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巧露身份(1 / 1)
“那新嫁娘怎样?”下面有人等不及地询问。
“是呀,新娘可是送命了?怪可怜见的!”有人惋惜地附和着。
说书先生将醒木往桌案上一拍,收住了故事:“诸位要知那新娘子是死是活,明日再来听不迟!”
众人一听,又要到明日再来听了,急切中都面露遗憾,更有心急的客人抓着说书先生的衣袖不走,非要知道那新娘子是被救了还是死了?
二楼的凤娘看着底下热热闹闹的人群和一脸满足的说书先生,笑得十分开怀,扭回头对卿儿说道:“卿儿姑娘,你这办法果然奏效,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这段故事,连说书先生看了都觉得十分新奇,把我这店里的生意都带火了。”
卿儿笑着回答:“道听途说而已,全是大家爱听个新鲜!”
说书先生的这段新嫁娘大难不死、千里寻夫的故事着实让客栈里的客人们听得过瘾,三天过后,当说书先生讲完最后一节,便问客栈中所有听书的人:“诸位可知,那千里寻夫的新娘子到底是谁?”
底下的人纷纷摇头,嚷道:“到底是谁呀?”
说书先生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她就是若莹公主,公主从罗国远嫁到西楚和亲,历经几次性命攸关却大难不死,如今已来到襄阳城中。”
说书先生如此一说,底下的人如同开了锅似的议论起来。
“太子殿下的皇榜上不是说公主已经死了吗?原来死的是那名仆从,不是公主啊?!”
“对啊,对啊,公主既然来到襄阳城,为何不进皇宫去呢?太子殿下还张榜要捉拿纵火元凶呢?”
“若莹公主大仁大义,是二殿下的福气。”
“我早听说若莹公主貌美如花,若是能亲自见上一面就好了。”
……
就在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时候,说书先生又说了话:“大家若想见到若莹公主也不难,只要把我讲的故事传遍襄阳城,我相信公主定会在都城现身!”
短短几天功夫,若莹公主孤身千里到西楚寻夫的事迹不胫而走,由于说书先生连续不断的讲述,“往驻”客栈周围,甚至连老幼妇孺都讲得出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
几乎所有的都城百姓都已知晓,若莹公主就在襄阳城,若莹公主来寻荆无言二殿下了。
这么好的公主,这么仁义、有气节的公主让百姓们心存了许多的向往和同情,若莹公主千金之躯,为了远嫁和亲,竟然在途中屡次遭遇不测,若是能在襄阳城找到公主,对于二殿下荆无言将是一件多么美满的婚姻啊!
路上的行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那些在街上独行的女子,仿佛每一个孤身上街的女子都可能成为若莹公主。
在这样的氛围中,凤娘终于走上大街,揭了一张寻找纵火凶犯的皇榜,她拿着皇榜大声向周围围观的百姓喊道:
“大家都知道若莹公主没有死,我告诉你们,公主就住在我的往驻客栈里,说书先生说的故事都是公主写出来的,都是公主亲身经历的事情,大家跟我到客栈去就明白了!”
王宫的士兵扭住凤娘,抓住她的头发,不让她胡说八道,可他们却挡不住周围越来越多的百姓们的主动跟随。
客栈门口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围着许多百姓和周围的店主,大家都想看看,罗国的若莹公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
往驻客栈的客人们都被轰了出去,整个店里清清静静的,门口守着两名兵卒,不让外面的人涌进店里。
另有一名兵卒扭住凤娘进了客栈,“若是你再胡说八道,小心被太子殿下抓起来扔进苦囚牢里。”
“我这里可没有纵火犯,我这里住的是公主,你爱信不信?”凤娘仍旧大嗓门地嚷着,“公主,你快出来吧,皇宫里的士兵在这里!”
卿儿着了一件大红的嫁衣,一条栩栩如生的金凤映出五彩斑斓的光辉,这件日夜赶工制出来的衣裳虽然做工不太精致,可上面的一针一线都是卿儿亲自绣上去的,衣服是按照东罗国的宫廷样式裁制,凤娘也帮了许多忙。
从房间内走出来,一步步下了台阶,卿儿神情肃穆,举止投足都显出了特有的尊贵之气。头上梳着九凤朝阳的发髻,耳上缀着奇巧的东珠明坠,摇动着款款身形到了那名士卒面前。
“放了她。本殿是若莹,麻烦你回去禀明太子殿下,公主已到襄阳城,请他派人迎接!”
那士卒见了卿儿这说话、做事的姿态,丝毫也不敢怀疑她的身份,更不敢抓了她回去,当下松开了抓着凤娘的两手,呆滞地僵在原地。
“还不快去,难道还要我当面展示父王的国书吗?”卿儿叱道。
四名兵卒面面相觑之后不敢不遵从,狼狈地离开了客栈,赶回王宫报信。
卿儿一身嫁衣站在客栈门口,以一副红纱覆住自己的面容亲自向襄阳的百姓们致谢。
卿儿站在“往驻”客栈门前,惹得周围围观的百姓们惊叹不已,瞧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中透出了万种风情,即便瞧不见整个面容,可那种倾国倾城之态仍然难掩分毫。
凤娘站在卿儿身旁,俨然成了半个保镖兼发言人。“好了好了,都散了吧。”见人群久久不散,甚至还有不断向内里涌的势头,凤娘赶紧扎着双手轰赶,同时准备将店门暂时关上。
就在这时,人群中有人猛地跳将出来,手中执一根三尺宽背砍刀劈头就朝卿儿的头上打来,口中嚷道:“祸国妖女拿命来!”
凤娘吓得一下子蹲在地上、闭上眼,心道不知是何方太岁竟然连公主也敢杀?
卿儿站得位置在门侧,离得人群稍远,那人的动作不算太快,心惊之余她将一侧店门用力掩上,那半边门正好完全挡住了自己的身子。
只听“当”一声,砍刀打在了门板上,立刻深嵌了进去,门外持刀之人忙用力拖拽。趁这个功夫,卿儿急忙催促凤娘,“凤娘快快把关门!”
凤娘见那人一击不中,卿儿的性命堪忧,若是若莹公主死在她这里,她有十条命也赔不起!于是,顾不得害怕,赶紧匆匆将店门插上。
二德子闻听动静不对,也从后堂跑进来,拉着店里的几张条桌将两扇店门堵上。
门外那持刀的此刻不肯罢休,用力地砸着门,又将刀尖伸进门缝里向外拨拉插栓,二德子见状则在一边使劲拽着。
“哎呦,我的娘,这是得罪哪路神仙了?青天白日的就敢行凶砍人?”二德子是男人,毕竟胆子大些,见外面乱哄哄都是人,便大嗓门朝着门外喊话。
“不得了,有人要刺杀若莹公主,快抓住他!”凤娘也学着喊起来。
他俩这一通嚷嚷,门外围观的人中略有些身手的便一呼啦上前来,将那持刀的刺客制服住了。那人衣着普通,身材壮硕,面相陌生,说话的口音也不似襄阳城的人。
几个人将他捉拿住之后,被拢着双手、按住脑袋的他还不断叨念着要将若莹公主杀死才罢休,惹得周围众人纷纷恼怒,你一拳我一脚地将他一阵胖揍。
待到众人制服了那名刺客,人群外皇宫的卫队已经赶到了,宣旨的太监领着内廷四名侍卫分开人群走到店门前,对着店门高声颂道:
“太子殿下喜闻若莹公主到了襄阳,一路劳顿且多受惊扰,特派内廷侍卫前来迎接公主,请公主随我等回宫!”
喊了一遍之后,门内没什么动静,那太监便又喊了一遍。眼前的门稍微打开了一条缝隙,凤娘伸头看了看外面,将头又缩了回去。“的确是来接你的,公主!”
卿儿随即打开门,大大方方地接了太监手中的旨意,扬声说道:“公公来的真是巧,若是早来一会子便能看见公开行刺本殿的杀手了,只可惜那人愚笨了些,否则公公就要带着卿儿的尸身回王宫了。”
闻听有刺客,那太监立刻向卿儿赔笑点头,道:“公主说哪里话,公主殿下福大命大,在西楚都城有太子和二殿下保护,怎么会有如此的事情发生呢!”
“那——若莹就仰仗太子和二殿下了。”卿儿说着弯下腰,扯着裙角下了门前的台阶,将一只手搭在了传旨太监的手上,向王宫来迎接她的那顶紫红色的轿子走去。
太监扭头大声训斥身边的侍从:“混蛋!都城重地,天子脚下,有人公开行刺,这还了得,还不速将他拿了,交给太子殿下处置!”
两名侍卫早已从周围百姓的手中将那名被打得口鼻不断向外冒血的刺客抓了过来,用随身带的汗巾子绑住了他的双手。
迎接公主的宫廷软轿一路直接向北穿行,从崇禧门进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