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氏(1 / 1)
来到吴县后,://.56shuku/稍有空闲甄氏却又会带上如月去李府做客,只是李家近日也要准备接驾的事,她们多是转着弯去看望李府的老祖宗文氏。这个有名的苏州李家和江宁曹家相差不多,也是皇上的包衣奴才,江南的世家。能靠上如此大山如月深深觉得定是祖上积德,不是这两家在照拂琅家的日子怎会过的如此滋润?所以每次同甄氏去李府,如月都做足了准备。
话说李家老太太,也就是做过康熙『乳』母的文氏并没有住在织造府里而是在吴县老宅,一般老人都喜欢含饴弄孙,可这位老太太就不甚喜欢吵闹,所以这间宅子常年都幽静的很,连孩子的喧闹声都听不到。李府老宅挨着甄家旧宅,离琅府新宅却是不近,坐马车也得大半个时辰。这日如月随着甄氏再次前来拜访文老太太,她是聪明人知道该怎么讨好老人,就收敛了活泼完美的保持了闺秀的正规礼仪,不刻意的说着奉承话讨好文氏,较之同坐的少女们,文氏显然更欣赏有学识事事能说到点子上的如月。
在如月看来文氏喜欢甄玉洁大约是真心的,每每都会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喜爱的跟什么似地,也总夸如月生的有福气,待她就和自家孙女,逢年过节红包没少给。如月仔细观察了这个老太太,她初见其人时觉得文氏是个心胸豁达的人,心宽人体胖,富富态态的,不像常年旧疾缠身的样子。但接触的多了就会发现文氏绝对的精明,人虽老脑子清楚的很,全府上下大小事情门清。这点同曹府的孙老太太完全不同。孙氏是真正的不管事儿,在府里颐养天年的。说来他们都曾做过康熙帝的保姆,不过文氏是李煦的生母,但孙氏却是曹寅的嫡母。其他的事如月不清楚,只是通过现世记得康熙对他们这两家都非常信任,在看百家讲坛时有老师说过织造衙门除了正常业务,还要给朝廷当密探的。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如月又通过甄氏了解到:李煦的祖上本姓姜,清军破关时其父被俘。归于李西泉,这才易姓为李。李煦生于顺治十二年,长曹寅三岁。康熙十七年初任韶州府知府,后调浙江宁波府知府,以后又任畅春苑总管。康熙三十二年改任苏州织造,后来又任两淮巡盐御史,与曹寅轮番更替。他随母信佛,为人亲和,多做修路铺桥之善事,人称李佛子,后人形容曹以明察,李以宽和。无烦扰以树威,风清吏肃,可见他的官声也是不错的。
李煦有一妻两妾,嫡妻韩氏在老宅照顾老太太,她生有一个女儿,叫做李敏,十四岁。侧室詹氏生有一子,大名叫做李鼎。六岁,他们随李煦在织造府中居住。另一个妾菀氏现正怀着身孕,也在老宅将养,据说李煦还有两个外室,人没有领回来。却把子女都交给嫡妻养着了,有三女一子。大女儿十三,最小的儿子才在襁褓中。他们也住在老宅。
现下如月就在正屋被文氏拥着坐在上首,甄氏很满意女儿的表现,她在适合的时间说了自己的担忧。老人是什么阅历,闻弦音知雅意,就笑道:
“你急什么急,她才多大。我看这是个有福气的丫头,56书库怪的花样,一朵朵小小的茶花缀在其中,素淡而新颖。确实漂亮,可她现在只想揪下来扔了!她非常在意文氏对如月的态度,她真有那么好吗?好到说要是能做自己孙女就好了,这是在嫌自己做的还不够出『色』吗?
文氏轻轻咳嗽了一下,李敏回过神来马上躬身扶着老太太起来去佛堂,韩氏见了也忙换过丫鬟扶着老太太的另一边手。其他人都按着规矩径自散了。去各自房里进晚饭。而他们早已跟着老祖宗习惯了过午不食的规矩,不多时祖孙三代来到佛堂,文氏习惯的走到观音像前,李敏立刻从丫鬟手里端过铜盆让祖母净手,又拿过巾子拭干净。文氏突然拍了拍长孙女的手问道:“敏儿为何心绪不宁?”
李敏怔了怔,苍白的脸上显出一丝红晕,她的母亲生怕女儿说错话,忙道:“可是身体不适?”
文氏也没看儿媳。只是径自接过丫鬟递过来的香跪在佛前礼拜了一番。起身后,由李敏扶着坐到床上,文氏拉着她的手让她坐下,细细看了看孙女,见她鼻尖都紧张的出了汗。不禁叹道:“你这个脾气呀,真是……为何每次琅家太太来你都那么别扭?”
李敏咬唇不语。韩氏急道:“母亲,哪有这事儿。敏儿不会的。”
文氏好笑般的盯着韩氏道:“你也别装了,你教的女儿,她这样不就是平日听你说的太多吗?”
韩氏的脸顿时红了,她正想解释,却听文氏道:“我知你不喜玉洁的『性』子,嫌她失了规矩太过轻佻,是商家之女不欲交往,也嫌我待她太好了。可是如此?”
韩氏垂下了头,涩声道:“母亲睿智,事事逃不过您的法眼。媳『妇』是有些看不惯甄玉洁。她太能闹腾,若不想做寡『妇』不想守节找个好人家嫁了相夫教子也不是不可以,可上回我给她提了她却不在意的回拒了,真不晓得她是个什么意思,吊在半道不上不下,不是等着世人说闲话吗。还有纹锦的事儿,虽说詹氏的家事轮不到我管,可这不是明摆着不给咱们家面子!有些话我也早想给母亲说了,就是不好开口。琅老爷子对您有恩,咱们家可也没少帮他女儿,这么多年两两相抵也该淡下来了。走那么近,她一个商『妇』,名声又不那么好,媳『妇』怕对老爷的声誉有碍。”
文氏一直合着眼听,听到最后一句,她笑了。“媳『妇』啊,其实你还是在意玉洁跟李容交好吧。”
韩氏一听这话脸『色』变了,她尴尬着解释道:“怎么会。三妹妹是极好的,我怎么会……”
文氏哼了一声道:“你真当我老的什么都不知道?这些年你耿耿于怀的不就是东哥儿太过在意容儿,轻忽了你?她是对你冷淡,但也冷的有理,想想你自己做的那些事吧,别说我是她母亲就说我偏袒。唉,当初让她嫁曹寅是我的主意,东哥儿娶你也有万般不得以,他的本意如何你是知道的,她要恨你我也是没法子的,说来容儿的『性』子外冷内热,又知书达理,虽说不是我亲生的,若不是……”她叹息道:“是我对她不起,更对不住我那个大妹子,她的女儿我没照顾好啊。容儿不愿回来见我,更不想见东哥儿,待你冷漠也是情有可原。”
说罢,文氏看看神『色』复杂的韩氏又看看垂头静默的李敏,正『色』道:“不过时过境迁,你们的孩子都那么大了,往事再提无意。只是一点,往后不管心里怎么想,在玉洁那里你们少给她做脸子看!都给我存着点恭谨,记住没有她父亲就没有我这条老命,救命之恩一辈子来还并不过分。”
韩氏李敏都敛容正『色』应了,文氏叹道:“行了,我想一个人静静,海兰留下,你们都退下。”
少顷佛堂中人都退下了,黑暗中一个满头华发穿着旗装的老嬷嬷走了出来,她轻轻上前,手里捧着一卷经书。文氏依礼拜过菩萨又念了一会儿《地藏本院经》,她也似心绪不宁般的停下诵读,发起了呆,海兰并不说话,有些意外的看着自家主子。过了许久才听她问道:“这几日也不知是不是见玉洁这个小妮子见的多了,怎么老梦到澹宁呢。”
海兰道:“太夫人,这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文氏嗯了声,忽然道:“我瞧着玉洁她家的那个小丫头很是面善,之前总想不起来她像谁。因为后日要去府里准备接驾,今儿槐花在收拾东西时她和几个丫头提到万岁爷南巡到了太湖,体恤百姓疾苦肃查地方官吏之事,还提到了那位贵人到弥陀寺放生,我忽然就想到了原委……这都多少年了,又要见到她老人家啦。”她无限感慨的叹息一声,“玉洁还是有福的,虽说早年把罪也受够了,现下却是好的。”说完文氏笑了笑,闭目养神一会儿,重新又读起了经书。海兰继续保持着沉默。
文氏此时所读正是地藏本院经上卷第一品,婆罗门女问鬼王无毒: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