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第六十七集(1 / 1)
不知沈彦的陈年往事,李璇美举起右爪,半开玩笑,半念动咒语轻嗬了声:“为了沈彦!”喊完,觉得好象通过这句咒语便可赖上他似的,骤然间觉得男人从此便有了更多的麻烦。女人不由得对着镜子摆出了一个狰狞,吃定了男人的笑容。
洗漱完毕,院子柿树下四方小桌摆上了热气腾腾几样小菜:沫湖,懒豆,烙馍等柳河县的特色小吃。一看便知,尹玉书家里这嫂子摆弄吃,还是有一套的。于招呼声中坐下,又端上碗鸡蛋茶。鸡蛋是囫囵不曾打散的。向来,李璇美就很擅长表达情绪,此时更是由衷赞叹:“嫂子,这早饭收拾的,我亲妈都没有这样的心手,感动!”
未等女人张口,尹玉书就替女人胡乱抿抹话茬子道:“农村女人,在外拿不出手,在内再不会饲弄两口饭,那才瞎火呢!”这话头几个字尹玉书是谦虚的意思。然,说着说着,大男子主义就冒出来作祟,后面就带了些轻视。
在这里,将一宝贵心得,无偿提供给天下男人们:永远不要当着两个女人的面,伤饬其中之一。即便这两个女人没有可比性,也不行!
这一心得的宝贵,很快就应验在男人身上。尹玉书的媳妇春兰,当年能被庄上自命不凡的他看上,自然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于长年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家庭斗争中,夫妻双方都积累了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知道什么火,如何撒,达到怎样的效果,取得什么样的阶段性成果。
只不过,初起春兰嫂明显不想伤了大和气,只是嘟嘟囔囔:“我在外拿不出手,也没有失慌着出去几年,啥也没给家里挣下。”
这话说得男人很没有面子。再加上不晓得媳妇是啥缘由突然拆他的台。于是眼睛一横,刚要怒,谁料还是被敌人占了先,领了至高点。一弹既出,索性再来一炸,春兰嫂撂下一句:“我在外拿不出手,也没有瞎出去晃悠一天,家里啥活都帮衬不上。”此话一出,把蹲在树梢上,原来津津有味看着热闹的李璇美也一竿子捎带了下来。
这第一段话是攻击尹玉书过往痛处,估计也是他在家里失了势,被拿住话柄的缘由。然,这第二段话,就明显所指很近,捎带上李璇美的到来。
李璇美窘迫之中无言以对,春兰嫂发牢骚时就已起身背过脸儿去了。此时扔下这重磅的二话之后,更是以保存实力以及阶段性成果的姿态扭身走了。
尹玉书做势反扑,被李璇美假装不明就里的拦下。
春兰嫂穷寇不追,貌似不同男人一般见识地从厨房里搬出好些吃的,无非是些玉米、红薯还有一小罐家里做的豇豆。由此,也算是给了男人台阶下。
*
尹玉书李璇美讪讪地出了门,今天要去的是蛋石山。他介绍的,同李璇美眼中看到的差不多。铜关里乡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山上有很多造型各异的大小石头。遗憾的是,由于长年铁矿开采,以及山上本身植被覆盖就不是太好,所以这个乡现今是一派工业繁忙的景象。
尹玉书:“这个乡,从前很穷,九十年代末期进行铁矿开采之后,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修了路。最近几年,一跃成为柳河县最富的乡,最先通有线电视,最先实现公路村村通,最先试点医保政策。”
热情高涨一口气介绍了铜关里乡这么多的好,比昨天提到洞天镇时振奋多了。说完,尹玉书又突然懊丧起来,不开一言。
李璇美用探寻口气,细微笑问尹玉书:“咋了?”
虽是秋天,然,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男人抓了抓被汗津湿之后,趴在脑门子上的头发,一脑门子官司,道:“从前吧,家里给我介绍个对象,叫花枝,就是铜关街的。那时,我一心二心想出去闯世界,不甘心去她家做上门女婿···”
半晌说出来的却是这样一段心事,料想大约还是因为男人清早在外人前失了面子,耿耿于怀吧。李璇美笑得嘎嘎的,索性把话点破:“大约是这女的,现在铜关里乡很富有吧?当年为啥没看上她?没咱春兰嫂漂亮吗?”
“身材吧!当年穷怕了,这花枝太瘦,瘦得闪腰岔气的,没你兰嫂粗实,看着实惠。”尹玉书很奇怪,这么多年羞于启口,从未提及的家事,居然对着李璇美这么个城市小青年,还明显带着不怀好意的笑,知无不尽,言无不详。
李璇美想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考虑十分周全,操心着继续“八”着问:“她们俩比起来谁脾气好些?”
很认真想了想,而后男人道:“花枝的脾气从前我不了解,这二年她没少经事,自然大度些,脾气比你春兰嫂好。”
“哦!”李璇美联想到自己的坏脾气,由衷感慨:“这女人啊,还是脾气温贤点好。”
以为李璇美在百分百为自己鸣不平,抱怨家里人,于是男人又禁不住张口为媳妇辩解:“你嫂子人不赖,就是认死理儿。前段她父亲下病危通知了,你不知道,她家没男孩儿,就指我这女婿跟前多陪陪,撑门面,拿个主意。”
听尹玉书这样一介绍,李璇美仰起快晒脱皮了,这几天象哪吒的小红脸,过几天象包公的小黑脸,连连说:“这么个事,早说就不该拉着你跟我东跑西颠。明天你跟我详细说说去哪儿就成,不叫你再陪了,先忙家里要紧的。”
吐露详情,李璇美认了真,尹玉书忙道:“那不行,那不行,咱忙咱的!她父亲身体一向不好,到最后关头了一个电话,我很快就能赶到。再说了,我不在跟前,老人家还有个盼头。都天天偎在跟前,没事也盼出事了。”
这些天两人也熟悉了,女人当然需要有个尹玉书这样的向导。她一半真挚,一半假惺惺学着春兰嫂的强调道:“跟着我瞎跑而已,还连累你办不成家里的正事。”
虽也不相信女人能成什么大事,然尹玉书也不忍心说破打击她。想用自己出去闯荡时的经历安慰她吧,又觉得没啥说服力。
李璇美想说,咱们洞天镇尹村将来一定会比这里更好。不但经济增长,且环境宜人。然,她还是把话咽下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未来都无从把握,是不好胡乱给旁人希望的。
或许两个人都有心事,所以接下来各无闲话。尹玉书仍然很有责任心,把他所知道铜关里乡的乡经民济介绍给李璇美。
女人哪里懂得什么经济,倒是民生嘛,人人都是百姓,多少是通一点的。只不过在沈彦的认为当中,李璇美眼界很开阔,对美有相当的认知,鉴赏能力。大概是喜书籍,善思考,习惯性的积累,以往导游工作的独立性有关。使得李璇美年不足而立,既读书,又行路,对很多风物都有独到的判断力。
中午,蛋石山上几乎没有一棵成材的树木。虽秋风凛冽并不干热,然,直射的阳光还是把男人晒得更粗糙,把女人晒得红扑扑。
就着白开水,用烙馍卷着青椒土鸡蛋,女人也学着尹玉书卷了根葱,少许菁芥,辛、辣、窜。像人生,很有味道。就着山风,吃着,被贴胃的食物感动着傻乐,仿若那秋风中不仅带来干燥皴裂,更带来依靠双手创造就能改变的天地和真实可得的美好未来。
(未完待续,明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