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与众不同(1 / 1)
“李大人,我……”王嫣问,“我失踪的事有没有上报?”李大人笑笑说:“放心吧,你就安心的参加会试,带她去吧!”一位礼部官员领着王嫣回到她的房间。
“请考生入内。”礼部官员的一声,所有应考者都走进所谓的“格子”里,提笔埋头写起来,应考者们正全神贯注的写着试卷,考场内没有声音,只有各个监考官来回走动的沙沙声音。这些应试者的样子真是各有不同,有的咬着毛笔头思考问题,有的正文思如泉,把写好的答案写在试卷上。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已不能形容他们的神态,有的因为想不出答案而双眉紧锁,有的为大功告成而欣喜若狂。
李大人一一从他们面前轻声走过,他看到心烦气躁眉头紧皱和自满的考生就摇摇头,看到表现出自信的考生便投向赞许的目光,不过这只是李大人对这些考生的第一印象,最后还得靠他们自己的努力。
当李大人走到王嫣面前时,他停止了脚步,李大人打量着王嫣;她着一身素衣,小手紧握着毛笔,双眼盯着试卷,一脸的严肃样子,字迹隽秀、文字如流水般倾泻在宣纸上。
李大人大概是忘了神,站在那里好久,王嫣也没有注意他,只是专注于考试。时间渐渐久了,有的考生虽写好了试卷却像没事人似的,坐立不安;实在坐不住提前交了试卷,接着就被“赶”到了另一个考场。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的项目为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相同。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很幸运,因为王嫣字迹隽秀,文笔犀利,论述精道而被录取成为“会元”。会试揭榜后,中式进士必须于下一年应殿试。
在地方栈的应试者家人知道后,他们都死死盯红榜,待到发榜官员读完后,整个地方栈都沸腾了!清源已经激动得要哭了,但彩儿却先哭了起来,其他落榜之人的家人只见他们将纸条狠狠的砸向桌面,然后起身黯然离场!王谨年和王夫人在王府也很快知道消息,他们也喜极而泣。
殿试是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在朝廷举行,又称廷试。因为是皇帝亲自出题,所以考核会试中选中之人,最后由皇帝钦定排名。这样,既是要区分个人的水平档次,又要把蒙混过关不学无术之人逮出来。
到了下一年春,应试者们在皇城过完了新年,紧接着就准备殿试。
应试者们着统一服装分批进入皇宫,试前须复试,在到紫禁城内的盛和殿应试。到王嫣进入殿内,她一直在想象皇帝是什么样子。她低头跪下叩拜,抬头一看。
皇帝穿一身黄丝面儿白狐青白朝袍,腰间系一条玄色麻带,黑狐皮缎台冠上的东珠和红结是摘掉了,沿帽勒着一条雪白的缎带。浑身上下修饰的毫不拖泥带水,两只黑得深不见底的瞳仁静静地注视着殿中众人,一声也不言语。虽然皇帝年龄不大,但是若大的盛和殿中立即充满了一种冷峻威压的气氛,所有的人都深深扣下头去。
王嫣的心里“咯哒”一声,让她没想到的是皇帝突然懒散下来,背倚着龙椅开始问王嫣,王嫣倒是很冷静地一一回答出来。整个对话中,皇帝都是仔细看着王嫣,这次国考中唯一一个进入殿试的女子。
“你芳龄多少?”皇帝问。“回禀圣上,臣芳龄十六。”皇帝眼前一亮,说:“哦?与朕年纪一样,真是冰雪聪明。”策问之后是颁发策题。
殿试只考策问,然后颁发策题。在偏殿内王嫣跪坐在桌前,王嫣策题是评说一下当今的南腾国。王嫣笑了笑,她平时对于民生的问题颇为研究,再加上父亲在朝廷做官,虽然官职很低,但也让王嫣对这个国家有了不少的了解。
殿试过后,应试者被带回礼部听后宣旨。改由读卷大臣密议,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两千字左右,但是有书写格式和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试只一天,经过多重阅卷后才可收存。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加不同记号,得圆圈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圆圈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由皇帝亲自授职。二、三甲进士授职入官,还要在盛和殿再考试,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官职。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结果很明显,王嫣是状元,她是女子乃至历届考生中唯一“三元及第”。李大人笑着满意地说:“嫣儿真是一枝独秀啊!把其他人都远远甩在了后面。”“恩师说笑了,嫣儿只是碰巧而已。”“状元公真是谦虚了。”礼部官员说,“您还是准备一下吧!”
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旧时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中状元前后的境遇: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王嫣渐渐地步入了朝廷,这个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