不敢收留这个孩子。可是当时的族长贺兰傅明,就是贺兰雪已经去世的养父,他一意孤行,非留下他不可。因为这孩子的身上,也留着贺兰家的血。
可是,被带回来的这个孩子,却并不亲近他们。那时候的他,早慧而伶俐。大家心里其实十分喜欢他,老族长想让他改姓,当自己正式的儿子,以为他年龄小可以很容易地融进贺兰家。但他却是个很倔、不容易笼络的孩子,他总是自己一个人玩耍,从来不与贺兰家的孩子们过于亲近。直到现在,贺兰傅贤还记得,有一天他和兄长议事完从书房出来,看见他在花园的地面上画一小块方形,自己待在里面不出来,也不许别人踏足,有谁踩到了就要受他驱赶,有谁要进来必须通报。他们都非常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澹台氏的房子。”在贺兰家的大院里,他一直有一块虚拟的独立地盘,这多少令贺兰家人感到失望和不快。直到五年后,他十三岁那一年,这个秘密被人发现,老族长为了他,不得不答应本朝皇帝诸多苛刻的条件之后,他才真正成为贺兰雪,也才心甘情愿叫了贺兰傅明一声父亲。
这是一个多么倔犟的孩子,他绝不向任何人妥协,也不肯向任何人示弱。可是他心里感激着去世的贺兰傅明,如果没有他,他万万不能从屠刀下保存性命。
澹台氏,是前朝的皇姓。
往事历历在目,贺兰傅贤叹了一口气,百感交集。
已是正午,冬日的太阳照得人有种懒洋洋的错觉,清宁宫中,橙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宫墙,白玉的栏杆,郁郁的树木,互相映衬,格外富丽。南殿内有一片卧榻,铺着厚厚的毛毡,上面蒙上一层大红色的软褥。太后倚着绣着富贵牡丹图的靠枕和扶枕,半坐半躺,一个伶俐的小宫女正在为她轻轻捶腿。海英侍立在一旁,担忧地望着自己的弟弟。
他正跪在殿内。
“知道你错在什么地方么?”
“想清楚了再回答。”太后翻过一页手中的书,漫不经心地道。
海蓝脸色煞白,嘴唇几被他咬出了血,他笔直地跪着,可是等他能说出话来,却是一句让太后发怒的话:“海蓝没有错,我爱她,要娶她。”
太后的脸色也变了:“哀家早就说过,让你去,不过是为了保护她,你跟她,不可能。”
海蓝的膝盖已经发僵发冷,他提高声音,斩钉截铁地道:“这是她亲口答应的,即便您是太后,也不能——”
海明月的脸上已有愠色,看得海英担忧不已,却不敢插嘴。她轻轻挥挥手,那捶腿的宫女已经退了下去。清宁宫里,本都是太后身边信赖的人,但是有些话,却未必想当着她们面说,一时间,殿内只剩下他们三个人。
“海蓝,你是哀家看着长大的孩子,但是七宝,不行,不能给你。”
海蓝抑制不住,不顾一切地脱口道:“姑母!我是真心爱她的,以后会好好对待她,我不懂您为什么!”
“不要问这么多,你只需知道,你跟她,姻缘簿上没有份。”
海蓝咬着嘴唇,低下头重重磕着,“姑母……海蓝求你……”
海英听见那叩头的声音,心中不忍,别过了眼睛。
“够了!”太后手中的书一下子掷在他跟前,半点没有往日疼惜他这个侄儿的样子。
“你好糊涂,不要说是你,就算是你父母,他们也不敢来求哀家,七宝不可能嫁给你!绝无商量的余地。”
她的声音,没有往日的平稳和雍容,反而象寒冰一样令人脊背发冷,在宽广的大殿内竟引起了回声。海英一下子跪倒在地,不敢抬头,心中充满了对海蓝的同情和忧虑。
“如果你执意如此,哀家只能应了兀术的请求,让你去和亲。”
海蓝惊慌地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盯着自己的表姑母,印象中的她,一贯和蔼而高贵,对人温情宽厚,何曾有过如此冷酷的表情,简直,与先帝如出一辙,站在权利的高峰,难道说,她连半点亲情都没有,他是真心爱着七宝,她为什么要阻拦他们,她说对七宝另有安排,可是如果她真心关心这个女儿,为什么不愿意成全一对有情人。
他的嘴唇紧抿,可是眼神中却透出一种执拗来,毫不动摇自己的心意。
太后的容色稍缓,“海蓝,如今大历初安,时局不稳,人心叵测,前朝余孽尚在,兀术又虎视眈眈,你是海家将门之后,智勇双全,对大历忠心耿耿,是不二人选。换了其他人去,焉知他会不会心生异变?”
她所说的,海蓝渐渐明白,他微微闭上眼睛,叩了一个头,直起身子:“海蓝不是怕死,但是海蓝已经答应了一个人,要生生世世陪伴她一起,绝不能另娶他人。”
“世间本就难有两全的法子,关键时候,只能从大义而舍小节。七宝不过是一个人,而国难一生,便是生灵涂炭,万劫不复。其中如何取舍,海蓝,难道你竟不明白?”
海蓝咬牙,目中隐隐透出决然,“求太后成全。”
“海家怎么会出你这么个不忠不义的东西!”
“海蓝只知道,男儿当重诺千金。既然答应了她,若是不能做到,但求一死。”
海明月冷冷地看着他。
“请恕海蓝斗胆,若论忠义,海家不能担当此名。若是忠,为何要随先帝起兵,再掀战火?若是义,为何要置孔家于万劫不复,国无宁日?忠与义,本就不是海蓝可以一力承担,请太后宽恕!”
“海蓝!你疯了!”海英低呼。
“海蓝对天发誓,如果有一天两国开战,海蓝愿意身先士卒,替大历击退强敌,守卫边关,决不退缩!只求太后准了海蓝的一片痴心!
……
妆台前,海明月端坐着,海英纤手执起金凤钗,正准备插入她的发髻。
“不用了。”
海英放下了金凤,换了一根碧绿玉钗;“那……用这支吧。内敛端庄又不失华贵之气,太后用了肯定好看。”
“好了,别折腾了,就这样吧。”
顿了一会儿,太后突然问道:“你是不是也觉得,哀家过分了。”
海英秀美的面上笼上一层忧云,“太后所做的一切,海英相信,一定有您的道理。”
太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叹了一口气:“哀家先是大历的太后,然后才是海明月。先是国母,然后才是七宝的娘亲。”
海英跪倒在太后膝下,低头诚挚道:“太后,海英知道,您心里是疼爱海蓝的,也是惦记着……她的……能不能……”
太后摇摇头,托着她的手肘,将她搀起来,“不要往下说。海英,哀家一直以为你比海蓝要明白,怎么你也这么糊涂。”
“人一生中,总不会事事顺遂。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固然遗憾。可是得到了,未必不痛苦。我阻止他们,不仅仅因为七宝的命运早已注定。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得到,未必不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
“海蓝的一生,太过顺遂,哀家让他求而不得,未必不是为他好。”
海英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太后。“得不到,哀家会替他惋惜,好过他得到了,别人觉得他不配得,最终被人夺走。”
“哀家只能将七宝交给足够强大的男人,他能够保护她,代替我这个不称职的母亲照顾她,海蓝,现在还不够格。”
海英的眼睛一瞬间亮起来,“太后,现在是因为他太年轻,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太后的苦心。”
海明月一笑,露出皎洁如月的明媚来,“海蓝是个有骨气的好孩子,那么吓唬他,他都不肯改口,哀家相信,他总有一天,能够成长到足够保护七宝,但是,我们必须度过眼前这个难关。”
海英眉头紧锁,是,现在这一关怎么过。兀术王子看中的和亲人选是海家的儿子,可是,海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家中绝不可能将独子交出来,如果引起皇权和将领之间的矛盾,又是一场浩劫。本来若是只有兀术王子的问题,还好办,可是,偏偏一向跟海家关系很近的贺兰家,居然临阵倒戈,一边倒地推出海蓝做这个替死鬼,太后夹在皇室、兀术、海家、贺兰家中间,不管怎么做,都是难。
镜中美妇人的容貌似乎越来越模糊,海明月轻轻眨了眨眼睛,又重新清晰起来,她的手,无意地落在了自己的肩头,身上有明月印记的女人,无一不是绝色丽人,可是一旦长成,却又是引起动乱的红颜祸水。为了免得箴言成真,她用钱币烫去了七宝身上的明月印,可是,命运还是在缓缓启动,不知道,她还能压着这个秘密多久。
能压多久,就压多久,压到她死为止。海明月的手握了起来,带着不可阻挡的气魄。不够强的男子,不能成为七宝的归宿,不但会害了他,更会害了七宝。
害了她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