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血红雪白 > 第42章

第42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说明宫十六朝 光明古卷:流光劫 妖异人间之整容 大兴皇朝 因缘妙美人 莫可言说的爱 压六宫 恶魔的吻痕 七宝明月楼 我家的妖孽大人

有的事儿呀!就坐在家里瞎想胡编。

那敌人也真够顽强的。一个个跟你死打,眼睛喷火出血的,好像一口气儿能

再打上七天七夜。一抓过来,往破屋里一关,一会儿全瘫那儿了,推都推不醒。

头些日子,长春一中和吉林工学院请我去讲传统。讲完了,我说我这辈子有

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会活到今天,还能娶个老婆,有儿子,有孙子。二

是没想到能当官,官还当得不小,农民当了司令。参军第二年让我当排长,我不

干,说咱打土豪分田地,有饭吃就行了。后来又叫当连长,我说这回说什么也不

行,咱干不了。团长说:你不干拉倒,我去找个国民党来干。我说那可不行。现

在有些人也不掂量掂量半斤八两,反正就是当官好,官越大越好。三是没想到党

和人民这样关心我们这些人,还有个离休制度。一想到这好日子,就想起那时候

http://ouryourbbs.xilubbs.com/

四平一仗,我们团伤亡300多人。主任牺牲了,两个营长牺牲了。这还不

是多的。逢年过节,或是不时路过四平,叨咕到四平,就想起这些人。有时又不

大敢想,想起来受不了,总觉着就像欠着这些人似的……

很多老人都表述了同样的感情。

他不像个将军

——东野名将录之四

6月22日前,四平攻坚战前线总指挥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

中等个子,黑,瘦,精干利落,文质彬彬,稳稳当当。平时讲话,交代任务

,声音不高,极有条理,绝少重复。讲完了问你清楚没有,让你复述一遍,就说

可以走了。进屋让坐,临走送出门。打一仗总结一仗,爱思考问题。

有的老人说他像林彪一样,不像个将军。

很难说平型关战斗主攻团之一的686团团长,和林彪的指挥作风有没有什

么必然的联系,但建国后曾担任过大军区和国务院一级领导的一些四野老人,都

说自己在“林罗刘”身上,特别是在林彪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彼此共同的烙记

很多。

四平攻坚失败,首先是轻敌。

夏季攻势攻无不克,有些人脑子热了,只看到守军几个正规师团番号,又是

刚打败的溃兵,新兵多,士气低。这是实情。但城里警察多,特务多,还有政府

机关、兵站、医院、车站的工作人员,这些非战斗人员在督战队枪口下,都会朝

外放枪。保安队之类地主武装,打野战军是乌合之众,依托强固工事打防御战就

不一样了。土地被分,亲人被斗,这种人没有督战队也和你拼命。结果,估计不

超过2万人,打出来3万4千多。

由于轻敌,就未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兵力不足,就难于实施多路突破,突破

后也难于迅速发展,结果到处顶牛。后来增加兵力,亦形成添油战术。

由于轻敌,未等外围据点全部肃清,炮兵也未全部进入阵地,就匆忙发起攻

击。有的部队连地图也没有。原以为三五天即可打下,打着打着,有的部队弹药

接济不上了。

对于李天佑来说,还有点过于求战心切了:反攻开始后,1纵还未捞上个像

样的仗打,太叫人眼馋心痒了。

据说,战前,李天佑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作鹏,还有邓华司令员,都极力

请战,信誓旦旦地保证能打下四平。林彪踱步再三,点头应允了。除了对敌人实

力共同估计不足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忽视了自己的先天不足:他们还缺乏攻坚经

验,如果不是“没有”的话。

追不上,打不垮的共产党人,一直是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走”的跑动中,和对手斗力斗智——主要是斗智。现在,朝气蓬勃的

共产党人发展了,强大了,可以凭借实力和对手争斗,较量了。他们不失时机地

表现了这一点,并凭借一贯的英勇、顽强精神,啃下了大半座城市,极大地震撼

了对手。但是,在黑土地上,他们还是第一次这样实打实地进行攻坚战。他们缺

乏经验,也缺乏教训。战前,他们不但轻视了对手,似乎也没意识到自己的这一

点。就是说,这一战,他们有点不知彼,也有点不知己。

生活中到处都有第一次,特别是在一个新时期开始的时候。昨天在战争中学

习战争,今天他们同样需要学习。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是认真学习的,那成果辉煌而又壮丽。

秋季攻势开始后,黄永胜在辽西三战三捷,脑袋又有点热,要打整编14师

。林彪赶紧发报:不准打。

不过,就像陈明仁在胜利中也做了场恶梦一样,这一仗也使林彪心有余悸。

对长春欲攻不攻,攻了一下又罢手。南下锦州,迟迟疑疑,兵临城下又犹豫一下

。原因之一,就是被这场恶战吓住了。

四平保卫战打掉了“最后一战”。

四平攻坚战开启了通往最后一战的大门。

都是用鲜血付的学费。

无论如何,把李天佑将军放在这样一个空间和时间里,不能说是公正的。能

够表现这位“不像个将军”的将军的将才的,是天津攻坚战,是平津战役后南下

路上过关斩将。

不打败仗的将军,不但不是将军,连人都不是。

不过,也确实有这样的将军:他打胜了,换了别人会大胜;别人败了,换上

他会一败涂地。可他好像从来都未败过,天老爷下多大雨,雨点也淋不到他头上

李天佑可不是这种“福将”。

此刻,他是战犯

——战犯录之五

一将功成万骨枯。

几万军人和百姓的鲜血,铸成71军军长陈明仁胸前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还染红了一顶“7兵团司令官”的大盖帽。

还有到处可见的“陈明仁防线”。

陈诚到东北后,曾根据四平防御工事情况,提出“重点坚强工事主义”。直

到1949年5月,蒋介石亲临上海布置淞沪战役时,上海防御工事仍然摹仿四

平的模式。由钢筋水泥筑成主堡,每一主堡有地道相通。机枪阵地外,储有粮草

弹药。阵地与阵地间有盖沟、交通沟,均有射击设备。前沿遍布地雷、铁丝网、

拒马、鹿砦等物。只是中国人“喜欢”隐姓埋名,而且在这点上是绝顶聪明的:

“陈明仁防线”听着叫人不舒服不说,从“马其诺防线”到“巴列夫防线”,世

界上又哪有什么攻不破的防线呢?

陈明仁颇荣耀了一阵子。

后来也够荣耀的。

一位国民党将军这样描述陈明仁:

陈明仁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由于他作战勇敢,深得蒋介石的赏

识。后来蒋介石认为他性情刚强,飞扬跋扈,不好驾驭,产生反感,不予

重用,故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在第七十一

军任副军长和军长,直到一九四七年,固守四平街有功,才晋升第一兵团

司令官(应为第七兵团司令官——笔者),该军仍归他指挥。可以说,该

军团以上的军官大都是他提拔起来的。由于他的资格较老,加上敢做敢为

,人们认为跟着他不会吃亏②

提前预见到对手会攻打四平。在不算长的时间里构筑、加强了一条令国军群

起效仿的“陈明仁防线”。率领一支刚刚败下阵来的溃军和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

,死打硬拚,坚守17昼夜。争夺天桥时,撒豆成兵,攻击部队脚下都是大豆,

经常滑倒,难以冲锋。道西守不住了,退到道东顽抗。直属队打光了,把卫队派

上去打,终于坚持到了最后5分钟。后来和李天佑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的陈

明仁,是员悍将,是头狮子。

电影《总统行动》中那位主人公在决定起义前,思想剧烈斗争,银幕上反复

叠现熊熊烈火中的四平,街头民主联军官兵的尸山血河——那是1949年夏天

,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前的真实心态。

毛泽东说:当初,陈明仁是坐在他们的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赢,这是

理所当然,我们会谅解。只要他站过来就行了,我们还要重用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和陈明仁在祈年殿前合影。陈

明仁要洗10打。江山在握的毛泽东谈笑风生,幽默连珠:少了,洗50打吧。

长沙免却一场战火,陈明仁有功,长沙人民应该感谢他。

可黑土地上的血城呢?谈起这一仗,四平一些老人都摇头叹气:唉,那人死

的呀!而参加过四平攻坚的一些老人,提起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张口就是:陈

明仁这小子……

医学在研究救死扶伤,怎样救得快。军事科学在研究战争,研究杀人,如何

杀得多,杀得快。陈明仁当年为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官,后来是共产党上将兵团

司令。生活就是这么矛盾地存在着,陈明仁就是这么矛盾地存在着。他存在得很

好,永远是座上宾,看上去好像还升了一级。

只苦了谁呢?

可这又能都归罪于他吗?

--

① 《四战四平》第1集,31页。

② 《辽沈战役亲历记》,233页。

七、血液是胜利的代价

第19章:血城

第20章:金秋

50天夏季攻势后,是50天秋季攻势。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