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遇见(古代篇)(1 / 1)
徐红一出县府,一路小跑就来到马房,县太爷的官马和私马都养在这里。和看马的老倌冯叔打了声招呼,就把马牵出马厩,把邮袋在马鞍上固定好,给马喂了一把最嫩的草料,才骑上去。
今天是他单独自己送邮的第一天,也就是说从这个月起,他可以单独领二十五贯的月钱了,这样他就有点钱帮爹抓药治病了。他已经病了不少日子了,吃了几付药好了些,没钱抓药后,病就慢慢又重了起来,只有等徐红有了钱,才能再看大夫治病了。
原来的邮差老王年纪大了,干到昨天,就正式的辞职回家养老去了,之前一直是老王带着他跑这条邮路,也就是因为老王年纪大了,徐红才有机会得到这份差事,从县上到州府,要走两日一夜的时间,就算是加急文书的快马,中途换了两骑,也要一日一夜才赶得急。徐红跟了老王半年了,从一无所知到各种衙门规矩,官文套路的熟悉应用,各部门的邮件分类细目,文件的轻重缓急,和需要打交道的各路关系等等,徐红也已经熟门熟路了。只是老王为了保险起见,不想让徐红出一点差错,他当差几十年了,没出过一次错,之所以要徐红跟他这么久,也是为了让他不出错。
吃过早饭,徐红带够了路上吃的干粮,这一出发就要赶到最远的一个县上去才能休息,第二天也要去县衙领了邮件,才能继续赶路。所以他不敢太慢,拍了拍马的脖子,一翻身上了马,就往城外奔去。
马儿好象也感觉到了他喜悦的心情,马蹄得得,四蹄轻快的飞奔着,扑面的轻风拂撩着徐红喜悦的心情,当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马遇良才步如飞。
午饭是在路上的一个小茶摊外解决的,那家店是他在以往路过的时候和老王偶尔歇脚的地方,并不是正经吃饭的地方。老王跑的时候,都要到镇子里的小酒馆喝上一杯才肯上路,徐红不好这口也没有多余的钱吃馆子,就只有在这乡下的茶店中向老板要口水,就着自家带的干粮对付一餐也就算了。
一路无话,这条路已经走了半年了,当初的新鲜感已经不再有了,只是以前都有一个老人在耳边唠叨个没完,说不完的注意规矩。现在终于没有了啰嗦的声音,一切都由自己作主,想快就快,想停就停,那种感觉就象一个久不放纵的人突然没有了羁绊,出了囚禁的牢笼整个身心都得到无比畅快的释放。
送差的中转站――鹿州县就在眼前,看看时间还早,徐红让一路猛赶的马慢慢的走着,这时路上已经有了赶路的行人和山野的种田的村民,原来走道的时候,只要是在官道上,也会碰上行路的商队和押骠的骠师,但不管是遇上了什么人,只要见到了官家的邮队,都会客气的让在道边,让他们先行,在这盛世的朝代,各地的交往空前的频繁起来,往来的信息交流就自然的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送信的邮官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得到众人的礼遇。
来到守城的军站,和值更的大哥打过照面,就去找军中的邮政官方大药。他和老王差不多年纪,也是将要归田的人了。其实他这里并不是每次都要来,他们也不是每天都有书信要递,只是大家都熟了,才不管有没有事都要聚头唠唠。特别是今天徐红第一次单独当差,就更要向方头请安了。
徐红熟门熟路的竞直去找方头,见只有他一个人来,方头也不意外,老王的回家那些迟早的事,晚一时不如早一时。见徐红来了,方头叫住了他:“来,来,来,过来这坐”。
“方头好,”
“老王这就真的回家!”
“是的,昨个儿就吃了大伙儿为他办的送行酒,大概这会儿正在家抱孙子了”。
“是啊,他也该回家去享享清福了。你对这差事都熟了吧?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吧?有你就跟我方叔说,千万别跟我客气,你王爷可是交待过的,你可别让我负他。”
“我会的,到时一定请方头帮忙,”
“今晚你领了差就到我家去,我叫你婶子准备吃的,好好庆祝你正式当差。你可不许跟我客气,以后你爱上哪上哪,但今天你必须跟我家去,知道不?”
“好,我听方头的,办完差我一准就去”
“这才象话,去吧,先去办差,我先回家等着,办完差你就去啊。”
“好咧,那您先歇着,我这就去办事”。
从方头那儿一出来,顺着县城大街一路向北,就是县衙。徐红先牵马到马房里让马休息吃料饮水,一面把马鞍卸下来放好了,自个儿背上邮包到县衙找司役,分发领取公私众信函。等办完了一应事务,将装好信件的邮包放入专门装盛邮件的箱子内锁好,待明天走的时候再领出来带上出发,往州府送去。
出了县衙往左,穿过一条满是商铺的街道,大概由于天色将暗,各铺面都准备收档歇息了,街上的行人也渐行渐少。今天因为徐红赶得早了,所以天还没有完全暗完,要是跟随老王,现在已经是黑灯瞎火的时候了。所以徐红没有急急的赶,而是慢慢的走过街上,一间间地看过去,往常没能看到的景物,让徐红有种熟悉又陌生的亲切,仿佛这一切是那么地贴近自己又离自己那么的遥远,就象是现在之前这里的一切都和自己无关一样,从今往后,就从这一刻开始,这里的一切就都会和自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了。
他不知道这样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也不知道这种无端被牵扯进来的事件让自己心里有底没底,他只是觉得这样的预感让人有点手足无措。
走到街头转弯分岔的路口,街道渐渐的宽了起来,徐红知道方头的家在往右的那条胡同里,在街道和胡同夹角的对面,也就是正对着另一条街面的地方,是一家灯火通明的酒楼,他知道那叫作“桃花源”的一家妓院。和老王走过的时候,他看过招牌上的三个大字,那是老王跟他说的,他认得的字,大多是老王教他的。他还见到就在招牌上的栏杆里,有三三两两的女子站在里边,朝街上的行人招呼生意,进进出出的人个个衣着光鲜亮丽,不是前呼后拥,就是大摇大摆,目中无人的占了多数。
徐红走到门口,突听到“吁”的一声,一架两匹马拉的大车正要靠过来停在门口,车子停下的地方正好挡在他要去的路上,徐红不由得停下脚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坐这样大的一架车?
不一会,就见店里走出来一个婆子模样的妇人,后面跟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头上带着好看的头衩,身上的衣服不是绫罗就是绸缎,反正是徐红碰都没碰过的料子。那婆子见没了上马的马凳朝里边喊道:“怎么没马凳?快,拿马凳来,小姐要上车了。”
就在她们等人拿马凳的时候,那个小姐扭头朝徐红这边看了过来,看到他正朝她望着,便对他笑了一笑,点了一下头,便踏着递来的马凳上了车,跟着车夫赶起马车朝前走了。
直到送她的人都进去好一会了,徐红还呆呆的站在原地,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见到了神仙?自己刚才是不是产生了幻觉?那种不真实的虚幻感又涌上了他的心间。他怔怔的在心里问自己:“我见到的到底是什么?她怎么会在我面前出现?她是不是对着我笑了?她为什么会对我笑?她要去哪?”一连串的问题哏在心里,足足有半盏茶的功夫,他才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全身顿时宛如虚脱了一般,出了一身的虚汗,内衣后背已湿了大半,好半天才回过了神来,看清去方头家的路,方才抬脚慢步往胡同里方头的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