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 > 第12章

第12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苹果冒险5 苹果冒险6 到底能有多爱你 重生法海 异世之逍遥修神 傲气凛然 超级囚徒 秦时明月之焚书坑儒 秦时明月之始皇之死 [skip+黑篮]信仰与光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我们强迫症朋友出发点都是好好的活,但我们做的却是自以为有意义的无意义事,而做这些事情的结果就是使我们越活越糟糕。这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的事情。去渴求确定性就是无意义的事情。对于我们强迫症而言是:想好好活→做自认为有意义的无意义事情→活的更糟→更想好好活→做更多自认为有意义的无意义事情……就是这样我们在强迫症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就必须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放弃对确定性的要求,学会在这种不确定状态下生活。要坚信,别人都在这种不确定状态下生活着,而且生活得很好,所以我们也可以在这种不确定状态下生活,也能生活得很好。

审判工具九:如果没有证据和信息能够证明或者提示我们没做好,那么我们就是做好了

上面提到很多事情是无法百分之百确定的,但也有一些事情还是可以确定的。我们的问题是不仅仅要求确定性,而且还会怀疑已经确定的事情是不确定的。比如说锁门、关电源这类的事情,其实我们检查一次就可以确定了。我们是否在不知道的时候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不需要去一遍一遍地回忆和检查就可以确定是没有做的。而我们就是对这类已经确定的事情还是要表示怀疑,还是要进一步地确定。现在我们需要学会一种新的判断方式:如果没有证据和信息能够证明或者提示我们没做好,那么就是做好了。

比如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们刚才把小孩弄死了,我们没有看见小孩、没有听到小孩的哭声、没有感觉到小孩的反抗、没有记忆自己做了这些动作,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息提示我们做了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坚定地相信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再如,没有任何信息提示我们丢了东西,我们没有发现自己少了什么,所以就不必在刚才待过的地方或者路过的地方反复检查;同样,我们检查过一次之后没有任何信息提示我们门没有锁好,那么就说明门已经锁好了。其实这种无缘无故的怀疑和担心是强迫症的症状,是大脑发出的错误信号和感觉,都是虚假空的,我们不能被这种错误的感觉牵着鼻子走。

附:检验证据表格(在第一列写出我们的一个担心,在第二列写出支持我们这个担心是事实的证据,在第三列写出反对我们这个担心是事实的证据。第一列是示例。)

我的怀疑 支持的证据 反对的证据

我怀疑被针头扎到了 无 我没有看到针头。

我没有感觉到疼。

结论:

3、2、5强迫症第五宗罪:过度道德罪

我们强迫症朋友还有一个显著的性格因素就是道德感太强,认为我们只能有某些想法而不能有另外一些想法。认为我们只能有积极的、健康的、美好的、善良的、孝顺的、符合道德标准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想法,而不能有消极的、不健康的、丑恶的、下流的、邪恶的、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想法。一旦出现这类不好的想法,我们就认为自己不好,不道德等等,从而引起我们的焦虑,进而我们就会想尽办法来控制这类想法的出现。

比如我们见到亲人或者朋友出现性的想法或画面,就会认为自己太龌龊了,怎么可以有这样违背伦理的想法呢?看到自己的孩子想从窗户扔出去或者想伤害他/她的想法,我们会自责,认为自己不爱孩子,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认为自己是邪恶的。看到新闻里一些车祸的报道会联想到自己亲人死亡的场面,不仅觉得这很可怕而且还认为自己这样想是不孝顺的,自己对亲人不该有这类的想法。等等。

审判工具十:想法的出现是不可控制的 对想法的看法是可以控制的

强迫思维具有闯入性,就是说这些想法是不会事先和我们打招呼的直接闯入我们的大脑。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想法的时候,这些想法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面了,已经是现在完成时了。从这点来说,我们是无法之前控制这些想法的出现的。所以就不要在控制这些想法出现的方向上浪费精力了,因为我们根本做不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些想法出现之后如何去看待和对待它们。人的大脑是宇宙间最复杂的事物之一,由140多亿个脑细胞,每秒钟可以发生10万次的生物化学变化,任何想法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想法,是我们之前无法控制的。既然是无法控制的就不要再试图去控制这些想法的出现。但我们对这些想法的看法是可以控制,就是说我们如何看待出现的这些想法是可以控制的。

审判工具十一:想法不具备道德评判价值

上面提到了对这些已经出现了的想法如何看待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之前一直用道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想法的,给这些想法贴上了很多负性的标签。这里我们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真正使我们焦虑的并不是这些想法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想法的看法决定了我们是否焦虑、自责和恐惧。所以,治疗的目标不是去消除这些想法,也不是尽力去不让这些想法出现,而是改变我们对这些想法的看法。首先需要的明白的是我们任何想法都可能出现,其次要明白的是想法仅仅是我们头脑里的想法而已,不具备任何道德评判的价值。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有不好的想法就认为我们是不好的人,从而自责。我国有句古话“淫莫论心,论心自古无圣贤”,就是说看一个人是否霪乿不能看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如果看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么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可以称为是圣贤了。这也从另一个方向上说明了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想法,既然是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的想法,那么这也就不能说明我们的人品如何了。

想法永远都是想法,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你到派出所去自首,说我在心里想象了抢银行,派出所会立案吗?很明显警察会认为我们有毛病,把我们赶出来。同样法官也不会因为我们心里想象弓虽.女干某个女性而判我们有罪的。所以说我们什么都可以想,想什么都没有关系。这些也不是我们主动要想,大脑要冒出这些想法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对此根本不需要进行任何的评价和控制。

可能遇到的问题十:

我有这些想法是不是说明我真的想这样去做,如果我真的想这么去做,那我不就是不好的人了吗?

这些想法到底是不是我们真实的愿望,各家的说法不一。我也不准备在这里做过多的探讨和分析。这里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无论这些想法是不是我们真实的愿望,都不能说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能说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是我们的行为。虽然这些想法的出现无法控制,但我们的行为是绝对受我们自己控制的。所以,根本不必把问题搞的这么复杂。这些想法出现就出现吧,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3、2、6强迫症第六宗罪:非黑即白罪

在很多强迫症朋友的观念系统里存在着非黑即白的两极化逻辑(也可以称为全有或全无)。就是认为一件事情要么就是黑的,要么就是白的,只有这两种可能,看不到黑与白之间广泛的灰色区域。比如,我要么就没丢东西,丢了后果就非常严重;我要么就是把门完全锁好了,没锁好后果就非常严重;我要么把名字签的非常正确,没签好就会发生非常可怕的事情;我的手要么非常的干净,不干净我就会生病;我要么就完全没有这些想法,有这些想法就真的会发生;我要么状态就非常好,不非常好我就什么都做不了;我要么就完全没有焦虑,有一点焦虑就无法忍受。我要么就百分之百的集中精力,不能百分之百集中后果就很严重等等。

审判工具十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两种结果,在黑与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其他可能性,我们需要把注意力从黑与白两个极端转移到中间的灰色区域。

比如关于丢东西这件事情,我们只关注两种结果,一个是确实没丢,一个是丢了就完蛋了,后果太可怕了。这里的灰色区域就是在我们丢东西和可怕的后果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可能性。很多人怕丢东西并不是怕丢手机、钱包、身份证、银行卡之类的东西,而是怕丢这些东西带来的后果。事实上就算这些东西真的丢了,后果未必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可能仅仅是损失了一些钱,丢的证件再花点时间补办而已。有些朋友担心的不是丢这些东西,而是怕丢的东西上携带着自己的秘密,这样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秘密了。就算我们丢的东西上真的有一些我们的秘密,又有多少人会捡到这个东西呢?就算有人捡到了又有多少人关心这些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呢?就算真的有人对这些感兴趣,又有多少人认识我们呢?所以,就算真的丢了东西,更有可能的结果是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并不像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后果无法接受。

再如洗手,我们通常认为要么就彻底干净,要么就会感染疾病而死亡,在我们眼里只有这两种情况。事实上我们的手永远无法做到彻底干净,我们所谓的干净也只是自己感觉干净了而已。认为洗6遍就干净了,而这6遍和干净之间是没有什么联系的,是我们主观把它们之间划上了等号。姑且认为6遍就彻底干净了,但不干净也并不意味着肯定会感染疾病而死亡的。

目 录
新书推荐: 都市仙医狂少 靖康英雄志 重生80:我靠怼人系统成亿万富婆 燕云十六州 穿越逃荒:我靠系统扶持一代帝王 不是找兵符吗?怎么找我榻上去了 对的,你可以摸摸他! 鹊栖兰因 铠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剑啸南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