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韩素梅一磕头,赵匡胤站起来了,隔着龙书案往前探身:“免礼平身。“
“谢万岁!”韩素梅站起来,扬起粉颈,秋波传情,往上一瞟,和赵匡胤的眼神碰到一块了。
就这一眼,流露出了两个人千日相思、百般恩爱的感情。赵匡胤微微点头,凝眸观望。这时韩龙还在旁边跪着呢。赵匡胤光顾看韩素梅了,那边韩龙叩头,他没看见,没听着。韩素梅在一旁着急了,忙说:“万岁,我兄妹听说我主爷得了天下,日夜兼程到京城给您贺喜。”
这时,赵匡胤如梦方醒,忙说:“韩皇兄免礼平身。”
“谢万岁!”韩龙忙站起来,心想:不是我妹妹说话,我还得跪着。忙说:“万岁,您离开我家之后,我兄妹朝思暮想,盼您回家。听说您当了皇帝,我兄妹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前来投主。请万岁恩典,给我们一碗饭吃,您吃肉我们弄点汤喝吧!”韩龙说完,磕头便拜。
群臣在一旁直咧嘴,心中纳闷,这位是干什么的呢?赵匡胤也不敢叫他再往下说了,怕他说出当年勾栏院的事。又想留下他们兄妹,怎么对群臣讲呢?我要说韩素梅是青楼女子,群臣一定下眼看她,于我的脸面也不好看!怎么说呢?赵匡胤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众位爱卿,孤有一事,不知怎么办为好,望众家爱卿献计。这兄妹乃山西人氏,兄叫韩龙,妹叫素梅。当年寡人被充军到太原,因水土不服,染病卧床,多亏韩氏兄妹百般照料。他兄妹煎汤熬药,对我有救命之恩。韩龙又将胞妹素梅许给我为妾,当时孤已经应允。因为连年战争,将此事拖延至今,孤对不起韩氏兄妹。今日他兄妹找到京城,不知此事该怎么办为好,愿听众位爱卿高见。”
话音刚落,张光远接茬儿了:“万岁当初定的亲,就该收下!”
赵匡胤听了心中大悦,面有喜色,又问苗光义和赵普:“二位卿家,你们看呢?”
苗光义听着假装听不着,赵普点头:“请万岁定夺。”
郑子明心直性耿,见韩龙摇头晃脑,面带奸诈,他不爱看,冲上禀道:“万岁!你和那一女子定亲,我们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呢?”
赵匡胤说:“为兄不好启齿。”
“咱哥们一个头磕在地上,一个床上睡觉,一个桌上吃饭,无话不说,无事不谈,有什么不好讲的?”
赵匡胤被问得直皱眉头,心想:三弟你刨这个根干什么?给我个台阶下得了。
郑子明今天犯牛劲,非问不可:“二哥,你和她定亲有三媒六证吗?”
“这……”赵匡胤被问得脸又变颜色了,“啊,有,有!”
“谁为证?“
“此事窦爱卿为证。”赵匡胤没办法想找个人帮个忙。
郑子明转脸问窦义:“窦大人,我二哥在你们家定的亲呀?你为媒?”
窦义臊得抬不起头,心里骂:郑黑子,你真缺德。韩素梅和你哥哥在秦楼楚馆定亲,怎么说成在我家!这是骂人呢。又一想:这件事皇上左右为难,不收吧,对不起韩氏兄妹,往日恩爱岂能忘却?收下吧,韩女出身低贱,又说不出口,故此,他撤个谎糊弄大家,偏遇上郑子明这个吃生米的,刨根问底,我给皇上个台阶下吧。想到这,忙向郑子明施礼:“三王千岁,是老臣的大媒。我主乃金口玉言,出口为旨,当初定亲,今日她兄妹入朝,应该将韩女纳入皇宫,再封赏韩龙,我看您不必多问了。”
郑恩说:“有你作证,我郑子明不问了。”
赵匡胤这才把心放下。文武官员也随声附和,齐说:“应该收下。”赵匡胤心中高兴,封她什么呢?三宫六院都有了。赵匡胤沉吟片刻,低头看韩素梅,见她生得齿白唇红,袅娜多姿,亭亭玉立,妖艳异常,真如桃花吐蕊。赵匡胤灵机一动,立刻有了主意,忙说:“韩素梅听封!”
韩素梅急忙答应:“民女在。”
“朕封你为桃花宫妃子。”
“谢万岁。”韩素梅站起身来,有掌宫婆子将韩素梅搀到深宫后院,沐浴更衣,梳洗打扮,等候圣驾,
赵匡胤封韩龙为当朝闲舅,三品正卿。赵匡胤说:“韩爱卿暂住馆驿,日后再修造宅院,你可夸官三日,事后入宫,朕设宴给你贺喜。”
“谢万岁!”韩龙乐得叩头碰地当当有声。心想:这才叫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三品官儿不大,国舅官儿没边了,这叫皇亲国戚,皇上大舅子,见官大一级。这回要钱、要美人,要啥有啥!他回头看看郑子明,心想:可恨刚才那黑大个子,百般挑剔,差一点坏了我们兄妹的美事。哼!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想到这儿,他狠狠地瞪了郑子明一眼。
郑子明也看见了,心里暗骂:我们出生入死的,还不如韩龙有个好妹妹,这小子的官儿当得太便宜。
众人道:“给韩大人道喜。”
韩龙一摆手:“罢了、罢了。”说完,有人把韩龙带到朝房。
赵匡胤龙袍一掸,卷帘散朝。下了金殿,乘坐车辇,直奔桃花宫,去会韩素梅,叙说离别之情,当晚留宿桃花宫。
一晃三日,赵匡胤没上朝。每天文武都到朝房候旨,天子不升殿就各自回府了。赵匡胤三日不朝,汝南王郑子明不乐意了,对曹彬说:“我二哥怎么了,有了韩妃,把我们都忘了。有了老婆忘了朋友,三天没露面,他不想我,我还想他呢,我到后宫找他去。”
曹彬说:“哎哎,三王爷你不能去,万岁无旨召宣,你怎么能随便去后宫呢?”
“哪儿那么多事!想当初我和二哥,想什么时候见面,就什么时候见,睡到半夜我做个梦,天没亮我就把他叫起来,给他讲讲,他得乐呵呵地听着。他当了皇上倒不自在了,兄不象兄、弟不象弟,见面都不行呀!”
曹彬说:“话不能那么说,那阵咱们都是老百姓,现在万岁是一国之君,我们当大臣的,得尊敬他,这叫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郑子明说:“听你的话,不找他了,明天我也不来了。”郑子明说完气呼呼地出了朝房,来到午门以外,认镫上马,拿起打马鞭子,鞭梢一指:“走!回家!”王官校尉跟在身后,打道回府。
刚走到十字大街,就听前边锣声响亮:“咣咣!咣咣咣!”有人喊道:“行人闪开了,现有当朝国舅三品正卿韩大人,奉旨夸官,闲人闪开了!”
郑子明带住坐骑,长身躯往前观看,只见迎面道路两旁,站了不少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都在看热闹。前边跑着一群孩子,跟一窝蜂似地来回乱窜,把大街堵住了。当中一支队伍,前边打着回避牌,鼓乐手连吹带打:“呜里哇……”挺热闹,后边鞭炮齐鸣,当中一乘八抬大轿,轿帘打开,里边坐的正是韩龙。见韩龙乌纱帽上双插金花,红缎子袍服,上绣团龙。这小子眯缝眼睛,撇着嘴,洋洋得意,和郑子明走了个对面,轿后边家将、校尉紧紧跟随,把十字街堵得严严实实,谁也过不去。两边的队伍全站住了,想要过去,必须有一伙人闪进旁边胡同,让出道路。
郑子明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暗想:这小子真不知羞耻,拿妹妹换个官,还觉得挺光彩,光天化日,还人模狗样的!想到这,郑子明冲手下人说:“去俩人告诉韩龙,就说三老子回府,叫他退到胡同里,给我闪开道。”
“是!”校尉答应一声,来到队前,冲着对面高喊:“前边来的是韩大人吗?”
“对!”
“我们是汝南王府的人,三王爷要回府,你们快闪条道路,让我们先过去!”
韩龙在轿里听得清清楚楚,问道:“差人!”
“有!”
“哪个三王呀?”
差人忙说:“回国舅爷,三王叫郑恩号子明,是万岁皇爷的磕头兄弟,排行老三。这个人脾气不好,性如烈火,沾火就着,咱们别惹他,快躲躲吧!”
韩龙听了眼珠乱转:又是郑恩跟我过不去,今天给他个厉害。想到这,冲差人一瞪眼:“嘟!你大胆,郑恩是皇上干兄弟,我是皇上的亲哥哥,你说哪远哪近?”
“当然您和万岁近了,您的妹妹是娘娘千岁呀!”
“着呀!我是奉旨夸官,我能给他让道吗?让道算我怕他了。你告诉郑恩,就说国舅爷我乃奉旨夸官,叫他给我闪开!”
“韩大人您刚入朝,不知道郑恩为人,这个人是卖香油的出身,是个粗鲁人,不高兴动起手来打我们怎么办呀!”
韩龙说:“嘟!你是混蛋!”
“是!老爷。”
“你是饭桶!”
“是!老爷。”
“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呀!”
“咱们打不过人家。”
“打不过还有我妹夫我妹妹呢!有万岁和娘娘作主你怕啥?今天我斗的就是他!”
“是!”家人想:良言难劝该死鬼,你不怕事,我们怕啥?动起手来,我先跑,把你扔下。想到这,高喊:“前边队伍听真,我家韩大人是皇亲国威,今天奉旨夸官,不论哪府大人、哪家官员,一律闪开,如冲撞国舅爷的队伍,小心狗头!”
郑子明哪受过这个,气得哇哇暴叫:“韩龙小儿!你窄穿靴子高抬脚,戴上乌纱就欺负人,今天我教训教训你!”说完,举起打马藤鞭要打人。
手下副将急忙拦住:“三王爷息怒,您哪能和韩龙斗气,您是顶天立地的英雄,韩龙乃无知小人,能惹君子不惹小人,和他生气犯不上。再说君子斗口不动手,您一打人可就没理啦。”
郑恩说:“冲你面子我不打他们,叫他们给我闪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