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1 / 1)
作者:我爱齐达内回复日期:2007-5-158:09:00
对《死亡倒计时》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小说是从虐杀开始的,我想没有人能拒绝那个令人惊艳的开头带来的诱惑。
有人把吴宇森称为“暴力美学”大师,他通过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将暴力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加以抒情式的摹写,开创了动作电影的新时代。而无尽则擅长用文字来完成这种对“暴力”场景的描述。对杜梅之死、唐飞云之死的描述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这样一种“暴力美”,他的文字细腻而感性,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如临凶案现场,似乎也跟着受害人被作者用文字杀了一回,十分引人入胜。抛开“案情”,单纯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也能得到许多阅读的快感。
当然作为一部悬疑推理小说,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吸引我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还是作者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和层层推进、细致缜密的逻辑推理。而这正是这类小说的精髓所在。
小说开始部分让人联想到电影《人骨拼图》。一个迷团尚未揭开,下一个迷团已接踵而至。凶手就在前方牵引着你,你能捕捉到他的影子,但却无法追上他的脚步,这种警、凶之间的斗智斗勇牢牢抓住了读者,让人跟着一起身陷其中,难以抗拒。常常一句话甚至几个字都能让人或苦思冥想或浮想联翩……
比如,死者身上留下的古诗和字谜,不知道耗费了我多少脑细胞。这种“智力游戏”极大地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推理的挑战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良好的知识储备。
比如,当余教授检查完第一个死者尸体后宣布凶手还要再杀人,这将是一起连环杀人案时,我的脑子不得不跟着转起来:谁将是下一个受害者?这个变态杀人狂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再比如,……
作者对于构成悬疑推理小说的另一重要的因素--人物心理以及人物个性的描写和处理也非常细腻。主要人物并不纷多,但直到最后凶手仍是被作者隐藏的若隐若现,那种紧迫感贯穿全书。作者很“狡猾”,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精心设计的一些人物心理活动或小动作误导。
开始,作者把矛头指向王挺,通过描述他的SM**、对女性鞋子的虐恋及枕边随手可得的《古代缠足秘籍》书籍,无不让人把他与“凶手”联系起来。莫丽丰富的SM知识、与受害人之间的冲突以及和教授之间的感情纠葛,使她也具备了作案的动机。而米兰受到王挺胁迫所受的屈辱、对教授的深爱,也使她有足够的理由杀王挺等人嫁祸莫丽……
小说结尾部分作者用他擅长的散文式语言,于抒情的笔调中透着淡淡的哀伤,读罢令人唏嘘,用文字营造出了另一种美的意境,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读完最后一个字,我已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是读其他推理小说从未有过的感受。
悬疑推理小说虽然在中外文学史上并不曾占据主流地位,但许多经典作品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能和主流文学作品相抗衡的。
中国本土的悬疑推理小说,不要说和其发源地欧美相比,就是对现在异军突起的邻邦日本,也望尘莫及。现在国内有些作者或者说写手竭力崇拜哈利波特式的偶像,追求“玄幻”、“灵异”,或是将重点放在了恐怖、惊悚的描写上,宣扬超自然的力量和唯心主义,有的甚至歪曲社会现实,充满低级趣味,读这样的东西,无疑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无尽处的这部处女作《死亡倒计时》可说是中国当今推理小说文苑中悄悄盛开的一朵奇芭,轻轻吹拂的一缕清风。小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留下一个开放的结尾,欣闻作者正在创作续集,我相信建立在《死亡倒计时》这样一个良好开端之上,作者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以上是对小说的浅见,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文笔笨拙,定有谬误和不妥之处,仅望贤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