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血红雪白 > 第9章

第9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说明宫十六朝 光明古卷:流光劫 妖异人间之整容 大兴皇朝 因缘妙美人 莫可言说的爱 压六宫 恶魔的吻痕 七宝明月楼 我家的妖孽大人

谁也不能否定这种国共合作。从物质到精神,它都有利于中国的抗战。而那些

英勇牺牲在中国土地上的苏联军人,他们从来都受到,并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崇

敬与怀念。

但问题并不应该,也不可能到此了结,三十年代未和四十年代初,正是世界法

西斯势力最猖獗的时期。

在欧洲,希特勒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扑向苏联,在远东,日本侵占东北后,一

直策划进攻苏联。战略利益需要苏联有个比较强大的中国,往远东抗衡日本,使苏

联避免两面作战的窘境,而在中国,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斯大林看好的是蒋介石和

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

在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构图上,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斯大林曾轻蔑地说:“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是人造奶油式的共产党人。”⑤

“八·一五”后,斯大林仍然青睐于蒋介石。

比起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那些校官尉官们,斯大林元帅的目光差远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向蒋介石道声“拜拜”。

因为时间变了,空间的格局变了。他的敌人已不是德国和日本了,而是国民党

的老大哥美国了。他和曾被他称为“人造奶油式的共产党人”,其实未必知道甚麽

叫“人造奶油”的那些延安“土包子”,开始有共同的利益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帮助毛泽东统一中国。

做为战胜国,两次世界大战后,列强都给中国送来了“礼物”,第一次是把战

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第二次是把当年沙俄在东北的权益,交还给社

会主义的苏联。

直到写着礼物清单的雅尔塔秘密协定摆到桌前,蒋介石才知道被出卖了。

蒋介石震怒了!震怒之后是冷静。冷静了,就派他的外交部长王世杰,在那些

以雅尔塔协定为蓝本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大连之胁定》、《关于旅顺

口之胁定》、《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关于外蒙古问题之换文》上,逐一

签了字——也就是去趟莫斯科签个字而已。

这是没有法子的法子。也只有在这没有法子的法子中想点法子。

蒋介石纵有中国心,也无中国力。没有力,何来理?

但他也不无得意之笔。

抗日战争爆发前,他曾想把战火引向苏联,使中日战争变成日苏战争,无奈苏

联强大,日本不大敢惹。如今,他却几乎没费甚麽力气,就把苏联拉到了与中共对

垒的自己的一边,而“八·一五”后的今天,他最大的敌人,不就是延安的共产党

人吗?

“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以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

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6)。

蒋介石在审视这些汉字时,大概会对莫斯科的共产党人发出鄙夷的冷笑:这帮

见利忘义的小人!

殊不知斯大林捞到实惠后,就抛开这些用中俄两种文字写成的条文,又去实践

他的“安全带”理论了。

昨天的“安全带”,是用蒋介石的军队拖住日本。今天的“安全带”,是和延

安的共产党人抗衡美国势力。

蒋介石只管拨弄他的如意算盘。

中共即便不和苏联闹僵,苏联也受到掣肘,他尽可以放胆“剿匪”。倘若苏联

不守规矩,美国会袖手旁观吗?美国何许国也?那是个打个喷嚏地球就要发烧的美

利坚合众国。

强大的美国确实是蒋介石的可靠盟友。和蒋介石志不同,道不合的苏联,也不

得不和蒋介石握手寒暄。蒋介石几乎拥有一切,却失去了人民。

在这场背景复杂的碰撞中,最终能够决定关东前途和命运的,不是美国,不是

苏联,也不是蒋介石,也不是毛泽东,而是被美国、苏联和蒋介石忽视了的人民。

人民才是这片黑土地的主人,谁拥有人民,谁就拥有黑土地。

以熊式辉为首的接收大员,在关东到处碰壁。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蒋经国,向

苏军总部交涉,要求协助接收中共在各地建立的政权。

苏军说这些政权是人民自己建立的,行政接收是中国内政,苏军不便于预。蒋

经国提出派人到吉林、沈阳、哈尔滨视察,请苏军协助。苏军说去吉林可以,去沈

阳和哈尔滨无法保证安全。不久,接收大员们、长春也不敢呆了。原来给他们站岗

的警察,竟是万毅的“东北挺进纵队”的八路军!

杜聿明的关东行,却顺利得难以置信。

10月28日,杜聿明飞抵长春,会见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洽谈接收东北事宜。

蓝眼睛的“东北王”满脸笑意:“我们苏联始终要同中国人民友好的,苏中友

好关系,我深信是永久的,因为我们早就有了杰出的孙中山和列宁他们两人的友谊

。……杜将军带领中国军队接收东北的领土主权,苏军很欢迎,你们从海路、陆路

来,我们都欢迎。”⑦。

杜聿明当即提出,请苏军在营口掩护国军登陆。马林诺夫斯基不但表示同意,

还画了一幅苏军位置图,写明苏军营口警备司令及掩护国军登陆要旨,送给杜聿明

。临别,这位元帅一再表示,欢迎杜将军早日再来长春,苏中共同携手合作,两国

人民过和平生活。

1938年后就和美军打交道,对美军将领的骄横跛扈深有体会的杜聿明,对这位

苏军元帅的印象极好,他简直有些愤愤不平了:都说对苏外交棘手,扯谈!

6天后,杜聿明带着马林诺夫斯基的“联络图”,乘美舰“脱罗尔号”驶进营口

港后,却发现苏军已不知去向,中共已经接管营口,正在进入阵地,准备用枪炮欢

迎他,儒将杜聿明再好脾气,大概也不能不咬牙切齿迸出一句:这个姓马的俄国佬

此前,国军曾试图经大连进入东北。苏军说大连是商港,允许军队登陆就违反

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企图在葫芦岛登陆,也同样受阻。未了,只剩下一处由

美国老大哥控制的秦皇岛。而从那里闯关东是条漫长的路,一路都得用枪炮开路。

这边军队还未运完,那边南京7千学生上街游行,高呼“苏军必须立即撤出东北

”、“打倒新帝国主义”、“苏联等于德国加日本”。国民党本想借此给苏联施加

压力,以便顺利接收东北,斯大林却顺势突然下令苏军撤退,把国民党闪了个倒憋

气。八路军则一八路,填补了苏军留下的真空。

斯大林把蒋介石泡了,泡在腊月天的松花江里,泡个乌眼青,透心凉!

总导演是美国

如果从头道来,美国在中国8年抗战前4年中扮演的角色,是极不光彩的。它不

断增强对日输出废铁、汽油、棉花、橡胶等物资,在中国军民的鲜血和白骨上发财

。直到日本开始向南洋扩张,这种血腥买卖仍未停止,其中汽油输出反见增加。

日本投降前,美国的行为也不光明正大。

1944年底,美国联合参谋总部认为德国投降后,尚需18个月才能打败日本;如

果苏联不对日作战,美军将付出伤亡1百万人的代价。

美国军人的鲜血固然金贵,苏联军人的生命也不是咸盐换来的。斯大林说,出

兵可以,得有条件。于是,就有了那个雅尔塔秘密协定,就有了三国四方黑土地的

碰撞。

天上轰轰隆隆,地上轰轰隆隆,海上轰轰隆隆,由南向北,蜂蜂拥拥地轰轰隆

隆。

美国人倒不讳言,说那是不明飞行物甚麽的。

美军中国战区司令魏德迈,得意又豪迈:“这无疑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

中军队调动。”⑧。

美国总统杜鲁门称:“运往华中、台湾、华北之军队共十四个军,内有三个军

系空运者,十一个军系海运者,美国仅为空运一项即耗费三亿美元。”⑨。

还把自己的海军陆战队,轰轰隆隆地开进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为国民

党抢占华北和东北保持战略据点。

再加上盟军远东战区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早已下达的那项命令:在华日军,只能

向国民党军队投降。

“八·一五”后,美国就这样在中国写下了它的最初几页历史。

延安共产党人心里明镜儿似的:如果没有美国插手,抗战胜利后,整个华北和

东北就都是他们的了。

但这还不至于影响美国在中国的选择。

今天,人们很喜欢讲“机会均等”。其实,机会从来都是个势利眼儿,喜欢取

悦强者。

美国既有力量,又有机会,它在中国几乎可以随意进行选择。它可以选择共产

党人。一份来自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希望如此选择的内容翔责的报告,就摆在白

官决策人的写字台上,它可以选择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最符合中国老百姓的意愿,

它也确曾为此奔走过。可它最终还是选择了国民党,选择了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的

蒋介石,结果,它不但丢失了希望在中国得到的一切,还丢失了脸面。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