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血红雪白 > 第50章

第50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说明宫十六朝 光明古卷:流光劫 妖异人间之整容 大兴皇朝 因缘妙美人 莫可言说的爱 压六宫 恶魔的吻痕 七宝明月楼 我家的妖孽大人

有一次,彭德怀竟说什么:现在搞现代化,政治干部要改行,再不改,将来

要失业了。罗荣桓同志听到后很气愤,反驳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光荣传

统,怎么能取消?毛主席绝不会同意的。’……两人吵得很厉害,结果不欢

而散。”⑧

林彪“永远健康”时和刘少奇是两个司令部的人,折戟沉沙后又坐到一条板

凳上,成了“刘少奇、林彪的机会主义路线”。罗荣桓则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

怀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斗,和国家主席刘少奇斗,和“窃据东

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职位的林彪”斗。

工作中意见分歧是难免的,有时分歧严重,“吵得很厉害”,也属于正常现

象。可动辄就上升到有你没我的“路线斗争高度”,做成了这种“斗来斗去”的

文章。过早逝世的政治元帅九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最大的先进典型,沈阳军区的一位班长雷锋,在“路线

斗争”中应该说是比较幸运的了。可宣传艰苦奋斗时,就把他那双补了又补的袜

子拿出来。强调“阶级斗争”了,就大讲他发现一个来路不明的“剃头匠”。学

习毛主席著作了,就全力宣传他的“钉子精神”。1988年3月5日,又说他

还有英格手表、皮夹克和毛料裤。这样被随心所欲地抖来亮去的雷锋,还是雷锋

吗?这是宣传典型,还是糟蹋人?有人说:不知雷锋还有什么东西没拿出来。

据说“文化大革命”后不久,某军区排演一出话剧《平津决战》,请一些参

加过平津战役的老人提意见。老人说:这不是平津战役,而是“平张(家口)战

役”。

在“长期的复杂的激烈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今天你

红他黑,明天他红你黑。打倒一个“鬼”,造就一个“神”。倘若找不到一个能

成“神”的人,就会被株连得一片漆黑,或是留下一片空白,埋上几颗地雷成为

禁区。什么时候由黑变红了,再涂过来,把地雷换成鲜花。

这是在捉弄谁,嘲弄谁?

做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

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一句话,做为“东北王”,在黑土地这场内

战中,共产党输了,赢了,或是输赢各半,都避不开林彪。

无论杜聿明后来怎样了,昆仑关大捷都是国民党人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林彪

当时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平型关大捷也是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同样,他

在黑土地上的作为和功绩,也是属于整个共产党人的。

历史是不应随着人的升降而浮沉的。

蘸着权势的墨水写着的不是历史。

把“碑文”凿来凿去,只能把人凿得玩世不恭。

不知台湾草民百姓知不知道平型关,大陆人民不但又知道了平型关,还知道

了昆仑关和台儿庄(采访中有老人说:土埋肩膀头了,才知道还有个“台儿庄”

)。而且,还知道台儿庄大战前,共产党人曾为李宗仁提供了日军本间师团的重

要情报。周恩来还曾向白崇禧建议这一仗应该怎么打--“后来,在协助李宗仁

指挥作战的过程中,白崇禧基本上采取了周恩来提出的方针。”⑨

实事求是对谁都是有好处的。

1987年11月22日,《参考消息》刊登文章,“台湾当局欲购《血战

台儿庄》版权”。

时近一年,这部电影该在台湾上映了吧?透过银幕上从蒋介石到普通一兵的

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台湾人民和国民党人将看到共产党人的胸怀。

--

④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114页。

⑤ 《沈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111页。

⑥ 同⑤,185页。

⑦ 同⑤,127页。

⑧1978年第9期《历史研究》,6、7、8、9页。

⑨1988年3月12日《周未》,《台儿庄大捷与周恩来的建议》。

十一 篇 死 城

------------------------------------------------------------

当热点中的热点复归冷寂後,国民党在黑土地上的命运,就明明白白地注定了

战略割断不算,正式围困已达五个月的长春,就像一枚烂透的果子,首先从战

争之树

上掉下来。

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

三十 章 : 不 死 不 生

奔腾的饮马河、伊通河和沐石河,冲淤出一块丰腴膏美之地,聚吸着闯关东的

人们,

为这座东北中部城市的兴起打下坚厚的基础。

"长春"这个令人神往的名字,一说沿袭辽代"长春州"之名,一说源于清朝

的"长春堡”(今郊区永春乡),一说起自"长春花”的花名,因为此地开垦前盛

开一种美丽的"长春花”。究竟哪说成立,像许多地名一样,长春寄托着人们一种

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当是无疑的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制造了一个傀儡政府的同时,选择长春

作为“满洲国”的首都,更名“新京”,成为东北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

历史之河在屈辱地呜咽了14年后,流到了1948年。

“长春,六点半”

1948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一篇“逃到哈尔滨的前长大代理

校长张德磬博士访问记”,题目叫《长春停在“六点半钟”∶

去年十月中旬,解放军进攻吉长路,小丰满的电源被截断了。长春在1~

0月17日下午六点半全城停电---电车走到哪里便停到哪里,机器转到什么

地方便停在什么姿态上。就在那一秒钟的时间里,全城一声“啊嗬”便失去了热力

,失去了光明。直到今天,有的电车还停在街上,机器还保持着待动的姿势,电钟

的时针还指着六点半。

城外城

3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夺占四平后,长春就孤悬在松辽平原上了。

有人称之为“死城”。 有人称之为“陆上孤岛”。坐镇这里的“剿总”

副总司令兼1兵团司令郑洞国,称之为“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一座死城,也是一座堡垒,要塞。

日军占领期间,在市郊挖掘壕沟、坑道,构筑许多永久性工事。市区建筑,从

布局到构造,都充分考虑到军事的意义。城中心的关东军司令部、在乡军人会、空

军司令部和大兴公司,都是米把厚的花岗石墙,钢筋水泥屋顶,中型炮弹不能损坏

。楼房地下室,有钢筋水泥坑道通到大马路,彼此相通。其中有笨重的大铁门,可

以相互隔绝。各主要街道宽度都在一百米以上,可以充分发挥火力,重要街口还有

水泥掩盖的地堡。国民党进入长春后,又环市添筑许多碉堡和工事。其中,仅中央

银行周围修筑的永久性工事,就有150多处。6月22日,中央社称长春

防线为“坚冠全国”。

工事坚固,守军也很顽强。

冬季攻势后,林彪就谋划打长春。5月24日,1纵和6纵试打

未达目的,仅夺占大房身机场。于是改而为久困长围,准备将敌围困到山穷水尽时

再动手。

这无疑是最佳军事选择。

5月中旬,成立以萧劲光和萧华为首的围城指挥所。

6月1日、2日的《阵中日记》写道∶

(一)使用独立师以营为单位,接近长春周围及近郊,堵塞一切大小通

道,主阵地上构筑工事,主力部队切实控制城外机场。(二)以远射程火力,控制

城内自由马路及新皇宫机场。(三)严禁粮食、燃料进敌区。(四)严禁城内百姓

出城。(五)控制适当预备队,沟通各站联络网,以便即时击退和消灭出击我分散

围困部队之敌。(六)城南、城东归6纵,城北、城西归1纵,炮火由炮师

派归5、6纵指挥。(七)两个月来几个独立师围困长春成绩不大,未看成

(是)严重战斗任务,无周密计划和部署,应该改正。要使长春成为死城。

6月28日围城政工会议上,围城指挥所再次强调封锁粮食、蔬菜、燃料、

牛马及一切可供敌人使用的生活资料,断绝城内外人员往来和商业关系。并提出口

号∶“不给敌人一粒粮食一根草,把长春蒋匪军困死在城里!”

围城指挥所还发动群众,成立军队地方联合对敌斗争委员会,在各交通路口设

立检查站、检查哨,严格检查过往行人、车辆、封堵粮食进城。

长春围困战-----封锁,断绝粮食之战。

6月22日,由12纵和独六、七、八、九、十、十一师组成的围城大军

,进入指定地域。

六个独立师在前面组成第一道包围圈。各师以三分之二兵力,以五十米一个人

的密度,对城内进行封琐、监视,余下为预备队。十二纵以主力布置在城西和西南

敌人主要突围方向上,其余在其它方向进行策应,构成第二道防线。

开头,包围圈达150多里。十二纵司令员、“好战分子”钟伟,看好土质

特点,组织部队挖地道进行爆破,连续拔除据点。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