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1)
诸葛瞻像不认识朕似的,盯着朕的面庞,良久良久……
当晚,诸葛瞻将白天跟朕的谈话,详细说与相父听。据“刻胳膊”回报,相父听了诸葛瞻的禀告,沉默半晌,方道:“那些话,真的是阿斗跟你说的吗?”
诸葛瞻用力点点头。
相父叹道:“我早知道,阿斗不简单。是的,在他小时候我就知道了……人人都说蜀国最聪明的是我诸葛亮,最傻的是刘阿斗,嘿嘿,未必啊未必!外人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哪知个中窍要?只聪不傻一般般,既聪又傻方是最聪明。阿斗就是既聪又傻的典型啊!”
诸葛瞻疑惑道“父亲,孩儿不明白。”
相父用羽扇轻拍诸葛瞻的肩膀,道:“有的人,看一眼,会觉得他挺聪明,比如你;而有的人,看来看去,都觉得聪明是被一种外在的傻劲掩盖着,无法一下子看出来。这种聪明就是‘大智若愚’。阿斗,便是这样一个人。”
诸葛瞻不解道:“可是,若阿斗真如父亲所言,有大智慧,那他又为何任由父亲独揽朝政,自己甘愿做个木头皇帝呢?”
相父道:“老子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阿斗所遵循的,即是老子提倡的这种处世之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须知一国之中,如果帝与相皆是极聪明之人,必定事事争执,裁决不下。当今天下三国鼎立,我蜀国国力最弱,若君臣内部意见不合,纷争拢攘,莫说兴复汉室,怕连自保都难。所以,阿斗故意以表面上的大愚,来配合我的大智,平衡互补,令国策决断明晰、令出法随。这一点,我心中早已有数。”
诸葛瞻不服道:“但是以孩儿之智慧,实在瞧不出阿斗是个聪明人!”
相父轻咳了两声,道:“瞻儿,你太自负了。你以为你姓诸葛,就注定很聪明吗?你跟阿斗相比,才真是个大傻瓜哩。”
诸葛瞻愈发不服了,道:“此话又该怎讲?”
相父道:“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你就是,虽然大多数都猜对了,却失去了自己的心。傻气的人喜欢交心,虽然每次都被嘲笑,却得到了别人的心。阿斗便是。世上哪个人愿意被看成傻瓜?可是阿斗愿意。聪明人最聪明的时候是装傻;傻瓜最傻的时候反被聪明误。聪明人易当,傻瓜难做,当大家都表现得很聪明时。‘傻’的那个人就成了真正且唯一的聪明人。所以,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傻瓜’主宰了世界,‘聪明人’只能点缀世界。”
诸葛瞻道:“哼?主宰?阿斗不过是因为出身好,才当上皇帝的。”
相父摇了摇羽扇,道:“瞻儿,你错了。你以为阿斗坐上帝位,仅仅是因为他投胎投得好?不是的,他能稳坐龙椅,是因为他的‘傻’呀!我受先帝知遇之恩,许以驱驰,自当鞠躬尽瘁,扫除统一天下的一切障碍。倘若阿斗处处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有碍天兴复大业的话,我一定会废了他的。别忘了,先帝尚有刘永、刘理二位皇子,可以立为皇帝。”
诸葛瞻默默不语,陷入了沉思。
相父温言道:“瞻儿,我之所以给你取名‘瞻’,是希望你高瞻远瞩,日后能瞻眄昊天。可是你最近的言行,让我太过失望。为父知道你求官不遂而颇多怨言,这便是你的弱点所在。虽则看似聪明,却不知藏拙、口讷与隐忍,只一味显摆、夸耀、自骄,一旦欲求不满,又自怨自怜、怪人责物。因此,看似聪明的你,并非真聪明。阿斗虽然看似糊涂,却懂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的至理,用难得糊涂,来换取帝位的安稳。从长远处着眼,不在乎目前的利益得失,这才是真聪明。”
诸葛瞻心中若有所悟,相父继续道:“瞻儿,为父让你由底层做起,是真正为了你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摧之。
我们所在的这个国度,很多时候比的不是能耐、不是真本事,而是‘比傻’。三十六计中的‘假痴不癫’便是教人们怎样‘最傻者胜出’。假傻,也即是装傻,是最高深的一门技术,也是最高深的一门艺术。
一个人装聪明不容易,装傻则更难,一辈子装傻则难上加难。所以,傻不等于愚蠢,傻其实是褒义,这就是汉语的高明绝妙之处。瞻儿,记住,牢牢记住,你再聪明,也不能比皇帝更聪明!‘面带猪相,心头闪亮’,才能一生平安,永葆富贵。”
诸葛瞻点点头,又摇摇头,自言自语:“矛盾,真是矛盾。”他望着相父慈祥的面容,又问道:“既然做傻瓜好处多多,父亲大人又为何要做一个尽人皆知的聪明人呢?”
相父慨然道:“因为,我要实现一个梦,一个万世千秋永无苦海的梦。”他顿了顿,忽然面现苦笑,道:“瞻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阿斗。鞠躬尽瘁,不是说来玩玩的,那真的是要死而后已的。为父自二十七岁出山以来,殚精竭虑,无日欢颜、无日安枕,只有苍白的雄心、无尽的疲惫,催逼着我不断向前。我很累,真的很累……聪明人最烦恼,因为想得太多;傻瓜最快乐,因为心思单纯无忧无虑。如果可以从头再来,我情愿做一个傻人,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过ナ单纯却知足的生活,享不尽的傻福、清福。可是,流年似水,人生已无法回头了。”
相父一声叹息,走到窗边,推窗而望。秋夜萧然,榈庭落叶萧瑟、天际浮云掩月。仰望星辰,虽流光灿璨,却只在黑暗中绽放,黎明到来,终不免倏尔黯淡。他的心绪,飞回了很久很久以前,在南阳躬耕的日子。那时候,恬淡清净,一觉睡到自然想,醒来窗外日迟迟,多么惬意啊。可是,如此无欲无求地度过一生,真的会心甘情愿吗?出世与入世、锋芒毕露与韬光养晦,到底怎样的人生,才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
廿十柒章 出师表
朕十九岁那年,北方传来消息,伪魏国文帝曹丕,因染寒疾,与当年夏五月,去黄泉见了曹操。朕闻丧告,不禁欷歔了一番。曹丕也是个聪明人,机关算尽、诓父欺弟,千方百计、拉帮结派,终于换来了龙袍加身。可是做了皇帝又如何?天都不让他安乐,在位只七年,年仅四十岁,就一命呜呼了。这正是: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劝君莫套金枷,休将玉锁缠身。清心寡欲脱尘,傻人快乐本分。
曹真,曹休、司马懿等权臣,一面举哀,一面拥立曹睿为伪魏国皇帝。蜀国派在北地的细作,迅速将此巨变飞报入川。相父既惊且喜,道:“曹丕既死,曹睿孺子即位,不足虑也。只是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若练成,必为蜀中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于是次日早朝,大会群僚,相父挺身出班,上《出师表》一道,以昭伐魏之志。那《出师表》写得甚为煽情,表曰:
臣亮言:集团上市未半,而中道大跌;今股市凶险,股东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草根散户,不懈于内;金融大鳄,忘身于外者:盖追投机之暴利,欲报之于荷包也。诚宜广开财源,以雪亏本之耻,恢弘上市之气;不宜妄自炒作,频出利空,以塞创业之路也。
A股B股,俱为一体。投资分红,不宜异同。若有黑嘴荐股及坑害股民者,宜付证监会,论其刑罚,以昭公平透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蓝筹、红筹、龙头等,此皆大盘,业绩优良,是以沪深简拔以遗股民。愚以为股海之事,资无多寡,悉以购之,然后长捂,必能价值彰显,收益得偿。基金机构,经验丰富,深谙股理,试用之于昔日,散户称之曰‘能’,是以众捧为主力。愚以为炒股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操作盈利,赚多赔少也。
亲业绩,远圈钱,此牛市所以兴隆也;亲圈钱,远业绩,此熊市所以倾颓也。高手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老鼠仓、恶庄也!小散、大户、基金,此悉贞良死节之民也,愿CEO亲之信之,则集团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笔耕南阳,只求温饱于著书,不求名列于富豪榜。董事长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网吧之中,诱臣以炒股之利,由是动心,遂许下海以折腾。后值暴跌,受任于深套之际,奉命于熊市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董事长知臣谨慎,故年报前寄臣以盈利大事也。重仓以来,夙夜忧叹,恐买卖不效,以伤血汗之资。故五月大涨,直指三千。今三千已定,本金已归,当连本带利,攘除恶庄,发家致富,还于六千:此臣所以报牛市而忠董事长之职分也。至于斟酌市场,防范风险,则央行、银监、证监之任也。愿CEO托臣以救市盈利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董事长之灵;若有徇私舞弊,则责央行、银监、证监之慢,以彰其咎。CEO亦宜自谋,以咨诹牛股,察纳行情,深追股市之理。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携资远征,伏案乱写,不知所云。
朕览表毕,犹豫道:“相父,朕也知最近金融危机来势凶猛,魏国受正面冲击,损失惨重。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强权,其家底雄厚、根基坚实,恐怕一时之间,尚难崩溃吧?”
相父毅然决然道:“陛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魏国自曹丕上台以来,推行霸权主义,北讨乌桓、南抗孙权、东征公孙氏,兵力疲惫不堪,已如强弩之末;今番又遭金融海啸,虚假繁荣之泡沫破灭,国力大衰。不趁此时讨贼,恢复汉室,更待何时?请陛下准奏!”
去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