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1 / 1)
善银徐徐劝道。
“我要如何做,这是我宜筠院的事,还不用四奶奶操心。”冯姨娘只觉得被排揎了一场,语气明显不善。
“我不会越俎代庖,只是我一向坚信,天下父母与子女的情分是最深的,姨娘是做母亲的人,应该更相信这句话。”善银说这话时,目光平和,却又带着透彻,冯姨娘只觉得太过真诚,十分刺眼,一时避之不及,连嘴上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善银瞧着冯姨娘的闪躲,知道她是听进去了,又怕她起疑心,也不再多说劝说的话,直接领着人走了。
第二日,六姑娘一早就赶到了宜居院,善银看着她兴致勃勃,脸上挂着笑,格外耀眼,知道她有话要说,也不先开口,且听她先说,
果然,只听六姑娘进来,坐到善银旁边急道:“嫂子,今天一早我出门的时候,娘亲和我说了一句话:我可以带书回宜筠院了。我好高兴,是不是说往后她都不会烧我的书了。”
“哦。”善银愣了一下,没想到冯姨娘也有这么别扭的时候,“她这是为上回烧你书的事道歉。”
“真的?”
“嗯,昨日我们走后,你们还有再起争执吗?”善银还是不放心问了句。
六姑娘忙摇摇头道:“没有,嫂子说的那些话大约娘亲是听进去了,破天荒的她竟是安静地进了屋,后又叹息了声。”
听了这话,善银也放心了,往后冯姨娘应该不是再和六姑娘置气了。
第二十四回:又是一曲凤求凰
更新时间2012-1-25 20:01:06 字数:2035
话说冯姨娘原本是恼六姑娘远嫁去江南,一直抱怨着,可听了善银的的话,明白过来,事已成定局,如今自己再怨怒也是无益,更兼那句:天下父母与子女的情分是最深的,六姑娘再不济也是自己的女儿。遂也不再闹腾,自此后,六姑娘过了些清静随心的日子。
天气渐冷,善银越发的不想出门了,可自上回以来,天香楼玉娃姑娘派人来请了几次,善银觉得奇怪,又不好驳她的好意,只得出门。
此刻在悦来茶庄,玉娃姑娘早已吩咐人摆好了棋盘,善银一进来,玉娃就拉着她过去。善银搓了一下手,接过芬儿递上来的暖炉,过去到里面坑上坐下,瞧了一眼玉娃,却是低眉一笑。
自从上回听了明意讲解了一番,她对棋艺的兴致也淡了许多,这几回玉娃姑娘邀她出来,她也是兴意阑珊,玉娃姑娘应该是看得出来,可依旧隔三差五地去请自己,善银今日却想弄明白。
待坐定,善银先开口道:“这天天下棋也怪没意思的,不如今儿我们玩些别人,撤了这棋如何?”
抬眼望向玉娃,玉娃姑娘着实一愣,很快又恢复过来,笑道:“那姐姐说玩什么,玉娃只要会的,一定陪姐姐。”
与其叫姐姐,其实善银更愿意她叫自己夫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声姐姐听得格外的不舒服,她今番特地请自己过来,倒不好说什么,眉眼一低,淡淡道:“不如姑娘弹几首时下新奇的曲子?”
“姐姐这是难为我了,这方面我一向缺才,何况这屋子里也没有事先准备,却是不方便。”玉娃含笑道。
委婉地拒绝,善银明白,又道:“这个却不怕,今儿出门时,我让丫头带上一把琴,现在马车上,我叫丫头上去取就很好。”
说完善银只拿眼看向玉娃,似在听她的意思,玉娃不好推辞,“姐姐原来有准备,那就依姐姐的意思,我等会儿少不了出一场丑。”
“我只是喜好琴艺,一向出门都带上。”善银说这话是为了解释不是早就准备好,而纯粹是临时起的意,更何况,玉娃姑娘出自天香楼,那有不通琴艺的,大约只是不喜罢。
桂儿丫头出了门,玉娃听得明白,笑道:“谁人不知道姐姐喜欢琴艺,当日和风荷姑娘一曲结为知音,可是众人皆知。上回我见姐姐颇喜欢对奕,还以为能与姐姐以棋会友,结为知音,看来终是不能。”
这话看似顽笑,却又不是,善银顿了一下,瞧着玉娃嘴角抿笑,明明是真诚满眼,却又似藏着事,半晌方道:“知音难求,一生得之一二,已是幸事,更何况,知音从来是可遇而不可求。”
这么打太极的话,玉娃一时疑惑,她一向不是这样的人,难道她起了疑问,想着心里的那点事,却不敢再强求下去,只听她道:“姐姐说得有理。”
没一会儿,桂儿领着人抱着琴进来,桂儿看了屋里地方,唯有那张桌子还大些,只吩咐着安放在桌子上。
一切妥当之后,玉娃也不谦让,直接行到桌案前,轻勾了一下琴弦,笑道:“肃亲王府的仿绿绮,看来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托姐姐的福算是开了眼界。”说完款款而坐,衣裾轻甩。
“只是傍了名而已。”善银轻轻蹙眉道,只在旁边坐下,玉娃也不再多说,奏起了曲子。
只是玉娃一触弦,琴音刚起,善银只觉得是那般熟悉,犹有不信,面带惊讶之色望着玉娃,玉娃大约只专注手下的琴,却是没有抬头,细水长流,清新婉转,纵使后面的转音处,虽如裂帛,终是大珠落玉盘,清脆悦耳,此曲弹来,比之风荷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曲终了,善银已是急不可待,问道:“你从何处习得此曲?”满脸竟然全是焦虑。
“梁王爷教的,这首《凤求凰》姐姐也会。”玉娃后面的话是肯定。
善银听了,却是放下了心,他们是兄弟,明意知道也是自然,脸上自然又恢复了从容。又想到自小明意只是喜欢听自己弹琴,可并不喜欢抚琴,也从未见他抚过琴,教琴貌似不可能,不禁问道:“梁王爷会抚琴?却是没听过,这首曲子你弹得这么好,也不容易。”
玉娃心中一怔,听了这话终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姐姐和梁王爷很熟?”
“不是,只是小时候认识罢了,除了上回,已有好几年没见过面了。”这话说的是实话。
玉娃却是不信,她记得上回善银走了,梁王来找过自己几回,每回都是问一下善银的事,那样的关切,绝对不是平常情分。
上回和梁王对奕后,还是第一回遇到对手,还是那盘几无生路的残局上挽回了局面,心里当即生了佩服之意,更兼那般人物,心里竟是留了意,托人打听,才知道梁王几乎不去章台路,当时还心生无望。
没承想,后来他竟来了天香楼,找自己下棋,自那以后,自己每次见过善银后,第二日,他必会来天香楼会自己,自从发觉这事后,玉娃就经常叫善银出来。
梁王爷如今府上只有嫡妻,并无侍妾,他是当今太后的亲生儿子,自己若是有幸,断然不会走敏之姐姐的后路。想到又想到了敏之姐姐,千挑万选,终是不慎,成为晋王世子的侍妾仅两个月,竟碰上了忤逆案,随着家眷发配去了边关,终是没逃脱风尘,令人扼腕。
~~
晚上,善银回来后喝了药,端坐在床上,无事中想起日间玉娃弹的琴曲,风荷曾说他不再弹此曲,想来竟也是一时意气,终究也不过是一时情分,想到这,心里却又还是不舒服。
近来坊间传闻,也有耳闻,吴门江氏,德合六宜,正位贵妃。仅大半年时间,真真是恩宠优厚,只是不知是因她本人还是因着那张脸,一想到这,善银又觉得自嘲起来,自已这般计较又算什么事,只拿定主意,往后再不许有这样的念头。
第二十五回:求神问卦
更新时间2012-1-26 23:22:36 字数:2040
~~~
话说十一月十五日前几日,在向府的五姑娘玉倩打发人过来,邀善银十五日去三清庙求神问卦,善银得了这个信息,本不愿去,无奈当时在太太屋里,太太极信道,一听这个信息,二话没多说就嘱咐她去一趟,善银也就不好推脱,遂答应了派来的婆子。
到了十五日,早早地善银带着人出了门。三清庙在天柱山南侧,一直是向府供给着,沿路上山的路也都是向府早年拾掇的,上山的路是阶梯路而且比较陡峭,自然不能行马车只能抬轿上去。从山脚下到山顶的三清庙大约要一个半时辰,当善银她们到达山顶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
大约是私家庙宇的缘故,到庙里来求神问卦的人并不多,两厢配殿齐整,善银进了大殿,里面供奉着三大天尊,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这是道教中的三清,也许庙的名字正来源于此。
善银领着芬儿和桂儿进去,对着诸神叩拜一番,才一会儿,就有道长走了出来,由于之前善银跟着太太来过几回,道观里的人却都是认识她的,这位道长也是庙里的老人了,名唤知缘道长,此刻只听他笑道:“前两日向府打发人过来,说今日有人来拜神,老道这候了小半日,左盼右盼,也不见人过来,还以为听错了,原来是奶奶过来了。”
“却不是听错了,我和向府七奶奶约来一同来,想来还在路上罢了。”善银忙和道长行了作揖礼。
知缘道长笑呵呵道:“即这样,不知奶奶这卦是现在卜,还是等七奶奶过来了一起卜卦?”
“说好了一起,我就先等一下。”
“那奶奶到里面歇坐一下,等七奶奶来了,我知会奶奶一声。”知缘道长边说,边引着善银她们往里边走去,去的自然是平日歇息的厢房。
后院苍山古木,历经年代,石碑纹字,有迹可观,一汪清泉,在半腰上,沿着石阶而上,上面有两排厢房,一丛丛毛竹,虽经严冬风霜,毅然翠绿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