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1)
当然,如前所述,态度和蔼可亲也要有个尺度。过于“和蔼可亲”,则可能失诸卑躬屈膝,结果与初衷正好相反了。
态度要从容不迫。大部分人对催眠术都不甚了解,或多或少地对催眠术有一种疑惑的感觉。倘若催眠师手忙脚乱,态度慌张,就会增添受术者的疑虑。从容不迫可以给受术者带来镇定感,疑虑将一点一点地消失。尤其是在催眠施术进展不顺利的时候,从容不迫的态度就显得更为重要。此时,你的慌乱会对受术者构成消极暗示,会对以后的催眠过程形成障碍,直至会对旁观者产生消极影响。
笔者的一段经历被曲伟杰心理学校曲伟杰先生记录下来了,并见诸网络:如果没有黑龙江青年干部学院和黑龙江大学联办的心理咨询培训班,我可能至今仍然是个津津乐道的心理学或哲学教师。正是那个短训班,成为我人生与事业的拐点。可乐的是,那个影响我一生的短训班是以老师不成功的催眠表演开始的。
听说扬州大学的邰启扬老师来教催眠术,那天上午听课的人特别多。
邰老师首先问哪位愿意当众被他催眠。一位姓霍的青年男教师自告奋勇。
小霍按邰老师的要求舒适地躺在床上,学员们围坐或围站在四周。
邰老师先是按照从脚到头的顺序逐一叫他把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放松,又从头到脚地放松了一遍。小霍每一步配合得都非常好。当邰老师说“我数到3,你进入催眠状态”时,小霍不但没进入什么催眠,反而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里三层外三层的观摩者也哄然大笑起来。
让我特别佩服的是,邰老师既没表现出惊慌,也没表现出尴尬,而是笑声过后向大家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更适合的被试,然后问大家谁愿意当下一个催眠被试。
这回举手的人明显减少,一位姓张的小学女教师勇敢地报名。邰老师让我先给大家讲心理分析课程,他到另一个房间先在小范围内给张老师做催眠。
我的课程进行了半个多小时,邰老师派人通知我们去观摩。
如果说看小霍被催眠时是百分百地出于好奇,这次则是替邰老师捏了一把汗,来到催眠室,只见小张老师呈沉稳的睡态。
邰老师告诉她肌肉松弛,她的胳膊就软得像只有肌肉没有骨。
邰老师让她收臂握拳,我们任何人都打不开她握紧的拳头和手臂,而她手臂以外的身体却柔软如初。
邰老师用一根针扎她手臂的肌肉,只差没扎出血了,她浑身和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抽动。
邰老师把她唤醒时,掌声四起!
我要成为催眠师,我暗下决心。态度要显得真诚。无论是从容不迫还是和蔼可亲,都应当是真诚的,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不是故意造作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受术者感受到催眠师的亲切、镇静的态度是出于伪装、敷衍,便会对催眠师产生巨大的厌恶感,逆反心理便油然而生,任何催眠效果的获得都是不可能的。
4未熟练时勿施术于人
催眠术的实施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虚假的搪塞。因此,在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没有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之前,就贸然对他人正式施术,既不可能获得圆满成功,同时也会败坏催眠术的名声。所谓熟练地掌握,是指透彻地理解催眠术的基本原理,对操作的全过程正确把握,对催眠状态的典型特征了然于心,对催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妥善处理,娴熟、准确地运用暗示指导语,真切地洞察受术者的种种反应,并能恰当地控制自己的姿态、神情、语音、语调和节奏。
5催眠师要具备高度的自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谦虚为美德的民族,尤其是知识界人士,总是避免有任何骄傲自满、口出狂言的表现。这当然值得褒奖。不过,在面对催眠受术者的时候,满口谦词则是一大忌。例如,催眠师对受术者说:“我现在对你实施催眠术,能不能成功我也没多大把握,当然我会尽力去做的。”这类看似谦虚的话却构成了消极的暗示,往往导致催眠施术的失败。所以,催眠师要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并且这种自信心要能够自然地流露出来。我国著名催眠大师马维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催眠术的成功,从实质上看,就是催眠师的意志战胜了受术者的意志,进而发生心理上的感应,最终导致催眠师对受术者意志的全面控制。此言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不言而喻,欲战胜他人的意志,自己就必须有高度的自信心。倘若自身犹豫恍惚,信心不足,欲想战胜别人的意志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有经验的催眠师在施术前总是对受术者这么说:“我曾经给许多人做过催眠术,他们都很容易地进入了催眠状态,经过测查,你和他们的情况都差不多,所以你也不会例外的。现在我就对你施行催眠术,想你很快就能进入催眠状态。”总之,催眠师所表露出的高度的自信心,本身就是对受术者的一个极有效的暗示。
6催眠师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在催眠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地暗示,要求受术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催眠师的注意力也要高度集中,摒弃一切杂念。以全副精神凝视受术者,观察受术者每一最为细小的表现变化,努力建立起双方的感应关系。从来没有听说过心猿意马,三心二意的催眠师获得成功的。与之相反,愈是声名卓著的催眠师,愈是重视在催眠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郑瞻培主编《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张人骏等编著《咨询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7。
宫监老人编译《世界催眠法总集》,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邰启扬著《催眠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邰启扬编著《减压阀——职场压力调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弗洛伊德著《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约翰多拉德等著《人格与心理治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劳伦B阿洛伊著《变态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巴隆等著《异常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后记
后记
2005年,我出版了《催眠术》一书,蒙读者错爱,收到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在西祠胡同网站的心理学畅销书排名榜中,竟名列第三。其实,我自己心里明白,并不是书写得有多好,而是现代人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导致了对心理治疗技术的高度关注;再则,也与近年来催眠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被广泛运用,网络与媒体经常地宣传、报道有关。看来,催眠术在中国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阶段,尽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催眠术治疗手记》可视为《催眠术》的姐妹篇。在本书中,除阐述一些必要的催眠术知识以外,重点放在操作案例的描述与分析上,意在让读者对催眠术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这里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案例是真实的,但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合并。所以,它也不是某个当事人状况的完全记录。
本书由邰启扬、吴承红撰著。蒋恒奇先生为本书提供了部分案例,吕玉同学也在资料搜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本书为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障碍催眠治疗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科学图书事业部的同仁们为本书问世做出的种种努力。
是为后记。
邰启扬20074
----------------------------------------------------------
书快书快,看书最快!书快电子书论坛:http://www.shuku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