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1)
当然分数是不会念了,各人心里有数就行。
等了好久,蔡书舟总算拿到了分数条,一看不由得冒了一口冷气,461分,脑海里很快一闪,完了,一类是没有了,二类差不多......
邓天香也赶快凑着脑袋过来,问是多少,蔡书舟有点垂头丧气,把分数条递了过去。女生一看,很是高兴,不错啊,比我高多了,你考上大学了呢,还不高兴?
是的,分数线虽然没有下来,但基本上是有个谱的,根据历年来的情况,一般450分以上上个三类以上的大学应该是没多大问题,480分以上应该就是一类了。
蔡书舟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落差,他在家里都估算了好多遍的,起码应该是480分以上的,可能问题还是出在了语文上。
邓天香扯了下蔡书舟的衣角,说是中午一起去外面吃,她请客,蔡书舟说你还吃的进去,他有点不想吃,想找个地方静一下,于是邓天香就领着蔡书舟一起沿着学校门前的那条马路往一个水塘边的树林子里走去。
47 大学在招手
蔡书舟够上二类大学的分数,全家人终于是都知道了,虽然多少有点遗憾,但毕竟还是重点大学,所以大家都是非常的高兴,都开始叫蔡书舟大学生了。这种高兴的情绪,一下子扫去了因为外婆的重病一直以来的阴霾,外婆最后也是知道了,高兴的眼角都流下了浑浊的眼泪,虽然说不清楚,但隐约还是能听到那句模模糊糊的“玉桂翻身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外婆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想到的还是这个苦命的大姑娘。
大姨妈她们也是怕姐姐着急,也就叫蔡书舟早点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免得他们担心。于是蔡书舟就赶回了赵家湾,把蔡书艇一个人留在了外婆身边,如果有什么不好的迹象,就赶快过来通知。
老蔡玉桂他们知道蔡书舟的分数以后,虽然很是高兴,但还是很有点担心,特别是玉桂,因为心里没谱,所以还不敢对外说蔡书舟考上大学的事。但毕竟全村人还是知道了,关系好的都纷纷过来祝贺,玉桂说还早着呢,都没影的事,分数线还没下来,要等通知书到了,那才算数。大家都说,那还不是迟早的事,有的还一个劲的说玉桂命好,有了这么个出息的儿子,那羡慕的口气,自然是没说的了。更有的嫉妒的,说是赵家湾的风水都被蔡家占走了,很不服气。
这边老老蔡当然也是很高兴了,毕竟还是自己的亲孙子啊,考上了大学,那可是非常长脸的事的,这以后说话底气也足了,腰杆也挺得更直了。只是那细脚子还是不服气,有什么了不起,我那春生的孩子以后说不准还会更有出息的。至于蔡书舤这个时候已不在家,初中毕业以后,就到附近的一个什么矿上去打零工去了,不然也会很高兴一翻的,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嘛。
紧接着,暑假的农忙的“双抢”就来了,大家都一个劲的忙自己的活去了。老蔡的这个“双抢”干的是格外的舒心,从来没有的速度,这回可是彻底翻身了。割谷是明显的比原来快了很多,耕田插秧吧,也好像是一夜之间就提高了技术似的,这次还赶在了其他家之前开始插秧了,这可是自从分田到户以来头一回破天荒的事。怪不得好多人都说,儿子考上大学,老蔡像变了一个人了似的,又回到十几年前的原来的那个蔡老师了。
后来的事情当然是一切顺理成章了,分数线出来了,通知书来了。蔡书舟虽然多少有些高兴,但最高兴的还莫过于老蔡了。老蔡端着蔡书舟的那个省城来的盖着大红印章的大学入学通知书,久久的端详了好久,最后竟然泪流满面。也难怪的,老蔡可以说是等这张通知书,足足等了25年。不是么,时间追到25年前的1966年,如果不是那场史无前例突如其来的那场浩劫,他早就应该能拿到这张通知书了,说不好比这个学校还好,自己也就不会冤枉在这个鬼地方受苦受累呆了25年,更不会碰到玉桂,也没有了这25年来发生的这些坎坎坷坷、跌跌荡荡的事情了。老蔡很可能就是教授、或者厂长,好一点或许已是什么一定级别的官员了。因为跟他一起高中同班同学的现在有的是市委书记,有的是大学校长,有的是什么厂长,按老蔡的说法,老蔡当年比他们都要优秀,那老蔡现在还不是他们这个境地,应该要高一个级别的吧。
这边的幸福还在荡漾,那边史家庄已经传消息过来,蔡书艇回来说的,说是外婆病危了,昏迷了过去。老蔡玉桂他们连忙带着蔡书舟他们几个孩子,还带上了蔡书舟那鲜红的通知书,急急忙忙赶回了史家庄。
这个时候,所有的子女都回来了,都围在外婆的病榻旁,泣不成声。这个时候,所有的姨妈舅舅们都成家了的,就连那个最小的姨妈,大蔡书舟一岁多的那个,也赶在外婆刚生病那会完了婚,所以这次算是全家大团圆了。玉桂展开蔡书舟的那张鲜艳的通知书,对着外婆的眼睛,轻轻的呼唤着,
“母啊,你醒醒吧,你最疼爱的外甥考上了大学啊,这是他的通知书,你睁开眼睛看看啊,你不是一直关心着他的出息么?”
外婆好像真的听懂了似的,嘴角动了动,真的微微的睁开了那双浑浊的眼睛。
“外婆醒了”那个小蔡书航不懂事的连忙叫了起来。
大家一下子振奋起来,有的还哭出声来,姨妈们都握着外婆那干枯的手,眼泪涟涟的哭泣着,外婆努力的看了看那张通知书,又苍白的扫视了一下围在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欣慰的露出了慈祥而满足的笑容......
外婆终究是没有抵抗住病魔的折磨,欣慰的告别了她的这一群儿女子孙,去天堂里追随外公而去了,蔡书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解脱痛失外婆的痛苦,多少次梦中醒来,仿佛外婆就在眼前,慈祥的向着自己微笑,抚摸着自己的脑壳,嘟嘟的跟自己叮嘱着什么,让蔡书舟久久不能平静。蔡书舟后来一直在想,外婆真是太伟大了,其实那个时候,外婆已经病入膏肓了,说不好随时就会走的,可她硬是撑到蔡书舟拿了大学通知书的那个时候,才满足的离开这个世界。以至于所有的亲戚六转都暗暗称奇,说蔡书舟以后一定会出息和发达的,因为有外婆在另一个世界的无私的保佑,一切都会很顺利的。
48 上大学前的祭拜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一大清早,沿着山湾口的一条公路上传出了清脆的鞭炮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起早看秧水的老汉还有上山砍柴路过的邻村的汉子目送稀稀的一行人渐渐的远去。走在后边的老人挺着结实的腰板挑着一杆竹篙挂着长长的一串炮竹,那鞭炮都是经过昨夜灶火烤干了的,一路清脆而响亮,炸开的纸屑欢腾的雀跃,像似要表达一股前所未有的高兴劲儿。走在前面的是一对父子,中年汉子跳着一个担子,脚步矫健,走在前面,后面紧跟着一小子,不到20岁模样,还略带稚气,但步履坚定。清晨的太阳还藏在山头的后边,但前头已是一片灿烂的朝霞,泥巴马路被刚过去的夏天的烈日暴晒成疙瘩疙瘩的雪白一片,坚实而平坦。父亲担子两头一边是个大木箱,另一头是被絮。大木箱看得出是有些年头了,大红漆已有些斑斑的剥落,棉絮那头却是新的,新的面子和里子。
这就是本书开头的第一章,到这里,不用说了,那放鞭炮的当然是老老蔡,前面那两人肯定就是老蔡和蔡书舟父子了。
这一天刚好是蔡书舟要开学报名的日子。一大清早,天还没亮,老蔡就带着蔡书舟,带上祭品,上了那半山蔡家的祖坟,也就是大老太蔡一家三口的坟前,烧香磕头起来。这个坟穴早就选好了的,就在那半山老老蔡当年看山的看山屋前,一字排开着,前面是一片很大的开阔地,对面隔着一个大峡谷,就是这一带的所谓顶峰了,半山的两边也是小一点的峡谷,恰如其分的把个半山独立了出来,显得格外的高贵和庄严。
蔡书舟绕着大老太蔡的坟场四周转了一下,站定后遥望着对面的主峰,顿时感觉一股清风沁入心脾,又有一股清泉润透心田,蔡书舟顿感精神一振,清爽百倍。
莫不这就是风水?还是祖上庇佑了,蔡书舟突然清醒,只听到滔滔的山风阵阵呼响,潺潺的溪水清脆的流过,太美妙了,好一个天上人间的天堂......
“该下山了”,直到老蔡收拾起祭品招呼着,蔡书舟才回过身来,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半山,来到了村头那棵老樟树的跟前。
老樟树这里是村里所有出门的人必来的地方,老老蔡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块大红布,恭恭敬敬的对着老樟树作了三个揖之后,再恭恭敬敬的系在老樟树那粗大的树干上,带着蔡书舟又默默的磕了三个响头,作了三个揖,最后才默默的离去。蔡书舟心里默默的跟老樟树告着别,老樟树啊,我走了,去省城了,以后我会常来看您的,您好保重啊,我小时候曾经拿刀子划过您的身体,也曾经骑过您的脖子,还爬到您肚子里捉过迷藏,您要原谅我啊,您还要保佑我的那个小弟弟蔡书艇,也让他以后有出息啊......
后来蔡书舟想起当年对着老樟树的那个忏悔,就像后来的一部电影里那个光头的葛优跪在一个小教堂里不停地忏悔一样,不禁哑然笑了起来,也许是那份不舍的感情吧,还有那不尽的寄托,让蔡书舟实在是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