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穿裘皮的维纳斯 > 第1章

第1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飞人阿里埃尔 云图/Cloud Atlas 云图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杀死一只知更鸟 女人的身体,女人的智慧 甲骨文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英文版) 地球编年史第三部:诸神与人类的战争 华丽一族/華麗なる一族(日文版)

----------------------------------------------------------

书快书快,看书最快!书快电子书论坛:http://www.shukuai.com

----------------------------------------------------------

《穿裘皮的维纳斯》作者:[奥地利]利奥波德·萨克·马索克 译者:康明华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穿裘皮的维纳斯》小说讲述了一个为爱受虐的故事,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一心想实现自己爱情幻想的主人公萨乌宁。萨乌宁是一个欧洲贵族,他爱上了美丽的旺达,觉得表达自己爱慕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受她的奴役。旺达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差役”,并给他起名为格列高,然而,她认为格列高的爱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小说描述了萨乌宁的情感妄想,以及在冷酷无情的旺达身上所找到的“理想的”性爱方式。在这个忧伤痛苦的爱情故事里,作者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萨乌宁不同于常人的性倾向,并全景再现了他与他的理想伴侣,旺达之间的真实情感历程。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萨克·马索克,奥地利作家,其有关加利西亚生活以及爱情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穿裘皮的维纳斯》是关于受虐心理的经典之作,成为后式虐恋文学的范本。本书自首次出版以来,被翻译成24种文字,再版数十次,其思想被后人奉为“马索克主义”,并由此产生了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概念——“虐恋”。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对此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编辑推荐

利奥波德本能地排斥那种对于生活无动于衷或是不屑一顾态度。他始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一个乌托邦的建造者。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穿裘皮的维纳斯》:在马索克看来,女王以及她脚边忠诚的奴仆为了对抗俗世的生活,为他们自己建造了一个属于两个人的乌托邦。

一百多年来,作者萨克·莫索克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穿着裘皮大衣的维纳斯》被认为是继法国作家萨德之后的情色经典之作。作者将生活哲学和情色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痛之爱”和“爱之痛”进行了酣畅淋漓而又精致入微的描绘。

序言 虐恋的文化影响与意义

马索克(Sacher-Masoch)是一位有受虐倾向的奥地利著名作家,像萨德一样,他的真实生活也和他的文学作品紧密地连在一起。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个个冷若冰霜:大理石一样的身体,石头一样的女人,冰冷的维纳斯,她们全都像月光下冰冷的雕像。马索克认为,女人是被制造出来驯服男人的兽性冲动的。他总是被那些比自己强悍、年岁也大过自己的女人所吸引,他屈从于她,当他的兽性冲动表现出来时,她就对他施加肉体上的虐待。后来,他的虐恋幻想进入了一种更加明确而独特的模式,总是有一位身着貂皮衣(很明显,马索克有对貂皮的恋物癖)的女人,手持作为性感象征的皮鞭,为其情人的兽性淫欲而鞭打他。虽然他的小说场景略有不同,但总包含类似的鞭打情节。

《穿裘皮的维纳斯》是马索克最主要的虐恋作品。这是一位贵族男子自愿成为一位女士的奴隶的故事。他愿意受她的驱使,受她的惩罚,使自己成为她对之握有生杀予夺权利的财产。在他们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女方始终比较勉强,最后她移情别恋,残忍地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马索克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塞弗林(Severin)和旺达(Wanda)已成为男性奴隶和女性主人之间关系的象征,在现代的报纸杂志的虐恋者的寻偶广告中,这两个名字常常被寻找此类伴侣的人们使用。旺达与塞弗林之间的协议也成为虐恋活动主奴关系中此类协议的范本。

马索克的作品之所以成为受虐倾向的经典之作,是因为它是所有后来的虐恋文学的范本,后来的虐恋文学中的一切要素它都已具备:捆绑、鞭打、主奴合同、奴隶主人关系及统治屈从关系等。他的虐恋小说的文学价值也是比较高的,这就使它同一般的色情文学作品区别开来,与萨德的作品一起进入了经典的行列。

受虐狂与施虐狂具有截然不同的超我一自我结构。将萨德的小说与马索克的小说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萨德的小说表现的是犯罪与性;而马索克的小说表现的则是自我贬低和难以满足的欲望。二者对女性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萨德的女性总是被动、受虐的,而马索克的女性是施虐者。前者总是要摧残女性或同女性性交,贬低女性;后者却总是把女性理想化,使她成为幻想中的人物,同男性奴隶之间几乎是没有性交关系的。前者所看重的是数字,主要是女性受害者的数量;后者所看重的是个人。在萨德所创造的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活动,而在马索克的世界中,重要的不是行动,而是等待,等待意外的温柔与残忍,一种延迟的消费。前者绝不诉诸情感;而马索克的主人公在接受鞭打时却对性与情满怀期待。

与萨德的文学不同,受虐的文学是色情的但不淫秽。萨德的小说中充满淫秽的描写和直接的行动,没有对身体秘密的探索,只有行动;马索克的小说却是游戏性的,幻想的味道更重。在后者,施虐者和受虐者有时会交换角色;但对于前者来说,交换角色是绝不可能的:如果一个女人是自愿受苦的,那么她马上就会被施虐者拒之门外,施虐与受虐更不可能是相互自愿的。

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德鲁兹认为,萨德的施虐倾向是真正的残忍;马索克的受虐倾向却是幻想中的和游戏性的暴力。他对这两位作家的分析也许是贴切的,但是,以这一分析为依据得出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完全不属于同一领域,就不正确了。在现代的虐恋活动中,施虐倾向并不是萨德笔下的真正的暴行,而是同受虐倾向一样,带有幻想和游戏的性质。而且施虐和受虐双方都是自愿的。正因为如此,虐恋才能成为人口中相当大一个比例的人们的性实践和性游戏,而不是少数犯罪分子的暴行。

《穿裘皮的维纳斯》的出版,其意义可能不仅表现在文学方面,更有可能揭示西方社会生活的深层内涵。对我们了解虐恋性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无启发。

李银河

英文版序言 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

利奥波德·冯·萨克·马索克于183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加利西亚省的勒姆伯格。他在布拉格和格拉茨学习法理学,1857年成为格拉茨大学的一名老师。他出版了一些历史研究著作,但是很快放弃学术研究而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写作中。他花了很多年时间在德国莱比锡城修订了国际评论《在高处》,后来因为强烈的法国情结,他搬到了巴黎。他最后的几年时间都待在德国黑森地区的林德荷姆,于1895年3月9日去世。1873年他娶了劳拉·冯·罗梅林为妻,后者用“旺达·冯·杜娜耶”的笔名发表了许多小说。值得注意的是,在《穿裘皮的维纳斯》中马索克正是用了“旺达·冯·杜娜耶”作为女主人公的名字。罗梅林于1906年出版了耸人听闻的回忆录,引起颇多争议。

在萨克·马索克的文学生涯中,有无数的著作都出自于他的笔下。其中,有许多是描写短暂的旅行,还有一些描写纯粹的超感觉论。但不幸的是,由于经济原因他不得不写了一些不配套的结局。

然而,他的作品中具有一些独特的文学、甚至是心理学价值的成分,但他最主要的文学抱负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他试图在《该隐的遗产》中描绘一幅当代生活方方面面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图景,并且还拟定了纲领性的计划。这种想法可能源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他的整个计划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爱情、财产、金钱、国家、战争和死亡。每一个方面分别由六部小说组成,其中最后的一部是为了总结结论,对其他小说中设置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然而这个深远的计划并没有实现,只达到了前面的两部分,即爱情与财产。关于其他的几部分只留下了支离破碎的片段。当前的这本小说《穿裘皮的维纳斯》是属于爱情部分中的第五本小说。

萨克·马索克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流畅的叙述,对人物和场景生动的刻画以及无处不在的幽默感,他关于家乡加里西亚的很多短篇小说也因此成为乡土描写的经典作品。

然而,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个因素使他的名字成为了性心理学中一系列现象的代名词。这让他的作品体现出特殊的心理学方面的价值。尽管不能否认作品中常有令人感到厌恶的病态色调,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天性无所谓好或者坏,自私或无私,它在人类的心理与矿物、植物、动物中运转时遵循的是同样不可抗拒的规律。

萨克·马索克是一位异常的诗人,同时也是现在广为人知的受虐狂。他的欲望就是完全无条件地服从于异性的意愿,成为她的奴隶,被她羞辱、虐待、折磨(甚至愿意被这种折磨推向死亡的边缘)。这样的动机是以无以计数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来体现的。

目 录
新书推荐: 都帝国第一纨绔了,还要被诬陷? 文娱:你们的皇帝回来了 人在现实,我能进入镜中世界 用九千万亿警用金在缅北开派出所 渣夫眼瞎我选离,二嫁大佬又跪求和 虐我千百遍,我嫁大佬他哭瞎 爆改反派爹,满级崽崽无敌了 前夫下跪时,我正嫁入顶级豪门 重生后,偏执前夫再次沦陷 霓虹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