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1)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是既有反复又有变迁的。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印度的奥克斯拉斯城的人早已听说过火炮的事了,马其顿人把火炮称为雷电和妖术。而且,中国人使用火炮已经超过二千年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关于兵器的特点及其改进,首先射程要足够远,这样可以减少危险,这从火炮和滑膛枪就可以看出来,其次,攻击力要大,也就是说枪炮的确比所有攻城的武器和古代发明都要有效,再次,使用起来方便,既要在任何天气情况下都可以用,又要轻便方便搬运等等。
至于战争中战略战术上的演变,起初人们是完全靠以人数作为制胜的关键的,并且主要是靠着兵力与勇气的,他们事先约定交战地点和时间,在公平的情况下决战,那时还认识不到部署和排阵的重要性。后来,他们就慢慢认识到兵不在多而贵在精的道理,知道抢占有利的地形,设计诱敌一类的事了,并且在部署兵力上也更熟练了。
在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军备是最受重视的,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国家,学术是最受重视的,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军备和学术共同发展的时代,等到这个文昌武盛的时代一过,工商业便会兴盛起来。学术也有处于萌芽状态而且还很幼嫩的童年时代,接着就是步入一个茁壮成长又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然后就到了厚积薄发的壮年时代,最后走向枯竭萎缩的老年时代。但是,世道沧桑是一个轮回,盯着它看得太久是没有好处的,恐怕是会头晕眼花的。至于轮回的运行原理,那不过是一个神话套神话的循环罢了。
译后记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因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培根的著作是多方面的。但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最为广大读者所欢迎的就是这部《培根论人生》。诗人雪莱曾经赞扬培根的这部散文集:“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从这部《培根论人生》所体现的思想来看培根,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他:培根是一个乐观的、进步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位政治思想十分开明的君主立宪论者;是对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充满信心的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宗教上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和理性主义者。
由于译者功力殊浅,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并根据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删,并且参阅了水天同、何新、张毅、曹明伦等人的译著,还参考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纰漏和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于燕园
2004年7月
----------------------------------------------------------
书快书快,看书最快!书快电子书论坛:http://www.shuku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