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今天是HT67-22小队的实地训练,而星际飞船则是建立在天空之城外的悬挂式发射场上,因此,所有的队员都必须乘坐太空转运车。
钢化玻璃顶棚的太空转运车宽大舒适,穿着厚厚的宇航服坐在其中他们也没感到什么不便。李广全透过褐色的窗户,看着漆黑的太空中挂着的一轮圆月,怔怔的有点走神,漫天的繁星映衬在太的头盔上,显得瑰丽异常。
“队长,想什么呢,我们对操作程序早就烂熟于胸了,又不是第一次训练了,你还信不过我们这些天之骄子啊……”,耳机中忽然传来了绰号“猛子”的副指令长余飞扬的声音。
“队长八成是在感慨以后见不到地球上的美女了吧。”机械师戚美云立刻凑趣道。其实,戚美云自己就是难得的美女。
“哈哈哈,少胡扯了,天天能看到你不就看见美女了。我是奇怪,我们明明都接受了2年的训练了,可是,我总觉得这培训还是那么生疏,以前的东西都有点模糊了。”李广全笑着答道。
“其实我也有这感觉,心理辅导组的李博士跟我谈过,说我们可能达到了训练的高原期,一旦突破了这个阶段,很快我们的训练成果就会由主动意识转入本能的反应,那时候就是我们完全达标的时候了。”说话的是组员崔永刚。
观测员玛丽立刻表示赞同道,“对,我也有这种感觉,前几次操作的时候突然觉得好生疏,几次训练下来已经好多了,相信这次训练我们一定都能达标。加油!!”
“加油”全队都哄闹起来。
“是啊,到了高原期了吧”,李广全想到,随即把自己的思路回到了今天的训练上来。
防护罩是对整个飞船运行保护系统的总称,包含维生系统、主动防御激光炮矩阵和被动撞击防御护盾几大部分。除了飞船顶端的护盾,其他部分均采用了冗余设置,以保护整个飞船体系的绝对安全。
主动防御激光炮主要的目的是在亚光速飞行时击毁任何30光秒距离内处于飞船运行方向正前方3.5度球面角内的可探测天体和飞行器,以防止飞船与之相撞。探测的下限为2厘米。而任何两厘米以下的物体则只能依赖于布置在飞船前端的厚达20米的巨型合金护盾了。
宇宙的空间其实根本不存在真空和虚无的概念。实际上,宇宙间遍布尘埃、粒子、暗物质和微小的星体爆炸碎片。当飞船以亚光速飞行的时候,这些物质与飞船相撞,结果固然没有彗星撞地球一般的壮观,可原理却也差不了多少。护盾相撞的部分和被撞物体立刻等离子化,并发生小型的局部核裂变。实际上在整个亚光速飞行过程中护盾前端都会发出一层淡淡的白色光芒,那就是宇宙尘埃与高速飞船相撞的反应。为了安全的通过20光年的路程和80年的亚光速飞行时间,人们不得不把护盾做的这么厚,以期通过牺牲护盾来保护飞船的安全。
当然,护盾的功能也并非绝对单一。物体高速与护盾相撞的时候,其表面等离子化的气体被巧妙的通过磁约束引导至不同的电极,转化成能量以后,可以部分补充飞船的电力,而碰撞的大部分能量最后会通过磁约束体系导入发动机喷发出去,来弥补因为相撞损失的动能。这样做的好处是高速对撞把尘埃和颗粒中的核能释放出来,而释放出的能量会被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这就避免了飞船本身需要携带天文数字的燃料。毕竟宇宙中的尘埃和粒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曾经有科学家断言,宇宙飞船根本没法飞离太阳系,最关键的就是能源的使用会大到让人类难以承受。显然,他低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护盾顶端因为亚光速运动产生的核裂变能量被充分利用起来,这实际就为人类在宇宙航行中找到了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认真精细的选择轨道,星际旅行就绝不是空谈。
但是,长期的飞行会导致护盾的磁约束等离子体吸收电极富集大量的放射性尘埃并结块,引起电极效率下降。因此,防护罩的维护,除了常规的故障元件的更换外,最主要的是电极的清洁和更换。这一过程由于强电磁场的存在,很难通过机器人完成,而且清洁也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人的主观判断,因此,这个工作一直是一个小组的全部成员共同完成的,也是训练的重点。今天,他们就是要重点培训这个项目。
“前方已经到达发射场,请宇航员做好登船准备……”
随着车载电脑柔美的提示音,李广全的思路又回到了现实中。
“检查装备,准备登船!”
2出征
更新时间2011-5-4 16:07:34 字数:2539
2出征
“……今天,我们聚集于此,为即将踏上远征的勇士送行,在此,我代表参与计划的全体工作人员、代表地球联邦、代表全人类向我们的勇士送上深深的祝福,向这些为了人类的梦想与希望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的勇士们表达衷心的感谢,向这些代表了全人类骄傲的天之骄子们表示由衷的敬佩,也向他们即将开创的事业致以崇高的敬意……”
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是星际移民计划的总负责人,地球联邦军务部地外发展规划署的署长,今天是HT-67大队出征的日子,经过了艰辛的培训,他们终于可以一飞冲天,远行宇宙深空了。
这也是李广全第一次见到这个大队的其他成员,全部成员。
实际上,虽然并没有向他们通报相关的数据,可是按照相识的地勤人员透漏的信息,宇航员的选拔非常严格,有30%的成员没能通过测试而不得已退出了这次远航的任务。他们很可能转入后备行列,但是具体的去向和安排就不得而知了。
整个大队有40个小组,每组8名成员,总计是320名宇航员。
3个小时后,这个大队将会乘坐长557米的厚重的方尖塔状的HT-67客运飞船升空,开始他们的太空之旅。
第一阶段,他们将凭借自身质子火箭引擎的动力,以低速飞往月球。在近月燃料加注点,将会有38搜小型货运飞船为星际飞船加注足够的热核燃料。随后,他们将点燃主发动机,高速飞离地球前往天王星与海王星轨道之间的巨型环形电磁轨道加速器,通过环形电磁轨道加速过程获得0.26c的亚光速飞行速度。随后经历多次轨道调整之后,飞船将进入约80年的0.25c亚光速稳定飞行状态,直到抵达希望星。在进入希望星约1光年的距离时,即已经进入Gliese581恒星的引力可控范围后开始逐步的减速制动,随后进入希望星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最后需要登陆的移民者通过登陆舱着陆,移民的航行过程结束。
这一些列的程序已经牢牢的印在了每一个航天员的大脑之中,这绝不仅仅是他们的旅行计划,更是他们生命与安全的保障,任何个人的失误都是无法原谅的。还好,现代发达的电脑技术与机器人技术已经成功替代了大多数人的工作,整个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主要任务其实更多的是维护和维持飞船的正常运行,而在同时其他小组的成员则在位于飞船中部的维生舱内处于长期的冬眠之中。每个小组工作两年,平均的负担起80年的航行任务,这样就极大的减小了每个小组的压力,也降低了飞船后勤供应的压力。
HT-67是星际航行得以实现后设计建造的最成功的探索级飞船中的一艘。由于无需考虑发射阶段的大气摩擦力和发热保护,因此,除了龙骨和护盾,飞船的整体建造采用了更多的轻质特种复合材料,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飞船的重量,提升了其货运能力。结构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极大的提高建设速度和降低了建造成本的同时也为未来飞船模块与材料在希望星上的重复利用提供了可能。
由于采用的是复合材料主体,因此,飞船很难承受登陆时巨大的摩擦导致的高温。因此星际飞船将会停留在希望星上空的同步轨道上,成为未来希望星的空间站。飞船另外备有30艘一次性货运登陆舱和20艘一次性客运登陆舱以及5艘往返式空天飞船,用于保持登陆后地面与星际飞船间的人员与物资联系。
飞船总的起飞重量达到9万吨,其中燃料占30%,有效载荷达到3.4万吨,因此,这艘飞船还携带有大量的物资。除了水和足够的氧气外,还包含有植物种子,可有效繁衍的动物胚胎,未来急需的计算机信息设备和部分机器人装备,这些都将是未来希望星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其中一种编号为XD-475的转基因玉米更是被寄于厚望的粮食问题解决关键。即便所有的任务都失败了,只要把XD-475的种子成功的送到,就是成功。
“……现在,我宣布,HT-67大队现在出发!”冗长的发言后,这位姓方的署长终于下达了出征的指令。
“是,保证完成任务!”一个大队整齐划一的达到,随即按顺序蹬车出发,一样的士气高昂精神饱满。
目送着离去的宇航员,方署长转过身,小声问在身边的基地负责人威廉-伍兹少将:“威廉,淘汰下来的宇航员都是什么情况?”
伍兹将军看了看周围,谨慎的说道:“具体的报告我已经准备好了,淘汰了134人,其中27人为记忆重塑手术失败,已经出现了神智混乱,其中19人判断为人格分裂。57个人为重塑后性格缺陷不适合星际航行,我们在根据他们的记忆程序修改新的记忆重塑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