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锦缎金丝缕披风(1 / 1)
宝玉听黛玉抚琴,只觉亲切悦耳,那缭绕的余音,分明让他有似曾相识之感,可细细想来,自己却从对音律可谓一窍不通,可为何黛玉抚琴,自己所感就那么截然不同呢?
黛玉今日抚琴,也很尽兴,不觉间竟弹奏了十余首,只觉得手酸方才停下。见宝玉痴迷的样子,不由问道:“宝哥哥,你听得如此入神,看来对音律很有造诣,为何不指点妹妹一二呢?
宝玉赧然一笑道:“我的好妹妹,你可不要让我班门弄斧了,我连个琴谱都看不懂,更何谈指点二字?妹妹还是不要觉得是对牛弹琴,我就心安了。”
黛玉笑道:“哥哥言语也太妄自菲薄了,谁人又是生下来就会弹琴的,哥哥若喜欢,明日起我教哥哥便是了。”
“又要教什么?不好好读书,竟在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上下功夫,仔细你父亲问你!”忽然门外传来了王夫人的声音。雪雁忙去帮忙打帘子,见王夫人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玉钏
宝玉见状,慌忙立起身来,说道:“母亲来了,孩儿并没有学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方才不过听妹妹抚琴呢!林妹妹也真是了得,琴技高超,我看姐姐的琴技都要逊色她三分呢!”
王夫人却冷哼一声说道:“琴弹得好本就是女孩子的本分,不然一个大家闺秀,连抚琴都不会,日后出嫁还不让夫家笑话死?再者,你一个大家的少爷公子,没的总在女孩子跟前厮混什么?倒惹了不少脂粉之气,越发的没出息了!”
这王夫人本来一向器重自己的大儿子贾珠,只可惜她命运不济,一向她引以为豪,能为其光耀门楣的贾珠却不幸早亡,她也不得不把希望寄托于宝玉的身上,偏偏宝玉却处处不得她的心。故而,她找准机会就要敲打一番,天长日久,宝玉心里对她既怕又怨。王夫人说了这一大篇话,也不敢说半个字,只是低头默默站在那里。
黛玉又是何等聪明,她岂能听不出王夫人这是在指桑骂槐,借机奚落自己,然自己是个小辈,只有让长辈说的份,若要还嘴,势必更让王夫人得理。故而,在一旁只是淡然微笑,丝毫也不恼怒。还谦恭地说道:“舅母别生气,宝哥哥方才还跟我说要好好读书,莫让你失望的话呢!我不过一时手痒,心血来潮抚琴几曲,哪里就像宝哥哥说的琴技高超呢?倒是舅母您呀,我听母亲说,你的琴技堪称一流了,可巧,您就来了,这样吧,也让我这个做晚辈的开开眼界,好好的向您学习一番,免得日后为人家笑话了去!
黛玉这一番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话语,说得王夫人无可奈何。她哪里会抚琴呢?黛玉这一番话,分明是让她难堪,可又让她恼怒不得。少顷,方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到底是我那贾敏妹子能干,养出这么水灵俊逸的丫头来,说出话真个比黄莺鸟还好听呢。”
黛玉听她如此说自然知道她是怕难堪自己找台阶下,自己也不必再多说什么,故而谦然一笑,端起紫鹃奉上的茶碗,走到王夫人跟前敬献而上,说道:“外甥女在这给您奉茶了,黛玉远离父母,年纪又小,初入外祖母这样的大家,少不得舅母多多教导,难得黛玉与元春姐姐并宝哥哥这么投缘,您就只当黛玉是你的闺女吧!”
王夫人没有料到黛玉竟有这番言辞,一时倒不知如何应答,须臾才说道:“我是你的亲舅母,岂有不疼你的道理?日后你这个没出息的哥哥若欺负了你,你只管告诉我去,舅母一定替你出气,得了,今也不早了,我也要回去了。”说完,叫身后的玉钏将锦缎金丝缕风衣捧了过来,“这是我的陪嫁之物,据说是新罗国上供之物,由当今圣上又赏赐给我们王家的,今日见了外甥女如此可人,就把它赠与你,当做见面礼吧!”
黛玉也不推辞,遂令雪雁接了过来,委婉说道:“多谢舅母爱惜甥女赐予披风,明日黛玉自会奉上回谢之礼,天色不早,还请舅母早些歇息去吧!
王夫人便起身朝外走去,回头又对宝玉说:“你还是多收收心的好,明日好好和先生学那实用的学问去,再这样的不长进,真叫我白养了你,还愣在那里做什么?你不歇着还不让你林妹妹歇着不成?
黛玉道:“宝哥哥还是早些回去吧,误了明天做学问妹妹可担待不起!“说罢,起身将他们送出门去。
待黛玉送完回屋时,雪雁和紫鹃已把被褥铺好。雪雁说道:“这个二太太是怎么了?姑娘并没有得罪她呀?阖府上上下下没有不喜欢姑娘的,偏她阴阳怪气说出那么多风凉话来,打量人都是傻子听不出来呀?
紫鹃正拿着安睡香在床周围熏香,听言说道:“妹妹也奇怪不得,咱们家的这位二太太原就是个厉害角色,下人们没有不惧她三分的,你没见跟着她身后的玉钏一幅低眉顺眼,战战兢兢的样子吗?我们这些下人敬她远之便好了,不过今天说来奇怪,她为何那么大方送姑娘如此贵重的披风呢?”
紫鹃道:“是呀,我拿来瞧瞧,看看到底是什么稀罕之物。”
黛玉道:“罢了,罢了,不过一件披风,只是产地特殊些而已,何苦为这个劳神,你且把它放在箱子里就是了。倒是明日叫赵妈妈拿出咱们随身带的银票,到街上买些贵重的礼物回赠于她倒是正经。”
雪雁依言将那披风放入了箱底,紫鹃侍候黛玉简单梳洗后,黛玉便安然就寝,紫鹃和雪雁自向外间屋歇息。
再表王夫人回到自己房间后,心中豁然舒畅,暗暗盘算,这会黛玉你可是难逃我的手心了,各位看客要问却是为何?原来那玄机出在那件披风之上。原来这件披风在上个朝代,就由新罗国敬献给了当朝皇上,皇上又把它转赠给了自己最为宠爱的一个妃子。这个妃子不仅容貌绝色,还能歌善舞,不知博取了皇上多少宠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必将遭百万嫉妒于一处。这个妃子自然也成了后宫包括皇后在内的所有嫔妃嫉恨的众矢之的。有一年,边疆外敌来犯,皇上御赐亲征,于是,后宫的众嫔妃便联合起来,施毒计害死了这个妃子,可怜这个妃子当时已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当时她死的时候,就披着这件披风。
皇上回来后,发现宠妃已死,悲痛欲绝,但是却又无可奈何,第一,皇后的父兄手握兵权,动她不得。第二,皇上没有抓住真凭实据。皇上只能每日看着这件披风睹物思人,泪流满面。有一位神仙怜悯这位痴情的皇帝,便现身告知皇上如何惩治那些害人凶手,并在那件披风施了咒语,然后让皇上将披风逐个转送给皇后和嫔妃。那些嫔妃无疑都是爱慕虚荣之辈,接到皇上赠的披风就都迫不及待地穿上展现给皇上看,然后不出半年就都一一得了怪病死去了。
这时,皇上觉得大仇已报,就不想再把这件披风留在身边,就让一个宫女将它送到了民间,后来辗转到了王家人的手里,在王夫人出嫁前,她的母亲把这件披风送与了她,并和她说起了这个传说。嘱咐她千万要把披风压在箱底,绝不能穿在身上,否则就会有厄运缠身。现在,王夫人就想把这些厄运由这件披风带给黛玉,她料想黛玉年幼好奇,必会将披风披在身上试穿,那是她岂不是如愿以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