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夫人,我们去游山玩水......(1 / 1)
公元199年,打虎归来之后没过几天,袁绍就带着兵马回到了邺城,袁一凡也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幽州之主。这段时间幽州的百姓没有战乱之苦,境内一片安宁,袁一凡每天都勤练武艺,并且在沮授的帮助下认真的学习兵法,部队方面有几个尽职的将军负责*练,袁一凡倒也不用太*心。至于跟甄宓之间的相处,只能说,袁一凡在刺史府里每天跟袁喜说的话都要比跟甄宓说的话多,好在按照历史的进程,袁家没两年就要走向没落,袁一凡一心想保住袁绍,保住袁家,倒也没有太去专注与甄宓之间感情的发展,不过比过去好一点的是,甄宓跟他聊天的时候,比过去要显得自然些了。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一件很值得袁一凡高兴的事情,袁一凡秘密派遣沮授和公孙滢带着公孙瓒遗留下来的书信,前往黑山,成功说降了黄巾余党,黑山军首领,张燕。在沮授的耐心劝告之下,自黄巾之乱被镇压以后,带着余党颠沛流离的张燕,放弃了土匪式的生活,将黑山军十余万乌合之众遣散,只留下三万精兵,归顺袁一凡。而这三万人,在袁一凡的安排之下,并未召回幽州与幽州现有的部队进行合并,而是继续留在黑山一带打着黄巾余党的旗号活动,作为袁一凡的秘密部队。袁一凡为了让那三万人真正归心并且得到更好管理,轮流派遣自己的心腹之将前去黑山帮助*练黑山部队,并且让心腹士兵扮成商旅,打着甄家商队的旗号,秘密往黑山运送粮草和兵器,让黑山一众,不胜感激。袁一凡在和张燕的往来的书信里,也灵活发挥了前世做销售员时的沟通技巧和超时代的见识,让在黑山苦撑已久的张燕,心生佩服,真心相投。
袁术那边也有好消息传来,袁术称帝后,生活上奢侈荒*,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而他军中的士兵却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在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CAO三方的叛盟与打击之后,又碰上大旱灾与大饥荒,实力严重受损,走投无路的他正准备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知道些三国历史的袁一凡心里很清楚,袁术会被曹CAO派来的刘备拦住去路,并且最终走投无路,呕血而死。这个袁家不安定因素的死去,对袁家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不过袁一凡想去会会刘备这个传说中的仁义之士,就把沮授和几名武将招来议事。
“先生,我想去会会刘备,不知先生有和高见?”袁一凡问沮授道。
“主公准备带谁去呢?”沮授反问道。袁一凡看了一眼在场的武将,公孙滢还在黑山秘密整军,在场的只有鞠义、韩珩和武安国。这次既然是秘密前去,死斗吕布后悄然隐去又通过逐虎过涧高调复出的武安国,早已名传天下,再加上彪悍的外形特征比较明显,显然不是合适的人选。而鞠义,早年间就曾多次战败公孙瓒,也算是成名已久,况且鞠义的性格太过自负和桀骜,也不适合这次的秘密行动。最后只剩下韩珩,为人忠诚稳重,随时都愿意为袁一凡牺牲性命,只可惜他武艺普通,此去要是不小心惹怒了刘备那个暴躁的三弟,十个韩珩都不够张飞打的。不过,一定要选一个人的话也只能选韩珩了。
“那我就带子佩去吧,不管是袁术还是刘备,应该都认不出我和子佩,这样我们就不容易暴漏身份了。上次跟袁术见面还是十年前我母亲去世的时候,现在的我,袁术肯定认不出来了。”袁一凡说道。
“主公一定要去亲身犯险吗?”此时的刘备三兄弟虽然虎牢关大战吕布,小有名气,但在沮授眼里,三人的名声还不至于大得让一州刺史亲自去打探虚实。
“嗯,我一定要去见见刘备!”袁一凡的语气很坚定,他非常迫切的想亲眼看看,能让一大推文臣武将誓死相随的没落皇叔,到底是有着怎样的魅力。顺便看看有没有机会拉拢下刘备或者他那两个武艺高强的义弟,要是能有刘备三兄弟的帮助,相信未来的官渡大战的前景将会更加乐观。沮授也想到了袁一凡可能是想寻找跟多的助力,说道:“那主公此行一定要多加小心啊!不知主公想用何种方式出城?”
“大摇大摆的走出去。”袁一凡淡定的说道。
“可是......这样,主公的动向不就被人知道了吗?”
“我自有办法。”袁一凡对自己出城又不暴露行踪的方法,充满了自信。接着袁一凡交待了幽州的一些事宜,就回到了刺史府。
“夫君,您回来了。”甄宓出门迎接,礼数周到。
“夫人,收拾下东西,明日随我出城,游山玩水。”袁一凡笑着说道。
“夫君初掌易京不久,怎么突然要去游山玩水?”甄宓不解的问道。
“夫人自嫁给显奕以来,显奕一直忙于州郡之事,没有好好的陪夫人,现在幽州局势基本稳定,显奕也该跟夫人好好的沟通下感情了,呵呵。”看着袁一凡真诚的笑脸,甄宓一时恍惚,似有一股淡淡的暖流涌上心头,嘴角微微上扬。
“夫人,这是你嫁给我以来我看到你笑得最自然的一次了。”袁一凡看到甄宓难得真心一笑,心中欢喜。甄宓听到袁一凡话两颊一热,有些羞涩的低下了头,——难得的少女情态,面前的袁一凡看痴了......
章后语:
桃园三兄弟终于要出场了,他们会跟袁一凡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感谢书友yydarf、貌似秀才来访。
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求书评,求各种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