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医学源流论 > 第14章

第14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人生十论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赚钱一定有办法 和尚与哲学家 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秘密:巴比伦尘封了6000年的财富智慧 基因天堂 创新经营实战全书 断层线 一个经济学家的独特视角:推进社会进步

其所由來久矣。時醫之言曰:古方不可以治今病。嗟乎!天地之風寒暑濕燥火猶是也,生人七情六慾猶是也,而何以古人用之則生,今人用之則死?不知古人之以某方治某病者,先審其病之確然,然後以其方治之。若今人之所謂某病,非古人之所謂某病也。如風火雜感,症類傷寒,實非傷寒也。乃亦以大劑桂枝湯汗之,重者吐血狂躁,輕者身熱悶亂,於是罪及仲景,以為桂枝湯不可用。不自咎其辨病之不的,而咎古方之誤人,豈不謬乎?所謂無稽之邪說,如深秋不可用白虎。白虎乃傷寒陽明之藥,傷寒皆在冬至以後,尚且用之,何以深秋已不可用?又謂痢疾血症,皆無止法。夫痢血之病,屬實邪有瘀者,誠不可以遽止;至於滑脫空竭,非止不為功,但不可塞其火邪耳?又謂餓不死之傷寒,吃不死之痢疾。夫《傷寒論》中以能食不能食,驗中寒、中風之別,其中以食不食,辨症之法,不一而足。況邪方退,非扶其胃氣,則病變必多。宿飲欲行,非新穀入胃,則腸中之氣必不下達。但不可過用耳。執餓不死之說,而傷寒之禁其食,而餓死者多矣!謂痢疾為吃不殺者,乃指人之患痢,非噤口而能食者,則其胃氣尚強,其病不死,故云。然非謂痢疾之人,無物不可食。執吃不殺之說,而痢疾之過食而死者多矣!此皆無稽之談,不可枚舉。又有近理之說而謬解之者,亦足為害。故凡讀書議論,必審其所以然之故,而更精思歷試,方不為邪說所誤。故聖人深惡夫道聽塗說之人也。

涉獵醫書誤人論

人之死,誤於醫家者十之三,誤於病家者十之三,誤於旁人涉獵醫書者,亦十之三。蓋醫之為道,乃通天徹地之學,必全體明而後可以治一病。若全體不明,而偶得一知半解,舉以試人,輕淺之病,或能得效;至於重大疑難之症,亦以一偏之見,妄議用藥,一或有誤,生死立判矣。間或偶然倖中,自以為如此大病,猶能見功,益復自信,以後不拘何病,輒妄加議論。至殺人之後,猶以為病自不治,非我之過,於是終身害人而不悔矣。然病家往往多信之者,則有故焉。蓋病家皆不知醫之人,而醫者寫方即去,見有稍知醫理者,議論鑿鑿,又關切異常,情面甚重,自然聽信。誰如彼乃偶然繙閱,及道聽塗說之談,彼亦未嘗審度,從我之說病者,如何究竟,而病家已從之矣。又有文人墨客,及富貴之人,文理本優,偶爾檢點醫書,自以為已有心得,傍人因其平日稍有學問品望,倍加信從。而世之醫人,因自己全無根柢,辨難反出其下,於是深加佩服。彼以為某乃名醫,尚不如我,遂肆然為人治病,愈則為功,死則無罪。更有執一偏之見,恃其文理之長,更著書立說,貽害後世。此等之人,不可勝數。嗟乎!古之為醫者,皆有師承,而又無病不講,無方不通,一有邪說異論,則引經據典以折之,又能實有把持,所治必中,故餘人不得而參其末議。今之醫者,皆全無本領,一書不讀,故涉獵醫書之人,反出而臨乎其上,致病家亦鄙薄醫者,而反信夫涉獵之人,以致害人如此。此其咎,全在醫中之無人,故人人得而操其長短也。然涉獵之人,久而自信益真,始誤他人,繼誤骨肉,終則自誤其身。我見甚多,不可不深省也。

病家論

天下之病,誤於醫家者固多,誤於病家者尤多。醫家而誤,易良醫可也;病家而誤,其弊不可勝窮。有不問醫之高下,即延以治病,其誤一也;有以耳為目,聞人譽某醫,即信為真,不考其實,其誤二也;有平日相熟之人,務取其便,又慮別延他人,覺情面有虧,而其人又叨任不辭,希圖酬謝,古人所謂以性命當人情,其誤三也;有遠方邪人,假稱名醫,高談闊論,欺騙愚人,遂不復詳察,信其欺妄,其誤四也;有因至親密友或勢位之人,薦引一人,情分難卻,勉強延請,其誤五也;更有病家戚友,偶閱醫書,自以為醫理頗通,每見立方,必妄生議論,私改藥味,善則歸己,過則歸人,或各薦一醫,互相毀謗,遂成黨援,甚者各立門戶,如不從己,反幸災樂禍,以期必勝,不顧病者之死生,其誤七也;又或病勢方轉,未收全功,病者正疑見效太遲,忽而讒言蜂起,中道變更,又換他醫,遂至危篤,反咎前人,其誤八也;又有病變不常,朝當桂附,暮當芩連;又有純虛之體,其症反宜用硝黃;大實之人,其症反宜用參朮。病家不知,以為怪僻,不從其說,反信庸醫,其誤九也;又有吝惜錢財,惟賤是取,況名醫皆自作主張,不肯從我,反不若某某等和易近人,柔順受商,酬謝可略。扁鵲云:輕身重財不治。其誤十也。此猶其大端耳。其中更有用參附則喜,用攻劑則懼;服參附而死,則委之命,服攻伐而死,則咎在醫,使醫者不敢對症用藥。更有製藥不如法,煎藥不合度,服藥非其時,更或飲食起居,寒暖勞逸,喜怒語言,不時不節,難以枚舉。小病無害,若大病則有一不合,皆足以傷生。然則為病家者當何如?在謹擇名醫而信任之。如人君之用宰相,擇賢相而專任之,其理一也。然則擇賢之法若何?曰:必擇其人品端方,心術純正,又復詢其學有根柢,術有淵源,歷考所治,果能十全八九,而後延請施治。然醫各有所長,或今所患非其所長,則又有誤。必細聽其所論,切中病情,和平正大;又用藥必能命中,然後託之。所謂命中者,其立方之時,先論定此方所以然之故,服藥之後如何效驗;或云必得幾劑而後有效,其言無一不驗,此所謂命中也。如此試醫,思過半矣。若其人本無足取,而其說又怪僻不經,或游移恍惚;用藥之後,與其所言全不相應,則即當另覓名家,不得以性命輕試。此則擇醫之法也。

醫者誤人無罪論

人命所關亦大矣。凡害人之命者,無不立有報應。乃今之為名醫者,既無學問,又無師授,兼以心術不正,欺世盜名,害人無算,宜有天罰,以彰其罪。然往往壽考富厚,子孫繁昌,全無殃咎,我始甚不解焉。以後日與病者相周旋,而後知人之誤藥而死,半由於天命,半由於病家,醫者不過依違順命,以成其死,並非造謀之人。故殺人之罪,醫者不受也。何以言之?夫醫之良否,有一定之高下。而病家則於醫之良者,彼偏不信;醫之劣者,反信而不疑。言補益者,以為良醫;言攻散者,以為庸醫;言溫熱者,以為有益;言清涼者,以為傷生。或旁人互生議論,或病人自改方藥,而醫者欲其術之行,勢必曲從病家之意。病家深喜其和順,偶然或愈,醫者自矜其功;如其或死,醫者不任其咎。病家因自作主張,隱諱其非,不復咎及醫人。故醫者之曲從病家,乃邀功避罪之良法也。既死之後,聞者亦相傳以為某人之病,因誤服某人之藥而死,宜以為戒矣。及至自己得病,亦復如此。更有平昔最佩服之良醫,忽然自生疾病,反信平日所最鄙薄之庸醫而傷其生者,是必有鬼神使之,此乃所謂命也。蓋人生死有定數,若必待人之老而自死,則天下皆壽考之人而命無權,故必生疾病,使之不以壽而死。然疾病之輕重不齊,或其人善自保護,則六淫七情之所感甚輕。命本當死,而病淺不能令其死,則命又無權,於是天生此等之醫,分布於天下。凡當死者,少得微疾,醫者必能令其輕者重,重者死。而命之權,於是獨重,則醫之殺人,乃隱然奉天之令,以行其罰,不但無罪,且有微功,故無報也。惟世又有立心欺詐,賣弄聰明,造捏假藥,以欺嚇人,而取其財者,此乃有心之惡,與前所論之人不同。其禍無不立至,我見亦多矣。願天下之人細思之,真鑿鑿可徵,非狂談也。

----------------------------------------------------------

书快书快,看书最快!书快电子书论坛:http://www.shukuai.com

----------------------------------------------------------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