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牛奶可乐经济学 > 第7章

第7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 艺伎浮世绘 相公的元宝 推倒拜金女 郎咸平经济论文76篇 三圣天下 与佛低语 死神之翼 当铺 第七脑域

为什么常规不适用了呢?自认为能抢先捞上一笔的人信心百倍地做了解释。比方说. 20 世纪 90 年代,不少牛市分析师声称传统定价公式过时了,因为互联网改变了游戏规则。靠着 B2B 电子商务,一些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了 30 % ,所以,毫无疑问,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可时至今日,人们意识到 ——其实当时也应该意识到,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率先采纳新技术的公司,会继续借此获取大量利润.可是,和过去一样,一旦竞争者也采用了同样的技术,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所以,抢先使用牛生长激素(能使牛的产奶量提高 20 %)的奶牛场,在短期内获利颇丰。但随着激家的广泛使用,提高的产量带动牛奶价格不断下挫,从而降低了利润率。

同样的利润曲线,最终也体现在纳斯达克股市中提供新技术的那些公司身上。 B2B 电子商务组织或许确实让制造商省下了上千亿美元。可采用新技术的公司,跟奶牛场一样,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于是节约下来的成本并没有变成更高的利润.只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提醒我们,要小心提防那些太过美好的机遇 ― 因为太美好了,反倒不像是真的。它预言了 2 000年 3 月纳斯达克的大崩盘。若将它和成本效益原则用到一起,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寻常市场上较为普通的模式。举个例子,就让我们想一想产品的售价问题吧。

由于人们的品味和收入各异,他们购买任意一种产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可诚如亚当 · 斯密在《国富论 》 一书中所说,从长期来看,产品的价格不应当超过其生产成本。否则,盈利机会必会诱使竞争对手进人市场。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供应最也会增加,最终拉低价格,逼近成本。

可是,不同的买家为本质上毫无二致的产品和服务支付大不相同的价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它们似乎有违上述“没有的免费午餐”原则。为什么其他卖家的竟争没能把所有价格拉到同等程度呢?我们在第 4 章举的例子会直接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眼下,我们不妨暂时这么说,在很多市场中,竞争的确把价格拉到了同等水平。

比方说,在有限的范围内,黄金的售价,纽约跟伦敦一个价,卖给企业高管和卖给小学老师,也都是一个价。假设说, l 盎司黄金在纽约卖 800 美元,在伦敦卖 900 美元。那么,有人可以在纽约买上 1 盎司黄金.转手在伦敦卖掉,立刻就赚了 100 美元。“一价定律”(其实它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的翻版)指出,两座城市之间的黄金差价,一般不会超过两地之间的运输成本。

“一价定律”最适用于竞争极度激烈的日用品和服务市场。大致来说,在这些市场上,无数的供应商贩卖着高度标准化的产品。黄金市场便是一个经典例子。黄金是高度标准化的日用品,而一旦出现盈利机会,新公司也相对容易打入这个市场。

强化“一价定律”的是套利(无风险地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可能性。要买一磅标准食盐,由于支付能力较高,富人或许比穷人愿意多给些钱。可食盐的价格对所有人都一样。“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即便卖家们联手向富人们卖高价,穷人也会从中作梗。他们按穷人的低价买进食盐,再把价格调得比盐商卖给富人的盐价稍微低些,转手卖给富人,从中获利。随着想靠这种做法小赚一笔的穷人越来越多,差价也越来越趋近于零。

经济学家的供求模型,本质上讲的是无形的市场力量,决定着某种产品产量多少、售价几何。对特定产品的据求,是衡量有多少人愿愈买它的一种尺度。换言之,它概述了人们购买该产品后,感觉自己获得了多少利益。只要人们觉得物有所值,就会不断购买一种产品。它的总体模式是:一种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需求徽也就持续一下跌。

特定产品的供应量,则是有多少生产者愿意提供该产品供出售的一种简明尺度。只要产品售价不低于边际成本(生产最后 l 单位产品的成本),生产者就会不断提供该产品。这是基本的供应原则。从短期来看,边际成本随着一单位产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一结果,部分原因在于“低果先摘”原则,它认为:最先利用最佳机遇,总是最好的)。所以,从供应方来看,总体模式是,商品售价越是上涨,卖方越愿意多卖。

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平衡价格,也叫做市场清算价格。

虽然每天市场上都有无数的信息轰炸着我们,但供求关系模型却能施展神力,从中提取出有序的模式。

由于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供应方和需求方实现平衡时才出现的,那么严格地说,要解释价格或产盆波动,光看供应方或需求方都是不正确的。然而,在一些案例中,把重点放在卖方(或买方),我们也可以理解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下面这几个例子描述的现象,主要是交易需求方(买方)带动产生的。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捉供免费花生米?

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成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健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 ― 酒精饮料 ― 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走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康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为什么很多电脑创造商免费提供市价超出电脑本身价格的软件?

如今,人们的买一台新电脑,一定会发现硬盘上不只装着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还包括录新版本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幻灯片、电子邮件、音乐和照片软件,当然还有最新版本的病毒防护软件。为什么厂商要免费附赠这么多软件呢?

软件用户很在意产品的兼容性。试想,要是科学家或者历史学家合作开展一个项目,倘若他们都使用同一个文字处理程序,任务会简单得多。同样,要是企业主管跟会计使用同一套时务软件,那她报悦时的日子就轻松好过多啦。

另一个相关考虑是,很多程序,比方说微软的 Word ,掌握起来有些麻烦。用熟了这套软件的人,往往不愿另外再学别的同类软件,哪怕后者从客观上来看更好用。

这就意味着,拥有并使用特定软件的好处,会随着使用者人数的增多而提高。这一不同寻常的关系,给最流行的程序厂商带来了难以估责的巨大优势,并使得新程序很难打入市场。

意识到这一模式之后,直觉公司( Intuit Corpation )为电脑制造商免费提供它设计的个人财务管理软件Quicken:电脑制造商当然愿意为生产出的电脑预先安装这一程序,因为它增加了新机器在顾客眼中的吸引力。伽 Quicken很快成为个人对务管理程序的标准。通过免费赠送软件,直觉公司推动了市场,为后备产品创造了巨大的需求,比如 Quicken 的升级版本、后续版本等。如此一来,直觉公司的个人税务软件 TurboTax 和 Macintax 也成了税收筹划程序的标准。

有了这一成功榜样的激励,其他软件开发商也跳进来要求分一杯羹,,据传言,有些软件开发商甚至付钱给电脑生产商,要他们安装自家软件。

为什么一扶手机只卖 39.99美元,为该手机买一块领外的电池却要 59.99美元?(谷天心)

在有些地方,要是你跟移动运营商 verizon 签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该公司就会以39.99美元的超低价,卖给你一部摩托罗拉 v120e 型手机。但要是你想给这部手机多买一块电池以备不时之需,那端要出 59 .99美元。为什么备用电池卖得比手机本身还贵呢?

手机使用的可充电锂电池,制造成本很高。所以,更叫人好奇的问题大概应该是,为什么手机卖得这么便宜。答案藏在移动运营商独特的成本结构当中。这类公司的大部分成本,是与铺设网络有关的固定成本一一修建基站,获取相关执照等等。这些成本,和广告支出一样,不会随着他们提供的服务量而发生变化。不管移动运营商花多大的功夫吸引顾客,这部分成本始终不会消失。

假设说一般性服务合约的月费是 50 美元。

目 录
新书推荐: 一觉醒来三年后,七零长姐凶又甜 猎户家的神医辣妻 拍戏,获得超能力 火狂记 帝国精英 鬼灭:氪命变强你管这叫雷呼? 听懂兽语后,我扛麻袋进山捡钱 醋缸打翻,被病娇大佬宠成小废物 惊天大太监,转生文学少女 穿成KING?开局直面疫苗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