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百花节林府阖家去赏花(1 / 1)
阳春三月,正是万紫千红、百鸟齐鸣的美好时光。而姑苏城里正逢召开百花节,因而较之往日就更为热闹些。这日清晨,许多花商就拿出自己的看家之宝纷纷摆上街头,去与他人家的花儿媲美,都希望自己养的花夺中花魁。
姑苏城内有一赫赫有名的林家,主人名唤林如海,乃是前朝的探花,当日金榜高中之时曾得到皇上的大力赏识,年轻时也曾任过朝廷的要职,只唯有子嗣不旺,待到四十岁上方有了一个女儿取名黛玉,三年后又得了一个儿子取名卓玉,因疲于朝廷的一干事物,故向皇上递了辞呈,一家人便落住在这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之地。
林如海的夫人贾敏乃当朝荣国公之女,出生名门,家世原比林家显赫,加之又是容貌倾城,才艺过人,所以当年贾敏行过及箆成年之礼后,京城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风流公子慕名前来求婚。因荣国公膝下只有她这一个女儿,荣国公和贾母都十分偏爱于这个小女儿,故而没有父母包办,而是凡事都依从了贾敏。
贾敏不仅才貌出众,见识更是与众不同,所来求婚者不问出身高低,皆要看才学如何。所来之人定要通过她的三关考试,只可叹求婚者众多,然过得一关者就为稀少,过得两关者就更是寥寥了。此考婚之事在当时也传为了一段佳话。
正在众多求婚者屡试不爽之时,适逢朝廷的大考。林如海高中了当朝的新科探花。他不仅才高八斗羡煞人,相貌更是出众赛潘安,在打马御街行高中庆祝会时,也不知勾去了多少千金小姐的芳魂。说来也巧,贾敏虽为大家闺秀,却也性格活泼生性喜好玩耍,当日也偷偷地和丫鬟灵秀上街看热闹,刚出了门口几步,正赶上林如海的马儿从此经过,就在那四目相对的一瞬间,贾敏的一颗芳心就忽的乱跳起来,而林如海也对贾敏一见钟情。当时若不是碍于礼法,他们或许早就倾诉衷情了。当时,林如海是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而去,贾敏毕竟是个姑娘家,心里虽也想看,但又不敢看,只是默默地低着头,把一张俊脸羞得通红。一时等待游行的队伍都过去了,这才慢慢把头抬起,不由得一声长叹,全无了逛街的心情,一颗相思的种子就这样深深埋在了二人的心中。
二人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第二日林如海便派了媒人携贵重聘礼登门求婚,荣国公和贾母见林如海如此仪表出众,且又是新科的探花,心里都十分喜爱于他。贾敏知道了自然更是喜出望外,然而依旧还是拿出了自己那套三关的考题,心道:“我且要看看你这个新科探花是不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贾敏出这三套考题可谓也是煞费苦心,第一套题考的是应试者的才学;第二套题则考的是应试者的修养;第三套题考的是应试者的人品。只有三关都能通过者方是真正的盖世英才,才值得她贾敏托付终身。
这林如海不亏是新科的探花,更是没有让贾敏失望,轻轻松松地就过了三关。当下见促成如此美满的姻缘,荣国公和贾母真是欢喜异常,因而马上便着人选了黄道吉日,择日替她们完了婚,当时婚礼声势浩大,简直不逊于皇室嫁公主。
今天幸逢百花节,林如海萌生了到街市游玩之念,遂与贾敏商议道:“夫人,你看今日春光明媚,正是踏青的美好时节,咱们一家上街走走可好?”
贾敏温柔地看了夫君一眼道:“也好,正好可以领黛玉和卓玉见见世面,开心开心。”
夫妻二人正叙说着,门外就传来一声脆生生的呼唤:“娘,今天外面好热闹呀,我们能不能出去玩耍一番哪?”
林如海看着夫人笑道:“你瞧瞧,到底是一家人,都想到一起去了。”说罢,就走到了门口,掀开了门帘。黛玉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灵秀领着黛玉的弟弟卓玉。黛玉今年虽然才刚满十岁,但已然是一幅闭月羞花的容貌了,只是身材略微羸弱了些。虽如此但也不影响她活泼开朗的天性。
林如海笑着对女儿说:“我和你母亲正商议此事呢!”
贾敏接过话头说:“是呀,我们一家人都有此意呢!”
“我也要去,你们干什么可不要丢下卓玉呀!”一旁的卓玉也奶声奶气地说。卓玉今年刚满四岁,长得天庭饱满、地阔方圆,虎头虎脑,煞是惹人喜爱。身体看上去到比姐姐强壮不少。
“自然要带卓玉去呀,到哪里也忘不了我的好弟弟卓玉呀!”黛玉说罢,就走过来疼爱地抱了抱弟弟。
林如海道:“夫人你也收拾一番,我出去让林中准备车马去了。”
贾敏回说道:“夫君你且先去吧,我和灵秀这就赶快收拾,一会我们在前厅等候你。”
说罢,林如海夫妻二人便各自准备去了。黛玉便拉着弟弟向前厅走去。
刚走出门,迎面碰上了捧着药碗的雪雁,雪雁小黛玉一岁,是一个孤儿,两年前和父母从山东逃荒到姑苏城,父亲给人打短工,却不幸在一次意外中摔死,母亲悲痛欲绝,又染上了重病,当时她们母女欠下旅店房费,被店主赶出门外。在一个雨夜里,雪雁的母亲就这样在饥寒交迫之中带着对女儿深深的眷恋和不舍,追随雪雁的父亲于地下了。留下雪雁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雨夜中几乎流干了眼泪。也是从这一刻起,只有七岁的雪雁似乎一下子就成熟起来,天亮以后,她擦干眼泪,头插芦苇,卖身葬父。
那日清晨,恰巧林如海办事从此经过,看到这一可怜场景,不由泪湿双目,当下就掏出银两,派人找了最好的棺木,厚葬了雪雁的母亲。雪雁见遇到了如此的大善人,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道:“多谢大恩人葬母之恩,此生就是当牛做马也要报答恩人的大恩大德。”
听她如此说,林如海的心中更觉难过,连忙扶起她来问道:“孩子,我替你葬母本是举手之劳,不值得你这样的,你还有什么亲人,不如我雇辆车送你去。”
雪雁听罢,更是泪如雨下,颤声说道:“父亲故去,母亲已亡,雪雁我在世间再无一个亲人了。还务请恩人收留我吧,别看我小,我什么都会干。”说着,就又要下跪。
林如海慌忙把她拉住说道:“孩子,如此你就和我回去吧,但切莫提侍候人的话,我有一个女儿,年纪与你相仿,你只管叫她姐姐,你陪她一处玩就好了,我带你回去,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就这样林如海把雪雁领会了家。贾敏见雪雁虽出身贫寒之家,却长得相貌端正,聪明伶俐,最难得小小年纪就懂得报答别人的恩情,故而心里也是十分喜欢。再说黛玉,因弟弟年纪太小,不能和自己玩在一处,见了雪雁便十分开心,从心底把她当成了妹妹,吃住在一处,还经常教雪雁识字,念诗。而雪雁见林家人把自己当成了亲人一般看待,心里的感激之情更是无以伦比了,只是孑然一身无以回报,因见黛玉身体羸弱,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黛玉的身体调养好,故而闲暇之时总是研究药典,有时还问讯来到家中为黛玉诊治的郎中,偏生她这方面极有天赋,再加上她的刻苦钻研,只两年多的光景,她就小有一套心得了,这不,又为黛玉奉上药来了吗。
偏偏黛玉最烦吃药,只是一味地嫌苦,见雪雁又来了,不由皱眉道:“好妹妹,今咱们出去玩,就放过我这一遭可好?”
此刻,雪雁到像个老成的大姐姐了,她正色道:“不可以的,小姐,(她一直坚持这么喊黛玉,天长日久,黛玉见扭她不过,也只好随她去了)这药是一定要吃的,不然等到了雨季,你的咳嗽的痼疾又要犯了,好小姐,听话,药虽苦,可吃过药,我这里有我自己特制的蜂蜜梅子呢,小姐含了,马上就不觉得苦了。”
“姐姐羞,姐姐羞哟!这么大了,吃药还怕苦!呵呵!”一旁的卓玉拍着一双小胖手,嘻嘻地笑了起来。
黛玉朝弟弟吐了吐舌头,便接过药碗一饮而尽,喝罢接过雪雁递过的梅子含在嘴里,立刻觉得一股蜜香涌向舌尖,药汁的苦味果然就荡然无存了,可见是雪雁真是费了不少的功夫呢!心中自是感激不尽,因向雪雁笑道:“好妹妹,有你这个好郎中,我明想不好都难了!”
“阿弥陀佛,小姐要是真能去了那个病根,让我怎样都乐意,就是…。。”黛玉知道她又要说什么,急忙捂住了她的嘴说:“好好的,又说这个,在这样,我就不理你了!”
雪雁也笑了,说道:“好,那我就不说了,对了,小姐你说今天要出去玩,不如我帮你换套漂亮的衣服吧!”
黛玉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水红描花袄和淡绿荷叶裙,笑道:“费那番事干什么,这身衣服不就很好?”
“对呀,我姐姐穿什么都是极美的!”卓玉瞅着黛玉一本正经地说。说罢,瞟了雪雁一眼又说道:“雪雁姐姐也不用换了,你这样也是很好看的呢!”
一番正经的话,被他这童稚之音说出来,忍不住逗得雪雁和黛玉呵呵笑起来。
三人正笑着,贾敏和灵秀走了出来,贾敏道:“什么事,惹得你们这么高兴?”
“我笑弟弟,小小年纪就会奉承人了!”黛玉止住笑声说。雪雁便把方才卓玉说的一番话重复了一遍。贾敏和灵秀听了也觉忍俊不禁了。
这时,卓玉却纳闷了,摇着母亲的手问道:“娘,什么是‘奉承’呀,是件很好笑的东西吗?怎么你们都笑了?”
贾敏便伸手抱起儿子说道:“是呀,等卓玉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走吧,你父亲已经在等我们了。”
说罢,几人便走出内宅奔前厅而去,林如海已经在那里等候,一家人便高高兴兴坐车游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