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第130章(遗族学校)(1 / 1)
老爸老妈大驾光临,周末陪他们世博去也,暂缓更新两天哦~~
遗族学校的学生们,校址现在南京
这是东都弄堂里最寻常的一个早晨,虽然还不到六点半,居民们已经出了门,弄堂口卖烧饼油条粢饭糕的正是一天之中生意最兴隆的时候,一个铜板可以买三个包子,两个烧饼,或者半根油条,然而早点最适意最奢侈的自然是吃小馄饨,四个铜板一碗,皮薄如纸,透出里面淡红的一点点肉馅,汤是鲜得掉眉毛,上面还要撒几根蛋皮,几朵葱花,尤其于冬日的早上能够吃一碗小馄饨,对于裴洛来说真是一种享受,她还有个理论,以为这种小吃就数街头巷尾里的最正宗,家里的厨子再精心,做出来总是少点说不出的滋味,汤碗再漂亮,辅料再多也不够香,她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然而妈妈走了之后,她的确不太爱一个人在家里吃早饭了,去外面吃的时间也渐渐多了起来。
孤山虽然算得郊区,却并不偏僻,况且因为有了个农场,更吸引来一些客商交易,也有一个小镇子,是附近的乡民采买日用品的市集。萧从云总不在桂林公馆,裴洛就找来一辆脚踏车,时常骑了去镇子上吃早点,她不许别人陪同,往往一个人去一个人回,吃完了不怎么游荡就回来,然后再坐车去遗族学校。
裴洛从来没有在遗族学校遇见过简素心,因为她虽然是宣传主任,却很少来学校,她早摸清了萧从云的行动规律,向来主次分得清楚,从不会舍本逐末。自从倭寇在东都战区开始大规模的进攻,政局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国进党不分时机的,无可挽回的惯性腐败和国民军的逐渐消耗式微使得各派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总统的处境是一天比一天艰难,这对于一个习惯了几十年来一直享受权力所带来的便利的家庭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因为权力的滋味,百尝不厌。简素心越发感到失望,不但是觉得父亲的政治前途渺茫,连带自己的身价也在下跌,从前出门总有人鞍前马后的侍候妥帖,如今诸事掣肘,就连她要组织战地记者团去巢洲前线采编战地通讯,社长都用经费不足的借口来敷衍,虽说树倒猢狲散,只是如今树还没倒,猢狲们就已经开始寻找下家了,这让她恼怒异常,当下就冷了脸色对社长说:“理由多得很,您何必找这么一条?看着没得小家子气,中央社不是街头小报,经费可都是政府下拨的,每年都由内阁酌情考察确定,社长在我面前叫苦不如去总统那里说——”
“哙!简小姐这是说的哪里话?眼看就是年终,开销的地方多,照例是要紧张的,简小姐不信可以去问会计——”李社长很郁闷,怪自己的确找错了理由,同时也觉得简素心太嚣张,架子大,姿态高,固然她学问是好的,但是她在中央社干的风生水起靠得可不是学问,其实何止在报社,这年头,一个人要想混得好显然绝不靠学问,而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萧从云深知中国从古到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向来是超过组织的关系,连国内第一大党国进党本身亦不例外,他因此并不惧怕这个庞大松散的组织,国进党已经发展到了失控的地步,却是大而无当,有量无质,凭人脉混事的多,想认真做事的少。萧从云也有自己的政治宣传机构,叫做励志社,这是一个直接授命于他的机构,发展的对象是新军或新军控制下的军警机关的官佐,童子军学校、警官学校及各种地方训练团的学员,说白了就是萧从云的军官俱乐部的衍生物。主要负责有关军事系统内的政工工作,也带有部分情报性质,工作包括抗日备战,对地方军阀割据势力的情报工作,以及对各军事集团进行团结或瓦解工作。他们以‘立人立己,革命革心’为口号,所有社员皆经过严密审核,人数只有三千人左右,大大少于号称有五百万党员的国进党,但是这个神秘的组织团结紧密,训练有素,效率非凡,很快就成为萧从云的心腹得力机构,和总统的以党治国不同,萧从云的设想是以军治国,以为这是目前国内军政混乱的情况之下唯一有希望的出路,他的目光又毒又准,知道虽然武力无法征服人心,但是在中国没有武力,政治目标就完全是空谈。故而在他的心目中,简素心固然在感情上不占优势,其实在政治上照样没有优势。
有别于简素心局限于国内舞台上的政治经济斗争,萧家三兄弟早已经将目前中国的局势上升到英美苏德四国较量的高度,事实上这才是国内真正有实力逐鹿的派系的后台老板,当然这四个国家和萧家三兄弟之间也是尔虞我诈,互相利用,可是他们都不怕被利用,被利用说明还有用,也说明能屈能伸,未必不是一种境界。
至于什么是境界,尤其是中国人的境界,大通洋行的花旗大班斯图尔特以为自己很有发言权,他相信中国人的尊严和道德底线确定无疑的准低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连城绞肉机这样的情况他极少见到,更经常看见的是五花八门的军队和平民的撤退,他先是跟着他们从东北撤到洛邑,洛邑沦陷的时候,他又被派到西南,在重庆干了半年又遇上史无前例的大轰炸,这才回到东都,他虽然是美国人,会讲的中国方言只怕比大多数中国人都多,他观察了这么久,发现大多数的军队和平民都是一触即溃的,他们不反抗统治者,更勿提反抗侵略者,只按照上头的命令和本能行事,可怕的是他们又不肯认真执行命令或者完全遵循本能。
上头征集辣椒面,裹于手榴弹外做□□,以起大杀器之功效。不料辣椒面手榴弹下发后,士兵将辣椒面布包拆下,拌菜吃了。上头遂心生妙计,再次下发的辣椒面手榴弹,辣椒面均用煤油撒过。不料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士兵们很快发明了用清水分离煤油,仍旧拿辣椒面拌菜吃,终于此大杀器未能在战场显威。士兵们以为他们没有错,以调料代替火药本身就是欺骗,他们最多不过是还原了辣椒面原本的意义,虽然没办法靠这种还原解决饥肠辘辘的问题,至少可以增加生活的味道。
而难民们竭尽所能,付了大价钱和许多同伙挤在一个拖厢里。因为车顶太低,既不能像沙丁鱼伸直了身子平躺,也不能站得直;因为挤得太紧,屈的不能伸腰,身上还压满了自己和别人的大包小包,全伙挤上车不容易,好半天曲屈着也不容易,他们却不敢对危急时刻免费占据五节大车厢的寥寥几个高官眷属们有所抗议,最多只是背地里小声抱怨,一个单身的贫苦女人就在这样的拖厢里生孩子,挣扎了一天一夜之后母子双亡,竟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惟其没有声音,才格外让人觉得凄惨,围观者没一个人说一句反抗的话,只是纷纷叹息太可怜了,不过死了也好,从此就解脱了!
这不是牲口是什么?!斯图尔特以为比牲口还要无能!并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人真是了不起的宝贝,被人家打倒在地下了,倒觉得躺在那里比站着还舒服些,就不用腿走路了,就满地滚!滚得浑身是泥,干脆就不要洗,黑点,再黑一点,麻木点,再麻木一点。
此种论调国人听了准定会觉得不舒服,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斯图尔特的确摸透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脾气——中国人是顶会在逆境中享福的!他们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不感兴趣,多半只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那可以达到仓廪实的小部分人的思想也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在思想和生存环境大变革的潮流中,中国人传统教育中优秀的那部分被当做糟粕丢掉,而目前的教育却并非为了寻求真理和改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扼杀了他们的善,却将恶扩张到了极点。不管别人怎样受难,只要自己还混得下去,不管混的多艰难,只要自己还有一口饭吃,就坚决的的混下去,他们不敢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抗争,更不敢为了别人的权益而抗争。他们是超越了这个时代苦闷的人,不是因为大智大勇,却是因为麻木蒙昧;他们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正直的品性。这或许也是萧从云相信自己的以军治国理论能够成功的最大理由,大多数人不必与之讲道理,因为他们本身就怯懦而无道德,只会仗势欺人或者苟且偷生。
斯图尔特因此耸耸肩膀,双手一摊,就对裴洛说:“中国菜肴之精美实在惊人,办事之难也像菜肴一样惊人!”
裴洛听了感慨的点点头:“对极了,事实就是这样,不过,我想有了你的帮助,我们可以让这件事更顺利。”
裴洛打算购买孤山脚下那家美国人开办的农场的股份,因为那家农场里有奶牛,她不要求现金分红,只要求农场保证每天为每个学生提供一磅新鲜牛奶,而这在战时是相当大的一笔支出,她也没有告诉萧从云,直接和舅舅联系就从自己的财产中取出一笔信托,作为购买股份的资金。
“小姐,你这是在要求一笔年金啊,而且是当期提取,” 斯图尔特吃饱喝足之后,心满意足的点燃一支烟说:“股东们不会同意,况且盈利的情况总会变化,而你又不负担管理的职责——”
“你愿意把它定义为年金也可以,不过资金总有时间价值,要知道我是付现款,而且是马上,这笔钱就算按照目前的收益率也足够每年购买这么多牛奶了,”裴洛回答:“其实我完全可以从别的地方购买牛奶,但是这很麻烦,而且不一定可以保证质量,一旦我离开学校,我留下来的钱也未必会用在我所期望的地方,你知道我不肯假手于人——”
“没错,不能假手于人!” 斯图尔特郑重其事的在桌子上磕了磕海泡石烟斗强调:“在这里,一件事情假如你不能看着它,多半最后会完全走样!”
“所以,我才请你帮我的忙啊~~”裴洛恳切的看着他说:“孩子们是无辜的,假如不是战争,他们本该享受家庭的温暖,是不是?斯图尔特,你知道我和悦琳是好朋友,相当好的好朋友,而这笔生意没有任何风险,我们中国人常说吃人嘴软,你吃了我这么一大桌子好菜,好意思不出力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