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1)
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地喊叫:“不听命令的立即枪毙!……”人流像雪崩
一样被压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有的想拚命拨开人墙,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
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中,或者被
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兵一起开枪,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
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地狱景象。⑦
就在一位日本谍报员,耳闻目睹沙皇俄军兽行後不到40年,一位叫阿伦的英国
人,又在一篇《旅顺落难记》中写道:
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人,把辫子打了一个总结,就慢慢地做枪靶
子打。有的斩下一只手,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无论男女老
幼,没有饶过一个。……死尸堆积得几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状,没
有相同的。……那柜台上的木栅尖上串着无数的人头,框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
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
,零零落落的手、脚、头,到处都是。⑧
一个叫嚷“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一个要实现“黄色俄罗斯”计划。马蹄在
冰雪中溅着火星,战刀在风雨中劈闪弧电。当时的《盛京时报》写道:“陷於枪炮
弹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肉血飞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於途
,夫妇亲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⑨。
如今每当入夏,渤海的旅顺口游客如云。那可真是个如诗如画的去处,却难使
旅者顺心顺气。白云山,东西鸡冠山,老铁山。203高地,侵略者炫耀武功的各种各
样的碑塔,触目皆是。
我们有的是“万忠墓”。
还有那些怕是只有历史学家才能数过来的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马关条
约》、《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条约》、《中俄密约》、《旅大租地条约》、《扑茨
茅斯和约》、《中日满洲善後和约》……
1904年2月12日,即日俄开战第三天,“老佛爷”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载恬名义
,发布谕旨:“现在日俄失和,非与中国开衅”,中国应“按照局外中立之例办理
⑩。”2月17日,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知照各国政府:“日俄失和,朝廷均以
『友邦』之故,特重邦交,奉上谕守局外中立之例。”①①。
我们成了局外人,第三者,而且信誓旦旦地“决不插足”。
无独有偶。
1931年8月16日,正在江西“剿匪”的蒋介石,百忙中电令张学良:“无论日本
军队此後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①②就在“九·一八”日
军炮轰北大营当天,南京政府还训诫渖阳驻军:“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
听其自便。”①③。
後人在惊叹这种惊人相似之馀,不免想到他们也有难言之苦:敌不过人家,才
不得不出此下策吧?
那就横下心来,好好建设国家过日子呀?
却不!
一部中国现代史,一页一页,从东北翻到西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方土
地一面旗帜,一面旗帜一支军队。从军服军衔到枪炮弹药,从齐步正步到匍匐前进
,世界上有多少列强,中国就有多少模式。谁想过西方何以进步了?谁想着发展国
计民生了?只想着购买枪炮,只想着扩大地盘,只想着窝里斗斗个老大。有时也给
治下百姓点甜头,那是为了土皇帝的万世基业。有时也回头瞪一眼洋主子,那是为
了更大的乞求和出卖。一船船、一车车军火运来,一车车、一船船乌的煤、白的银
、黄的金运走了。在上苍赐给我们的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是白骨,是凄号,是一部
血染泪浸的掀不动的历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黑暗的时候……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有哪一个年代的哪一个国度或地区,会经孕育过这
样一支悲怆、凄凉、哀愤的歌了一个女子因姿色倾国倾城而使国倾城倾的故事,史
书和文学作品中不鲜见。当今世界政冶格局,本来相安无事,突然在哪片不毛之地
,或是浊污海区,发现了石油甚麽的。就平空生出许多是是非非,有时甚至不惜大
打出手。
而诱人的黑土地哟,就因为你太丰腴了,太富饶了,就得孕育出这样一支令人
垂泪淌血的歌吗?连旗帜上嵌着镰刀斧头的社会主义的苏联,也派兵舰抢去了你美
丽的抚远三角洲?
我的黑土地哟,你本来是富国强兵,振兴民族的龙腾之地。你本来应该荡漾着
雄烈而柔婉的关东民歌,欢乐的圆舞曲和美妙的小夜曲呀!
延安说干就干
共产党人的目光,就像部高敏度雷达,在黄土高坡的窖洞里,关注着这个世界
上每个值得关注的信息和空间。
1945年4月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和关於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讲话中
,反复说明争取东北的重要意义:
东北四省①④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
,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去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
有了巩固的基础。①⑤。
八字还没一撇,高瞻远瞩的共产党人已先得一分。
对於被称为“穷党”的中共,那片遥远的黑土地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但是,此
刻对於共产党还是神秘而陌生的这片土地,若不是它的地理位置的魅力,一切魅力
都不成其为魅力。东北靠着苏联,两边与蒙古接壤,南边和朝鲜隔江相望,西南是
经营了多少年的华北根据地。惯於见缝插针,在三不管境界中寻求生存之所的精明
的共产党人,这回要背靠沙发,两手搭着扶手,脚下还踏着块自家的地毯了。
但中共七大战略方针,仍然是向南发展。
此刻,对於这片富有魅力的黑土地,共产党人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人类第一颗实战原子弹蘑菇云升起後,苏联出兵东北,太阳旗就像暴风雨前
晾在阳台上的尿布一样,从东北到东南亚一古脑儿消失了。
急剧变化了的国内外政冶格局,使东北成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国际两大政冶
势力争夺、角斗的一个焦点。也使中国共产党人挺进东北,把东北变成夺取全国的
战略基地,成为可能。
朝气蓬勃地创造历史的共产党人,以铁的纪律、意志和信念。把种种可能化作
铁的事实。
苏联出兵东北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发出准备进占城市和
交通要道的指示。第三天,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一口气发出七号命令。
与本节直接有关的是第二号命令。
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伪军投降,我命令:
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总司令 朱德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八时①⑥。
8月25日,国民党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公布。
事前对此一无所知的中-共中央,仔细研究了这个条约,当即决定组成145人的干部
团,由林枫率领开赴东北。
5月11日,中央根据山东分局派往东北侦察人员的报告,决定立即从山东抽调4
个师挺进东北,“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到达)
以前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之巩固地位”①⑦*。
9月14日,挺进到渖阳的冀东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苏军特使飞抵延安。杨
家岭会议室一夜灯光,映照政冶局两个决议: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东北中央局,向各
中央局发出关於配备100个团的干部进入东北的指示。指示中重申:“目前我党在东
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的、坚决的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的力量。”①⑧5月
17日。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刘少奇致电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提出“向北推进,向南
防御”的战略方针。毛泽东立即回电,表示完全赞同。
5月19日。刘少奇代表中央起草了《关於日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
方针和部署的指示》由“向南发展”到“向北发展”,完成这一举足轻重的战略转
移,共产党人只用了4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