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城市户口(一)(1 / 1)
杜菊香来到汪馨的病床前,对着躺在病床上的汪馨和站在旁边的周凯瑞点头微笑,然后问他们:
“你们是詹伊的朋友?”
“是的!我们是詹伊的朋友。你就是杜阿姨?”周凯瑞立刻明白这就是詹伊说的杜菊香护士,赶紧陪笑着和杜菊香打招呼。
“是的,我是杜菊香。我是詹伊妈妈的朋友。你们不要客气,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做到的。”杜菊香的脸上挤出了一点笑容,对周凯瑞和汪馨夫妻俩说。
“谢谢杜阿姨,给你添麻烦了。以后还请杜阿姨多关照。”
“没关系,大家都是朋友。我值班的地方你们知道,有事去那里找我。我要去别的病房了,再见!”杜菊香客气的说,然后离开了病房。
“你去忙,杜阿姨。再见!”
从病房里出来之后,杜菊香回到了她值班的护士值班台。她坐在值班柜台的后面,开始整理病人护理记录。
杜菊香在詹伊出生的时候就认识了詹伊的妈妈王腊梅。
詹伊的妈妈到医院待产的时候,送詹伊妈妈王腊梅来医院的不是詹伊的爸爸,而是他的爷爷,奶奶和小姑。
当时杜菊香很好奇,便随口问了一下为什么没有看到产妇的丈夫。
詹伊的奶奶告诉杜菊香王腊梅的丈夫是残疾人,双腿瘫痪,不方便来。
后来杜菊香和王腊梅聊天,才了解到她的丈夫小时候得小儿麻痹症瘫痪了,是个残疾人。王腊梅家是附近农村的,经人介绍,王腊梅嫁给了詹伊的父亲。这样,王腊梅根据国家照顾残疾人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城市户口。
由于王腊梅的经历和杜菊香家里的经历非常相似,彼此很谈得来,后来就有了来往,王腊梅成了杜菊香少得可怜的几个朋友之一。
詹伊的父亲詹栋国在他们街道委员会办的一间小型塑料厂上班,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一家三口还是能够过日子。这间工厂其实是国家为了照顾残疾就业,让他们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自食其力而专门开办的一间工厂。当时市里各区或者各个街道委员会都开办了这类招收残疾人的工厂,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确实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在詹伊三岁那年,詹伊父亲的工厂由于老是亏本关门了。他们一家人顿时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好在詹伊的母亲找到了一份花圈店的临时工作挣点钱,加上詹伊的爷爷奶奶平时的帮助勉强度日。可是,詹伊的父亲由于精神和生活上的压力,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
詹栋国留下了一封遗书给他的妻子和儿子,然后从房间里面锁上房门。他将裤子上的皮带抽出来,系在房门的把手上做成一个套,再将皮带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接着,他奋力的扔掉支撑着他生命的两支拐杖,让自己的身体自由下坠。他套在脖子上的皮带将他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