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血红雪白 > 第1章

第1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说明宫十六朝 光明古卷:流光劫 妖异人间之整容 大兴皇朝 因缘妙美人 莫可言说的爱 压六宫 恶魔的吻痕 七宝明月楼 我家的妖孽大人

※※※※※※※※※※

※ 零点TXT书苑 ※

※※※※※※※※※※

※ www.2360.cn ※

※※※※※※※※※※

《血红雪白》

---历史是什么?

--自序

一篇报告文学,当然不仅要客观地记录下已经发生的事情。但它首先应该做到

这一点。

做到这一点很难,特别是对于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当事者视野有限的挂一漏

万的回忆,各种各样只鳞片甲的传闻,显然不无偏见,甚至有意隐讳了事实的文字

资料。后人只能在这样的基础上缀合历史,充满主观意识地缀合历史。你可能接近

了它,但休想复原它。

能做的是不讳过,不溢恶,不夸饰,不虚美,像老祖宗教导的那样“秉笔直书

”。

这其实更难。

对这本书尤难。

主要难在有个叫“林彪”的人。

很多人问:写不写林彪?

又问:怎样写林彪···再问:这样写行吗?

在关东最后那场战争中,家乡那个小镇经常“开仗火”(黑土地老人话,即“

打仗”)。母亲抱着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小的我,趴在炕沿下哆嗦。

40年后,我感到了母亲的颤栗。

有人说:写现代史难于宇宙史。

一位参加撰写当年3纵战史的老人,被公认为“记忆力特别好”。

老人对此也很自信。写完亲身经历的四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一节,再去当年战

地一看,地形、地物及敌我兵力配置,几乎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主要还不难在这里。

有的老人说:这事你不用记,记了也不能写。

不服不行,有的真不能写。

有的老人说:你问的这些我都是知道。但不能说,现在还不能说。

望着老人,你会想到飞机失事后千方百计寻找的那个黑匣子。你找到了,却打

不开它。

治史者讲“潜心研究史料”。可这些不能披露的和锁在“黑匣子”里的史料如

何“研究”?还有那些经常变脸儿的“史料”可信吗?

一部《辽沈战役亲历记》,应该说是关于国民党方面最有权威的资料了,而且

好像也没怎么“变脸儿”。可是,那些能够勾勒出国民党战略框架的原始电文,一

份也没有。对照本书实录的共产党方面的大量文电,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缺憾

。仅凭回忆“大意”是不够的,甚至是不可靠的。而且,文章中的“我”(或主人

公),字里行间尽力和蒋介石划清界限,就像另一些回忆录竭力和林彪划清界限一

样。对于跑去台湾的人,遣词用句比较尖刻,无所顾虑。对于留在大陆的败军之将

,以及后来从海外归来的人,就有情有面,客气多了。

40多年了,史实的回忆不尽相同是正常的。一忽儿吹捧,一忽儿批判,叫人

难辨真伪,倒也能提供个信息,扯出根线头。最难办的,是那么只字不提,好像根

本就未曾发生过,且往往是比较重大的事情,叫你无迹可寻,连个判断真伪的机会

都是没有。

已经成为历史财富的关东这场战争,一切都是已知数。这里,除了台湾去不得

外,只是调查采访的多寡;是正视,还是回避;是实事求是,还是指鹿为马;是抢

救这笔财富,还是听任早已不是朋友的时间,年复一年地蚀逝。

时间是个保密大师,是个去伪存真的大师。是个息事宁人的大师,若干年后,

当我们可以轻松地打开这支锈渍班班的“黑匣子”时,厚厚的尘封中,可能只剩下

些干涩枯燥的档案资料,而没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形象了。

外国人似乎比我们还急。

从街头书摊,到国家领导人家中的书架,一部《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

使索尔兹伯里在中国大出风头。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看这姓名好像咱们龙

的传人)先生,在完成主编《剑桥中国史》六卷巨制后,1986年出版一部新的

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伟大的革命:1800--1985》。

10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那么多作家和史学家在做什么?不是祖宗的家谱外人

碰不得,实实在在,这本来理所当然就是我们的事情,而且理所当然应该写得更快

,更好!

有治史者说:写中国现代史之难,就难在我们是中国人。

1988年7月8日《青年参考》报道:因为教科书内容有误,苏联取消中学

毕业历史考试。

真的,当身体和世界观正在成熟中的学生们,经过一场从精神到肉体的紧张劳

作后,发现学到的东西许多不是真的,该多悲哀?

关东最后那场战争糟蹋了黑土地,后来糟蹋的是什么?大人把家谱搞乱了,叫

孩子怎么续?

人们都喜欢孩子。因为孩子是明天,是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生命的

延续。

还因为孩子天真,烂漫,真诚,心地纯洁,不说谎。即使说谎,也说得那么天

真,烂漫,真诚,自然,能给生活增添一些喜剧色彩。

为人,为文,当然需要成熟,需要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的透视和理解,可首先

需要的难道不是真诚吗?要孩子诚实,大人难道不首先需要诚实吗?

有时就想:人为什么要“长大”呢?

采访中还有个体会和感觉:惊骇,惶惑,激动,兴奋。

很多作家走到历史中去寻找“避风港”。这里却似乎是一片禁脔,险象环生。

有时简直想掉头就跑。

有时又想留在那里不回来了:历史中的新闻太多了,有些去处简直就像从未开

垦过的处女地。那令人反思的天地也太广阔了。

于是,至今萦绕在脑幕上的一个问号,就是:历史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一位搞历史的朋友说:历史就像个婊子,谁有权势谁就可以弄它一下!

这话与他的西服、领带不相称,却不乏形像。

不管历史是个什么,也不管100个观众心目中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位

名人说:100个观众中就有100个哈姆雷特),要想把关东最后这场战争比较

园满地画个“0”,恐怕还要到可以进出台湾档案馆那一天。

而且,连跑带颠,只吃不到一年的面包和方便面(有人说这篇东西是用脚、面

包和方便面写出来的),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这篇东西只能算是一篇草稿,或征求意见稿。

感谢所有给予采访方便的单位(几十家,恕不一一列举了)。

感谢本书中所有写到姓名的老人。

感谢沈阳军区和本集团军的领导和同志们。

感谢所有给予鼓励和支持的朋友们。

作者

1989年旧历除夕夜。

第一部 热点

本来,1945年是胜利年。

本来,1945年的中国,应该飞起和平的鸽子,唱响建设的号子,迈开振兴的步

伐。

本来,黑土地是良田,而不是战场。

这里需要借用黑格尔的一句话:存在着的都是合理的。

第1章 今天从昨天走来

地球,一只破球

假如,1945年8月,人类不是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而是在卡纳维拉尔

角发射一颗观测卫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甚麽样的地球呢?

从德国到意大利到日木,一座座城市变成了瓦砾场。高楼大厦的碎砖乱石填平

了街道和公路,潜艇和军舰的残骸堵塞了港口和海军基地。欧洲最大的工业中心,

素有“欧洲工厂”之称的德国鲁尔地区,昔日钢铁厂、煤矿、发电厂和有关设施鳞

次栉比,浓烟遮天蔽日,人们为空气和噪音污染发愁发怒。如今,蓝湛湛的天空下

,大地空空荡荡,空气一尘不染,蒸气在瓦砾堆上腾窜着无色的火焰。

曾经是拿破伦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的首都,拥有18万人口的卡塞尔市,一位工程

学家以典型的条顿人的精明估计,该市每个居民可摊上51。5立力米瓦砾。至於柏林

,英国工党政府在给下议院的一份报告中说,即使每天清除1000吨瓦砾,也得30年

才能清除乾净。

东京的命运似乎好些,那就是它的桥梁和公路基本无损。

广岛和长崎呢?

有些城市已从这个星球上抹掉了。

住宅的含意,是指四面有结实的墙壁,有窗户,有屋顶,有取暖、烹调和卫生

等一整套设施的住所。这里不然。人们像老鼠一样挤在防空洞和炸毁的建筑的空隙

,用从废墟上捡来砖木、纸板和金属片甚麽的,搭成了像几万年前人类祖先曾栖身

过的那种窝棚。从残垣断壁中炮口样伸出的一节节烟囱,就是人们拥挤不堪的住处

的标记。

当那些各式各样的炸弹、炮弹,都符合设计要求地发挥了效用後,谁也未能把

自己拽离这只破球,到外层空间去找个好球安家落户。

医院里挤满了因缺少止痛药而惨叫不已的伤兵,双日失明的,断臂折腿的,被

汽油弹烧得遍体鳞伤、面目狰狞的,被子弹打掉生殖器的。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