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红色喜事(1 / 1)
“七妹妹,我发现你以前的琴技已经消失殆尽了。”赵执无奈抚着额头,“这里不是这样弹的……”
“嗯,是这样吗?”七姑娘锲而不舍又拨了一个音。
这下赵执彻底失去教七姑娘弹琴的信心了。
七姑娘看着赵执一脸郁闷的表情,讪笑道:“二哥哥,我已经很努力了,可能是落水后导致弹琴的天赋跟着也没有了吧。”
“胡说,这和落水还有关系吗?我看,你其他功课都还不错,唯独弹琴不行,你老实告诉我,是不是你打心底排斥弹琴。”
七姑娘心想:二哥啊,你可知我其实不是你原来那个妹子啦,弹不好纯粹因为没有基础功夫。
但她只得顺着赵执的话点点头。赵执颇为怜惜看着七姑娘,“七妹,如果你打心底不愿意弹琴就算了,我会和父亲说说的。”
这还得了,七姑娘暗叫不好,所以她呵呵笑着说:“二哥,你要不从头教我吧……我重新开始,说不定情况会好些呢。”
“是吗?”
七姑娘如捣蒜般点着头。赵执很是喜欢这个妹妹,便不厌其烦从头教她。
途中,七姑娘看着赵执在细细翻看菡霜托人带来的琴谱,不由促狭打笑着赵执,“二哥,菡霜姐姐琴技不错吧。”赵执点点头。
“二哥,那菡霜姐姐寄来的琴谱也还不错吧。”赵执点头。
“二哥……”还没说完就被赵执用书轻轻敲打了头。
“七妹,好好弹琴,若是爹来检查你功课,我可不会帮你遮掩。”
“二哥……好哥哥……”
“求情没用。”
……
又过了一些日子,该到了放榜时间,赵老爷早就托人去看看,汇报第一手信息。赵家公子都是参加常科考试的。
七姑娘边弹着琴边打量身边坐着的赵执,只见赵执一脸悠闲自得,一边品茶,一边看着一盘棋局。反而七姑娘倒为他紧张,“二哥,你就不紧张吗?”
赵执呷了一口茶,安慰着七姑娘:“七妹,总会有结果的,你现在紧张也无济于事,还不如放下心来吧。”
七姑娘想着也是,便就沉下心来继续揣摩琴弦。
这时,赵执跟前的小厮来了,“公子,有结果了,老爷叫你快到大厅去。”
赵执这才起身,整理着衣摆,方才缓缓走来,反而七姑娘跑到小厮跟前问道,
“柱子,爹爹有说二哥考的怎么样吗?”
柱子摇着头,“老爷什么也没说,但是脸色不太好。”
七姑娘心颤了颤,怕不是考的不好吧。赵执拍了拍七姑娘肩,“走吧,七妹。”
到了大厅,家里人聚齐了,赵老爷脸色果然不好,大夫人有明显的难过,大哥静静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老祖宗也给着七姑娘使眼色,七姑娘就悄悄挪动到老祖宗跟前。
赵执向赵老爷抱拳,“父亲,启詹来了。”
赵老爷哼了一声,指着赵桓和赵执说,“你们考的是什么?怎么对的起赵家列祖列宗,不求你们能考个一等进士,但赵桓你作为嫡长子也该是二等进士,怎么和你弟弟一样考个同进士。这真让我失望。”
七姑娘也替他们难过,但瞟见赵执一脸自然,觉得不大对劲。
过后,悄悄问赵执,赵执但笑不语,叫她莫要担心。
最后赵老爷动了自己浑身解数,当然也有周家老爷为了女儿帮了未来女婿一把,把赵桓留在了京城,做了一个翰林院编修,而赵桓在离家远的地方做了一个知县。七姑娘知道后,直抱怨爹爹的偏心,反倒是赵桓安慰她说是:大哥是嫡长子,自然不可忽略。造福一方百姓,也亦是为官之道。
可是七姑娘想着赵执这一走,那菡霜姐姐不久和他无缘了吗?
“唉……”七姑娘难过自己错过这么一个好嫂子.
“行了,别唉声叹气,木已成舟,我们只有顺应天意咯。”赵执看不下去七姑娘皱着的眉头,便伸出手捏她的额头,“别皱了。”
“二哥哥,那菡霜姐姐怎么办。”七姑娘颇为惋惜看着赵执。
“这又与沈姑娘何干啊?”
“我已经把菡霜姐姐当成嫂子呢……”
“你这丫头,倒操心起你二哥的婚事了,说实话,我若是娶沈姑娘算是高攀了。”赵执淡淡笑着。
“不会吧,二哥你的自信哪里去了。好歹你也是进士出身,也做了官,大有前途,伯父他们会把菡霜姐姐许配给你的。”七姑娘连忙抢白道。
“你倒对我有信心啊。那你可知道沈姑娘的心思。”
“那当然啊,菡霜姐姐会愿意的,相信我……呃,不对啊,这么说来二哥你是觉得菡霜姐姐合乎心意。”七姑娘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赵执,赵执被她新奇的表情给逗笑了,但是并未回答七姑娘,而且大有转移话题之嫌。
七姑娘哪肯放过他,纠缠着他追问着,赵执被憋出红脸,点了点头“咳咳,沈姑娘是不错,甚好。”
七姑娘看着一向装深沉的二哥这样脸红,不由笑出了声。
这时老祖宗竟然来了,“七丫头,干什么乐成这样?还以为执儿要走了,你会难过抹眼泪呢。”
七姑娘走上去扶着老祖宗说,“老祖宗,二哥有事要求你。”
“咦,执儿有事吗?快和老祖宗说说。”
赵执红着脸恨了恨淘气的七姑娘,“老祖宗莫听这丫头胡说,没有的事。”
七姑娘嘟着嘴,“才不是,二哥方才不是这么和我说的。二哥,男子汉大丈夫,要敢作敢当呢!”
赵执也道自己对沈菡霜有些心思,不想错过了。便硬着头皮朝老祖宗跪了下来,“启詹斗胆,想求老祖宗一件事:启詹想娶,沈家菡霜姑娘。”
老祖宗微笑着,“你起来吧,你及冠已久,桓儿好歹有个丫头,可你什么也没有,身边没个照顾的,如今又要出远门,我和你父亲商量着也该给你指一门亲事了。难得你有意中人,我也觉得菡霜稳妥,颇为合适,老祖宗允了。”
赵执高兴迅速展现在脸上。
老祖宗瞧着却说:“先别高兴太早,都不知道沈家答应不,你大哥出的那事,我怕他们会介怀呢。”
七姑娘摇摇头,“不会的,有老祖宗出面,就成功了一半。”
那天赵执同老祖宗,父亲前去沈家,临走时七姑娘求老祖宗把一封信带给菡霜,老祖宗不问也知道这丫头准是在菡霜面前加把火,好促成这段婚事。
果然,沈家还是答应了,虽然沈老爷对赵桓那事情不满,自己女儿从嫡子嫁到庶子,但看赵老爷这几年在地方上颇有建树,圣上好像有意提拔,况且赵家公子仕途前景不错,想着夫人个自己说的,自从女儿从赵家回来就颇有些愁绪,莫不是真的瞧上赵执了吧。
赵执诚恳至极求亲,沈夫人也见他气质出众,温文尔雅的样子,越看越欢喜。自己同女儿说起,女儿不反对,反倒是有些脸红躲闪,就笃定女儿也是有意的。
于是两家达成一致,合了生辰八字,隔天娶亲聘礼就到了,还算不错,当然老祖宗也有补贴。
于是就选了个日子,在赵家大公子赵桓婚后半年举行。
赵家大公子赵执婚礼临近了,赵府上上下下忙的不可开交,毕竟是嫡子大婚,可不能出任何差错,就连七姑娘也忙着绣棉被,自己也要尽点心意啊。
终于到了大婚的时候,热闹的很,赵府张灯结彩的,一片欢乐祥和,七姑娘偷偷瞧了一眼洞房里的大嫂子,模样还算不错,但是她觉得比不上菡霜。
这场婚礼菡霜也来了,作为赵家儿准儿媳妇,大家都心照不宣,就连大姑娘和三姑娘打趣喊着她二嫂,可是羞红了菡霜的薄脸皮。菡霜和赵执也是一派浓情蜜意啊,但是由于礼教,也不敢太出格,赵执看着菡霜越发觉得可爱,越发期待自己大婚的时刻。
大姑娘已经及笄了,但是她颇为挑剔,目前还未找到一个合乎心意的良人,但是赵夫人有意把大姑娘嫁到何家去,可是大姑娘嫌弃何家公子太过文弱了,七姑娘知道大姑娘怕是惦记着李公子李子谦,她心心念念的然哥儿。
可是李家怎是她们赵家能高攀上的,再说李公子也已经成亲一月有余了,娶得是郡主,显赫极了,难不成大姑娘给别人做小。七姑娘还是希望大姐能放下不切实际的心思,莫错过了良缘。
七姑娘觉得赵府好似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自己突然有一种不实际的感觉,自己作为七姑娘也有些日子了,感觉已经渐渐忘却自己是小戚的事实,但是如今却又想起来了,看着满眼红色的布景,甚至红的有些刺眼,想起自己母亲,和从未谋面的父亲,不由心生一股酸楚,唉,叹了一口气。
七姑娘觉得有些沉闷,便告别了喧嚣,慢慢散步在远离宾客相对安静的地方,没想到不知不觉走到了出事的那个湖边,七姑娘坐在石头上,看着平静的湖面,放空着自己的大脑。这时一阵颇为凄楚的笛声飘来.
七姑娘很是奇怪:这是一个高兴的日子,怎么会传出如此不合适的声音,莫不是一些仆人感伤而吹奏的吧,自己可要快去制止,不然被其他人发现那就糟了。便循着声音走过去。
七姑娘一看见吹笛子的人,不由惊呼出来“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