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六章(1 / 1)
大明朝曾经任过辽东经略的孙承宗,又被起用,督军攻滦州,这个大明朝最忠贞的臣子,优秀的军事战略家,曾为帝师的博学大儒很不简单。
大明辽东经略之职,必须为进士出身,作为八股文的专家们,并非人人都有军事才能。
辽东经略是明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杨镐,熊廷弼,袁应泰,王化贞,王在晋,孙承宗,高第,袁崇焕等,这些历任辽东经略中,堪称有军事才能的,只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人。
曾经的萨尔浒战役,大明精心设计的第一次反击战,汇聚大明、朝鲜、叶赫三方兵力,国库支出饷银二十万两,皇上亲赐尚方宝剑于杨镐,授权:凡总兵以下,各将官如不用命或有违反军纪等严重过失,即可军法从事,先斩后奏。
大明意欲一举剿灭后金,六万比十万的兵力比值,仅历四天,后金全胜,明朝惨败,阵亡高级将官三百一十名,士兵约六万人,损失马、驼近三万匹,后金阵亡士兵不足二百人,高级将官无一损伤。
杨镐指挥不利,将士准备不足,对上堪称军事奇才的□□哈赤,无军事才能的他,只有一个下场,败兵溃逃。他是导致明军惨败的重要原因,兵败消息传人京师,朝野震荡,京师上下无不惊恐万状,民逃兵逃,人心惶惶,谈虎色变,大小臣工,无不骇然。
萨尔浒之战,□□哈赤用兵如神,定王开基。
杨镐被革职下狱,而后沈阳失守,辽阳陷落,这下一任的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
后金再进,明又失广宁,辽东经略熊廷弼逃入山海关,因广宁不战而降下狱。
大明重臣,一度认为辽东经略这个职位是个不详的职位。几位经略不是下狱就是处死或自杀殉国。
直到孙承宗赴任,这有了改变一切的契机。
孙承宗,大明万历三十二年两榜进士第二名,皇上亲点的榜眼,而后被重用,任兵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后天启皇帝继位,又为帝师。
孙承宗经辽,功劳卓著,而后宁远大捷,后金惨败,□□哈赤抑郁而终,孙承宗功劳至伟。看似他经辽期间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小败仗还有过,以战功来衡量他的经略,他似乎碌碌无为。然而,没有他的修城,练兵,正顿,令兵将一清,没有他引进火器,大炮,白手起家造战车,宁远必失。
修城之功,练兵之功,引进火炮之功,不能不归于孙承宗。
可惜魏忠贤顾忌孙承宗兵权在握和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不能再让他立下不世战功,孙承宗纵有再高的军事才能,终被弹劾罢免。
他为大明建立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宁锦防线,让后金再难寸进。
可以说,如果没有袁崇焕,宁远必失,可是,没有孙承宗,即使有一百个袁崇焕也守不住宁远。
如今孙承宗又被起用领兵,区区一个阿敏怎能抵住。怕是要皇太极,代善或多尔衮,多铎,这些军事奇才才能抗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