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冥刹尤黄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狐光仙色 雁回 两神相遇,必有一萌 夫人驾到,总裁站好! 总裁霸爱:小小新娘要逃婚 诡异奇谈 银发三千 末日降临 驱龙 暗影浮沉烟雪殇

积石山,东北距兰州约一百公里,北距黄河二十公里,丛山之间是刘家峡水库,有大夏河、洮河由南向北贯通其黄水冲积平原而注入黄河。

放眼望去,黄河其北,洮河其东,南面是阿尼公洪大雪山的西秦岭向西环绕,止于青海湖。山地与平原之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作为一个民族的发祥地,自然条件非常理想。古三苗选择这样的地方居住繁衍,也无可厚非。所以才有苗歌中所唱“庄稼若箐林,牛羊布满山。”这样的景象。

待樊风解释完,夏雨又问:“自古都只听有南蛮一说,南方的苗人,怎么会跑到东边去了?难道曾经有一段迁徙??”

“我们苗家的迁徙何止一段?黔北的《流离迁徙芦笙》这样吟唱道,‘各个村寨扭成一路,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去’,‘手拉着手我们去渡河,手牵着手我们翻山越岭。’”少华的巴保爷继续唱道。

“住得好好的,我们苗人为何要迁徙?”少华问。

“战争!”玄青道人回答少华说,“这一切都是由于战争,古书曾记载‘尧战于丹水之浦’,古史中又称:‘尧只有一子曰丹朱。’尧封子于丹水,‘有丹山,此山出丹朱也。’是丹朱为封地,所以丹朱是以封地而命名的。”

玄青道人说完,樊风也开始抓脑袋,“师傅,您说‘尧战于丹水之浦’又说‘封子丹朱于丹水’,我怎么觉得矛盾呀?”

玄青笑道:“亏你刚刚还自夸聪明,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唐尧以兵渡黄河攻占了积石山,征服了苗民,然后才‘封子丹朱于丹水’”

《地形训》中提到“昆仑山墟以下……黄(河)水三周复其源,是为丹水,河水出东北陬,贯入禹所导积石山”。故而又有:“黄水三周复其源为丹水,是黄水与丹水无别,黄水又名丹水……”显然,“黄水为丹水”,“贯入禹所导积石山”,这些史实的论述再一次证实:“尧战于丹水之浦”的丹水,便是今日甘肃的积石山。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可更多的疑问马上又蹦了出来。

樊风问:“师傅,您说的这次战争还真糊涂,尧战丹水封丹朱与三苗何关?”

玄青笑着说:“这是古时候的部落征服,尧代表的黄帝文化征服了隶属与东夷集团的三苗部落,后又以丹朱下嫁给了驩兜——既欢兜部落的有扈氏做了女婿。”

“欢兜?这不是我欢那一姓的先祖吗?”少华惊异的叫道。

玄青接着说:“史上关于欢兜记载相互繁杂,解读不易。驩兜,又作驩头,欢头,浑沌,或说为三苗之君,三毛国之君。《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西北海外有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大个生于山东,听到玄青提到颛顼,立刻想到黄帝,于是问:“玄青师傅说的颛顼是不是黄帝子孙高阳氏?颛顼若是为黄帝的后人,怎么会同苗族拉扯上关系,欢兜又怎么成为三苗之君?”

玄青道人沉思片刻后,说道:“据《史记·秦本纪》云:‘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又有屈原《离骚》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这些也都证明颛顼与苗之间的关系。古史传说颛顼为黄帝之后,可他又是由东夷的少昊养大,苗本属东夷后裔,所以五帝之一颛顼既属于黄帝集团,又与东夷集团有着莫大的关系。不过,我认为当时的三苗族首领并不是欢兜。欢兜部落应该是一支隶属于炎黄集团的部落,后来幻兜助尧征服了三苗之后,随即才成为臣服后的三苗族首领。”

弄清了颛顼的生世,樊风接着问:“师傅你刚说到尧攻打了丹水的三苗,那后来呢?”

“尧战丹水,依靠欢兜部落;封子丹水,丹朱嫁给了欢兜有扈氏做了女婿。尧时的社会还受母系社会的影响,丹朱嫁到别的族去作女婿,尧的帝位便不能传给丹朱。 ”

玄青说到这,樊风立刻把话接了过去,“这儿我知道,后来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所以后世历史上便有尧舜禹汤这样几个明君,是吧?”

“鸟参鱼汤??”樊风说完,夏雨想到金大侠《鹿鼎记》里韦小宝常常恭维乾隆皇帝的那句“鸟参鱼汤”,不由觉得好笑。

“尧舜传贤??”玄青轻佻大笑,“好一个尧舜传贤。”

众人被他轻狂一问,都露出疑色,“难道不是吗??”

“哼,”玄青轻哼一声,再次列举古引,“古书《汲冢竹书》中记载‘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骆史·发挥》中引《纪年》:‘尧末德衰,为舜所囚。’;《竹书纪年》中提到‘舜囚尧,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篡位后对身在三苗国的尧之子丹朱非常不放心,总以为丹朱隐藏着反对他的阴谋,便称苗民为‘潜为之国’。鉴于各个氏族部落首领间的利益冲突,欢兜以武力作后盾,坚决反对“舜篡尧位”,所以战争随即爆发。”

王男不同意玄青的说法,争辩说:“古书上也说‘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所以尧才征伐三苗!!《左传·文十八》也有提道‘帝鸿氏有不才子……谓之浑沌。’其中不才子是欢兜,地鸿是黄帝。欢兜为暴,身为明君舜派兵攻打,何错之有?”

“《荀子·议兵》上说“尧伐欢兜”,实际上却是舜‘挟天子以令诸候’的政治手段,前面的史书可证。”

这时,少华的巴保爷站到玄青道人这边,反对王男说:“明君?如果他是明君,我们黔家苗歌中《流离迁徙芦笙》为何会这样吟唱:‘那些夏鬼,抢光了我们苗家的财物,烧我们苗家的房屋,血跟沟流,血跟路流。我们苗家没有住处,我们苗家没有立足之地。有个首领这样吟咏:别人有家,我们有苗氏没有家,我们象铁鹞子和燕子去游荡天涯。’”

少华的巴保爷说完,玄青总结道:“欢兜部落和舜的战斗展开后,积石山的有苗氏族部落觉得到了可能重获自由的机会,积极地支持了欢兜。战争失利,积石山被舜的军队占领,欢兜率有苗之人渡过黄河,‘叛入南海’,向着青海湖方向败退,直至战争完全失败。

舜惩办失败者,将欢兜‘放逐祟山’,‘欢兜自投南海而死。’《山海经·海外南经》郭濮注:欢兜尧臣,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以其子居南海而祀之。舜所谓的‘怜之’,并不是真的怜悯宽恕,实际上将驩头家族全部流放到了荒凉的青海湖。《尚书·舜典》中有记‘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头于祟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其中驩头既欢兜,鲧是大禹的父亲。

同时,舜,这位传说以贤明而一统天下的帝君,并没有打算放过曾助欢兜‘反叛’的有苗之民,于是采取了中国古代社会极其罕见、残忍的非常手段,将一个庞大的氏族部落整体流放——‘窜三苗于三危。’

三苗部落像古代犹太人被流放于巴比仑,有苗氏在夏兵的驱赶下离开了积石山祖先的故土,离开平原,渡过汹涌的洮河,被流放去了三危的丛山峻岭,开始了四千年苦难的迁徙历程。”

注:史书中关于“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

《孟子·万章》:“杀三苗于三危。” 三危(今甘肃敦煌)

《地道经》:“陇西郡首阳有三危,三苗所处。”又云:“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今天的陇南地尚存伏羲庙遗址。

《河图括地象》:“三危山在鸟鼠之西南,与汶山相接……黑水出其南。”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及舜流四凶,徙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通典》:“沙洲昔舜流三苗于三危即其地也,其后子孙为羌戎,代有其地。”

《诗地理考》:“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叠:叠山;宕:今宕昌。皆高山穷谷之地。

目 录
新书推荐: 蛇仙:开局吞噬仙帝 被女帝和离后,我获得亿万倍离婚补偿 九霄鼎 我靠融资证道长生 我在高武肝职业 神王不朽 永恒修仙道 无墟之巅 记忆商人 剑仙抬眸,万剑低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