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 1)
筱月桂补充说:“这个丈夫呢是个势利鬼,那个恶少最好是个白相人,准备把跟她私奔的少奶奶卖给妓院。”她也为这样的改编前景激动起来,直接让人从洋戏改写,这是她从未做过的事。“你看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拿出来?词还要配得上曲,你先写了我们再试。”
“我rì夜赶吧。”刘骥说。
他的余音未完,筱月桂马上要讲报酬,他是来说戏的,不是编戏。她问,如意班跟你签个约,从戏园那儿分得的票房收入一成做你的润笔,怎么样?
刘骥觉得马上谈钱,不像文化人,正在推让,心里却估算,觉得这数字可能不会大。
看到他脸上的犹疑之色,筱月桂就说:“这样,让刘先生担风险,不好。如意班给先生一次性稿酬吧。只要唱词写得上口入调,一次给先生五百元酬金。”
刘骥一听,高兴之极。当时一个名教授年薪二百已令人艳羡,他才二十出头一点,从来没有碰过这么多钱。
这天刘骥满载而归,觉得筱月桂真是个豪爽的老板。如意班聘他做文学顾问,给如意班开化开化头脑。每星期讲一次西洋名剧,什么《茶花女》之类。加上五百元买个尚未写的改编剧本《少奶奶的扇子》,简直从天掉下一个金馅饼,他喜出望外。后来,他为这一笔“高额”酬金懊悔不已,此剧常演不衰后,“一成”之数不下数千。既然是他选择谨慎,倒也无法诿过于人。
只是,打这之后,他与说话做事大方爽快的筱月桂成了朋友,几乎全职为如意班做演出“艺术监制”。申曲这个本地乡巴佬剧第一次有了剧本和导演,并且用了新式布景,特地请了灯光师,变化灯光色彩,面目一新,美称为“上海歌剧”。
报纸大标题:“少奶奶醉倒上海滩”,说筱月桂领导申曲革命,母女秘密不破,夫妻情意未离,新奇情节剧爆满一百天。
筱月桂堂皇的单人大化妆室,堆着千姿百态的花篮,这时电话响了,她说:“我不接。”
李玉过来,拿起桌上的电话,一听对方说话,忙盖住话筒,转过脸来:“小姐,是黄老板。”
筱月桂手里是粉扑,头发上夹了不少东西,只能让李玉拿着话筒,她声音甜蜜蜜地说:“老头子呀,这个新戏你至少要来捧一次场,肯定让你满意。知道——你忙你的吧,我晚上就直接回家。当然想你,一睁开眼睛就在想了。”
她挥挥手,示意李玉拿开。
她知道黄佩玉只是客气打电话,他对她新鲜劲已过去,开始虚与委蛇。
第十四章
康脑脱路是沪西最漂亮的马路之一。公共租界大部分成了上海的商业金融及工业中心,也保留沪西的部分地方仍作为住宅区。康脑脱路两边,几乎皆是梧桐树互相交接,树阴密盖,车辆不多,行人更少。
两年前搬进54号,筱月桂看中的就是这房子周围安静。住进来后,她就让秀芳去买了二十二株白玫瑰,种在前后院空地,说是等到她二十三岁时,看这花信如何?
今年筱月桂二十四了,玫瑰全活了,而且过了春天,长势极好,开了许多花,花蕾并蒂,有的枝蔓往墙上窜,比起去年,开得更有形有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