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1)
她对艾力克情感上的矛盾之处是她在意艾力克是否够"强有力"而能保护她免于那不安全的世界及其它危险的侵入。她似也有着未表达出来的害怕,怕艾力克自己可能对她出现的侵犯。她不知道如何对他对她的"好"作回应,因为那不是艾迪对她所做出来的行为。
她是在早年的时期丧失父亲的。这样的前伊底帕斯期丧失有时候让孩童觉得是惩罚或就好像他们多少该负责任并且该被指责的。然而,这些前伊底帕斯期的课题并不像某些目前生命中所碰到现实活生生课题来得印象深刻。治疗师需要帮助她看到有关婚姻的决定是要仰赖心智整合的坚实基础,并且和那未解决的发展课题妥协。
白琳达在生活世界上的基本功能是好的,诸如显现在现实感、认知功能以及调节和控制情绪等自我有关的功能上(Blanck&Blanck,1974)。当她焦虑时,并不会整个垮掉,也没有任何崩溃或断裂的危险。确实,白琳达是一位"好案主",能够自我反省并且清楚表达其感受。她也能够诱发出其它资源,其它正向的关系以及她生命中宗教的正向角色,这些似乎有助于让世界变得更安全。
动力学:治疗师并未把白琳达的课题概念化为驱力层次上的一项冲突。而是,她基本的动力学和解决并完成她和父母间关系有关;也就是说,她需要解决和母亲间的
矛盾感觉──包括依赖和憎恨──处理被其理想化的父亲的丧失以及来自艾迪的虐待,然后在她发展学的层面上发展出和某人建立起相互满足关系的能力来。
发展层面:客体关系理论大部分是人格结构如何发展的理论。或许玛勒(Mahler,Pine&Bergman,1975)的理论最有助于将课题集中于重要客体关系诸如分离、个体化以及继续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等课题。要在关系中达到一成功的情绪投注,对白琳达而言必得修通对她父母的有关强烈感受,并且完成成为有能力在他人身上投注的自体之过程。费尔邦(1954)谈到成熟的关系阶段中,要有能力施与受。大部分的关系课题是从发展的伊底帕斯及稍后阶段来的。关系模式的理论则指出一个连贯的自体感是透过自体客体经验整个一生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些关系如有重大的中断或干扰就会影响自体感以及健全的自恋或自我价值感。
治疗性的环境究竟如何能促进一个正向自体感的继续成长?柯哈特(1977)认为"人对于自体客体有不断的需求"这个想法是围绕着白琳达有关"缺乏自信"这类课题要将之概念化的一种方式。或许她的母亲(还有很清楚也包括她的继父)在供给适当镜映(appropriatemirroring)的作用上在某些方面是显然不足的;其中某些镜映需求可能在和艾力克的关系中会达到满足并在和治疗师的治疗关系中被适当地加以修通。作为自体客体的治疗师可以支持她做探索,而白琳达则可测试那不在她察觉范围内的各种观感以及所探索的各种感受和幻想。米歇尔(1993)则很可能强调她在关系中的许多有关信任的课题在大部分的成人关系中是适当的,而不应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早期及前伊底帕斯期的课题上。
精神病理学:以白琳达为例,是可能排除掉由于和艾迪之间关系而产生有害于健康的身心障碍的可能性。她并没有出现早期被虐及受创的典型症状(vanderKolk&Fisler,1994),诸如:无能力调节强烈的感受、自我破坏的行为、反覆无常的依附型态或容易倾向(心智)解离及断裂的现象。她的创伤,虽然令人困扰且无可原谅,
却不是全然难以抵挡的。她似乎并未持续这样的早期缺憾而导致其完全无能。但在她的自体意识上确有缺憾,且使她在亲密性关系的信心上有所障碍。从艾迪来的虐待是发生在她已经形成足够的自体结构及适度的防卫时发生的。在创伤性的侵犯发生之时她已经完全建构好自体与他人间的重要心理界限(psychicboundaries),同时那良好的现实-幻想(reality-fantasy)之间的区分也完全建构起来。然而,那慢慢不知不觉浮现的有关性虐待事件却是对好的自体意识产生腐蚀性的影响。治疗的课题现在则是进行并化解那些困扰人的侵害事件同时要处理父母亲的受限。这些课题可以关系模式的课题来加以概念化,在客体关系的架构下是属于结构性的问题。康伯格(1976)很可能会以该(人格组织)整合谱系上的较高一端来衡监白琳达的结构上及个性上的病理情形;也就是说,她基本上是以相当稳定的自体和客体再现做了相当好的整合。有时候,前伊底帕斯冲突会浮现致使她的人格组织像是处在中间层次上。
使用"心智疾患诊断统计手册"(美国精神医学会,1994)的分类,治疗师会把"性虐待"排除掉。她的焦虑及相关的关系课题似乎才是最主要的。监别诊断则会是在"适应疾患并焦虑"(309.24)及"焦虑症"(不管是广泛性的,300.2或是其它无法分类的,300.00)之间做区分。她的焦虑症状属轻度到中度,则是最主要的诊断。然而,在她回来接受治疗的临床所注意焦点则是"伴侣关系问题"(V61.1)。
5、治疗:
治疗师要察看可能在移情中表达出来的关系型态的任何症候。他和白琳达之间有着良好的关系,有清楚的迹象显示她喜欢并信任该治疗师。此点或可能是她的理想化甚至是从她那生身父亲处所具有原始意像而攫取来某些心理能量的证据。移情型态是可能改变的,而她对母亲所有的某些无意识的愤怒也可能进入和治疗师的关系里。
治疗师必须密切地注意察看他对白琳达所抱的愿望。他似乎想要把病人拉向一
更高的功能层次去,这在一位以自我功能模式为治疗取向的治疗师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倾向;自体心理学则容许更多时间去探索那可能要案主这边有短暂的退化而产生的移情课题。因为要对内在自体课题及自体再现做适度的探索,一定程度的治疗性退化是吾人所预期的。可能会有外在时间上的限制,诸如婚礼计画及决定的期限,但是治疗师必须一直和白琳达继续保持拍合,在她有时向前走有时可能在许多会谈时段中需要有所谓的治疗性退化。温尼可(1963)有关"扶持环境"的理念正好抓住了那治疗性环境的安全性,在该环境中病人可以面对很吓人的感受。至于白琳达的宗教意像,有些理论家(Rizzuto,1979;St.Clair,1994)则指向那介于神的再现与源自早期童年经验两者之间的相互比较上。(本章完)
----------------------------------------------------------
书快书快,看书最快!书快电子书论坛:http://www.shuku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