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变化:1990年至2002年中国实录 > 第40章

第40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越战中的特种作战:国之利芒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 大改革家雍正 如何看待毛泽东时代 警惕,日本 日本右翼言论批判 美国特种部队档案 李鸿章家族 首席女法医系列:尸体会说话 阴摩罗鬼之瑕

问题出在,美国人认定自己掌握了“可靠的情报”,证明中国货轮“银河号”载有这两种东西,而中国政府则予以否认。事态拖延多日不能解决,终至发展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满载六百二十八个集装箱的“银河号”7月7日由天津新港启航,它拥有万吨级排水量,为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所属。其计划中的航线是经由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跨越印度洋,驶向中东,将在8月3日抵达波斯湾沿岸的迪拜港卸下货物,然后转头驶向沙特达曼港。

7月23日,就在“银河号”将要进入波斯湾的时候,美国国防部的发言人忽然宣布,他们怀疑中国人将违禁化学品藏匿在这条船上。五角大楼没有当场出示证据,但却信誓旦旦地说,他们动用了各种侦查手段,跟踪“银河号”已有月余,已经掌握确凿证据,证明这些化学品将被运往伊朗,后者被美国列为“恐怖主义国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世界舆论为之哗然。所有人———政府官员、记者、学者、商人、技术人员和军人,都确信五角大楼的消息准确无误。美国政府据此要求中国政府立即制止这一出口行为,否则就要制裁中国。其实所谓“确凿证据”,从一开始就不是无懈可击的。比如五角大楼的情报说,“银河号”从大连港出发,正在驶往伊朗的阿巴斯港,就与事实全不相符。可是当时没有人注意这些情节,即使注意到了也不会放在心上。美国人多年来一直在指责中国违反条约出口化学武器,却苦于没有证据,这一回是天赐良机,一定要让中国人难堪。

“银河号”却还蒙在鼓里,一往无前驶入海湾。风平浪静,碧波蓝天。8月的第一天,周围出现异样。一艘美国军舰不近不远地尾随其后,上面标明“六一号”。船员们都说这军舰是来伴随他们一起航行,虽不同舟,却可共济。五十四岁的船长张如德看出不对头。接下来的一天,令人生疑的船只更多了,都在周围海面跟着,都架着照相机,都把镜头对着“银河号”。一架美国军用直升机飞到他们头顶上,盘旋不去,机舱门敞开,一架摄像机伸出来,镜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有如好莱坞电影中的海上战斗。

除了中国,全世界的报纸都在刊登“银河号”的“劣迹”,图文并茂,可是“银河号”上的船员却一无所知。3日上午8时,他们到了阿曼湾,看到陆地,港口近在咫尺,却忽然接到“不能靠岸”的指令。原来这些国家接到美国人的通报,阻止“银河号”进港卸货。张如德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带着善意的船只,挂着星条旗的“六一号”还亦步亦趋跟在后面。直到傍晚,他终于得到指示,把船开到距霍尔木兹海峡约十一海里远的公海上,抛锚待命。现在,“银河号”周围更加热闹,不仅“六一号”跟了过来,而且还增加了“九七五号”和“九九六号”两艘军舰,还有战斗机、直升机和侦察机,绕着船舷飞来飞去,卷起浪涛阵阵,张如德抬眼张望,看出飞机上都是美国军人。

美国人兴高采烈,就像是警察抓住了一个臭名昭着的强盗。他们告诉“银河号”不得乱动,漂在海上听候发落,又掉头找到中国外交部,要求中国政府命令“银河号”掉转航向打道回府。

北京刚一开始有点懵。自从新一代领导人继承大统以来,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就不再像80年代那样从容,摩擦就没完没了。不过,导致两国如此尖锐交涉的突发事件,还是第一次遇到。他们本来缺少经验,又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嘴上强烈抗议,心里有点发虚。二十四个小时以后,中国外交部才做出回应,告诉美国人他们已经全面调查,“银河号”上根本没有那两种东西。美国人当然不信,决心登船检查。中国人同意检查,但却拒绝美国人登船。他们答应把船开进迪拜港,由当地海关与中方一同核查“银河号”货箱。可是美国人现在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他们自己。他们说,没有他们参与的检查全都不能算数。这种要求在中国人看来,乃是一种蓄意侮辱。

事情就这样僵持着,“银河号”进退不得。骄阳当头,海面上没有一丝风,摄氏五十多度,机舱里面就更热了,可是谁也不会到甲板上去透透气,那里被晒得滚烫,不小心把手碰到甲板或者护栏,就会烫起水泡。就这样过了两天,淡水和食品短缺的报告不断传到船长室来,张如德命令船员们停止洗澡洗衣,节约饮食,把午餐的“三菜一汤”改为“两菜一汤”,数量也明显减少。这时候美国人从军舰上打来电话,说愿意给“银河号”提供油料、淡水和食品。看来普通美国军人动了恻隐之心,至少是出于某种善意,可是当日两国政府如此敌视,普通人中间也不免滋生怀疑和仇恨。人的生命当然宝贵,但中国人在某些时刻会将祖国尊严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现在正当其时。张如德严词回答美国军人:“我们不需要!”然后通报全体船员。船员们异口同声地宣告:“决不要美国的一滴油一滴水。”

“银河号”在焦急的等待中漂荡了一天又一天。北京这边,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秦华孙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提出强烈抗议,再三声明自己履行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美方情报是失实的,措辞坚决,但口气始终让人觉得给自己留着余地。一位新华社记者说他当时注意到,谈到“银河号”上是否有违禁化学品的时候,中远总公司的用词相当谨慎,外交部发言人也总不忘记加上“据我们了解”的前缀,如此等等。这让很多同情中国的人都捏了一把汗,也让美国人更加相信自己,决心乘胜追击。五角大楼一位高级官员对中国人说:“我们已经获得确凿的情报,我们决心对该船进行检查。”这就好比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闯进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家里,对她说“你有罪。你必须让我搜查。”看来已经无法找到一个让双方都能顾全颜面的办法。一个对美国从无恶感的中国记者,看到这情形也不免抱怨:“除了自己的情报人员,他们怎么就不相信任何人呢?”

在某种程度上,“银河号事件”也可以说是出于一时误会或者下级情报人员的曲解,纯粹属于技术性质。美国人认定他们的行为有国际公约为根据,从纯粹国际法的意义上来说,这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是从国家间的交往来说,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错误。错误的背后无疑有美国政府,当然它自己有可能是受了五角大楼或者中央情报局某些官员的欺骗。可是,如果美国的执政者不是对中国抱有一种很深的敌意和不信任,过于自以为是,技术性的失误也不致引起这么大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和国会的确是纵容这种充满敌意的行动的。另一方面,中国人如果不是对美国的霸权有着很深的疑虑,脑海里面时时出现一个“亡我之心不死”的敌人形象,也不至于将一个技术性的错误扩大成为一个维护民族尊严的问题。诸如此类的事情在过去曾经无数次地发生,在今后还将层出不穷,甚至掀起更大的波澜。可见一件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是一回事,它背后的国家倾向和民族情绪却有可能是另一回事。

8月26日,也即抛锚公海漂泊二十四天之后,“银河号”终于获准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达曼港。它已经无法回避一场带有侮辱性的检查。检查由中国与沙特的政府代表共同主持,并且限于发往伊朗的集装箱。美国人如愿以偿,得到直接登船的许诺,但却只是作为沙特方面的技术顾问参与检查。经过一场漫长的“拉锯战”,两个国家都给对方留了一点情面,又都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不过,真正的较量还刚刚开始。

张如德指挥“银河号”经过数道关卡进入达曼,惊讶地发现他的泊位已被层层叠叠的集装箱围了起来,中间留下一片巨大的空地。向着海洋的一侧,有沙特的快艇游弋穿梭,有一艘军舰,岸上还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回巡逻。

28日上午,检查组登上“银河号”。所有运送到伊朗的货物都被指认出来,吊出船舱堆在露天场地。现场气氛紧张,好像决战在即。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沙祖康后来说,是“沙特政府代表在中国政府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对“银河号”所载货物进行检查,其实当时的检查者是美国人。“技术顾问”成了真正的主角,全都跃跃欲试,身着沙漠迷彩服,手提检查仪器,个个显出既精湛又忠诚的职业精神。天气很热,船舱里摄氏六十五度,美国人已经汗流浃背,却还要钻到箱子底层,趴在地上一一核对,已经气喘吁吁,仍旧不肯罢手。可是在中国人眼里,这一切优秀品质都成了令人厌恶的挑衅———这些美国人必是抱定了让中国人难堪的信念,才会如此卖力。

夕阳西下的时候,运往伊朗的二十五个集装箱已经全被打开,可是除了建筑材料和固体染料,没有要找的东西。美国人大失所望,但还没有想到去检讨自己的情报。马克尤姆(他是美国驻沙特使馆参赞,现在也是检查组里美国政府的代表)反复思考事件的整个过程,觉得上了中国人的当:这些狡诈的中国人要求“只检查运往伊朗的货物”,可是他们在海上漂了那么多天,一定有足够时间把“赃物”转移到别的地方。华盛顿显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给马克尤姆发出新的指示:查看所有发自中国的货箱,还要查看任何一个有疑点的和装着化学制品的第三国货箱,又提到两个货箱最有嫌疑,箱号为CSAQ3101和CSAQ3102。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