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金融海啸:一场新鸦片战争 > 第36章

第36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乱世硝烟—暖冬 玄凌 主人 梁思成和林徽因 白云松风令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 正面抗日战场(一)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HP]位面守护 点石成精 百花杀

鲍曼和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的精英们倒是非常明白,在美国世纪作为全球主导力量崛起之前,所有逐鹿天下的潜在对手都必须在战场上拼杀角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彻底排除第三帝国填补法国及其盟友崩溃造成的中欧权力真空这个可能性。

早在美国1941年12月参战之前,罗斯福和丘吉尔就有过秘密通信。丘吉尔精明且不择手段地维护着英帝国的利益,试图利用他与美国总统的私交来为英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欧洲战争最初数年里最神秘的一个疑点是:希特勒在向东进攻苏联之前,曾经可以在敦克尔克轻易征服丘吉尔的英国,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为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悲剧,目的是为了争夺统治权,是相互对立的地缘政治战略的一场巨大冲突。英国有自己的传统地缘战略:分裂欧洲大陆,控制海洋。丘吉尔出人意料地与对手中最强大的美国结盟来反对德国,他作出这个决定的依据是:要想维持英帝国全球主导力量的地位,这是唯一的办法。

德国的工业界和金融界以及军队高层中希特勒的反对派,奉行经济帝国主义而不是军事帝国主义的地缘政治纲领,即对东欧的和平渗透(德语称为“对东部的渴望”。——译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包括对苏联的渗透。希特勒的“生存空间”地缘政治战略会引发对斯拉夫人的残酷军事征服——以战争而不是工业界所希望的经济手段去征服这片领土。

而美国,特别是罗斯福、洛克菲勒、杜邦、普雷斯科特?布什和以对外关系理事会为核心的跨国企业界,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地缘政治纲领,他们要支持希特勒,利用德国的地缘政治设想,在德国、英国和斯大林俄国的战争废墟上实现美国的全球统治,把德国再一次挑战美国生存空间的可能性一劳永逸地消灭掉。洛克菲勒家族和他们的同伙不是什么“亲德”派或者“亲英”派,他们是“美国世纪”派,忠诚于洛克菲勒,好似君主专制一样。对他们来说,时而与纳粹德国、时而与俄国和英国的策略性联盟,只是为了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全球霸权、他们想象的美国“天命”、他们的“生存空间”,或者无限的空间……

弗里茨?黑塞是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英国事务顾问。他认为,希特勒军事战略的主要缺陷,在于对英国地缘政治原则致命的错误估计。德国元首想不通,为什么丘吉尔会拒绝和他瓜分世界。当然在那会儿,英国连自身能否生存下去都没什么把握。

黑塞看到,希特勒这么做似乎是出于奇特的天真或有害的自负,而反对希特勒的那些高层人物也是一样的无能。在德国外交部、国防军总参谋部内部以及德国银行业和工业界上层(即德国内部反对希特勒的派别),也不具备把握英国地缘政治原则的能力。这个错误注定了他们主导的第三帝国政策的失败:在1940年未能与英国达成临时妥协。

即使张伯伦想要改辙也不行,他显然在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上陷得太深了。他无法利用盘踞在德国总参谋部核心的高层反对势力,阻止德国在与波兰接壤的“但泽走廊”处采用军事行动的方式解决争议。

不知为何,温斯顿?丘吉尔在1940年5月上台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支持德国的反对派,而他当时公开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英国新任首相在欧洲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如果支持反对派,即使不能完全消除,也可以大大减少希特勒对西欧,甚至最直接地对英国本土的军事威胁。

丘吉尔1940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时,德国国防军已经占领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绝大部分、奥地利、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以及法国的大部分。希特勒与意大利结成了军事战略同盟。他与中立的西班牙佛朗哥政权也有合作关系。此外,德国与斯大林的苏联就分割欧洲大陆的其他地区也签订了战略协议。

英国发现自己和欧洲大陆的每一个盟友都被分隔开了,可要是打起仗来总是需要盟友当主力的。英国可以并肩作战的盟友一个也没有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还有法国和英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呢。丘吉尔十分清楚,那个时刻离美国派兵上欧洲战场去捐躯的时候也还早着呢。丘吉尔并不是不知道德国内部反对派的重要性。甚至在进入张伯伦的政府之前,丘吉尔就已经知道德国内部的高层势力真的希望避免一场新战争,他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会见过反对希特勒的精英队伍中的一些最高层代表,包括埃瓦尔特?冯?克莱斯特-施门齐恩,他是波美拉尼亚的容克贵族,是埃尔温?冯?克莱斯特将军的表兄弟和合作者。1938年夏季,丘吉尔曾邀请埃瓦尔特到他的查特韦尔庄园讨论德国的局势。一年后,即1939年8月,在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前夜,丘吉尔还在伦敦会晤了冯?克莱斯特在反对希特勒阵营里的密友——法比安?冯?施拉伯雷恩德夫,这次会晤是由德国的军事反间谍机构首脑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安排的。丘吉尔完全知道希特勒体制内的反对派处于何等的高位,具有何等的影响力。

英国首相为什么拒绝支持和鼓励希特勒的反对派?这是那场战争的一个神秘的疑点。对于那些不了解英国地缘政治原则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悖论。可是,张伯伦和丘吉尔在一个基本战略点上不谋而合,他们二人所界定的英国地缘政治利益,受到来自德国军队、政界和产业界中希特勒反对派的威胁程度,并不亚于受到希特勒本人的威胁程度甚至更严重。

黑塞曾非常准确地指出,对于英国来说,两个集团中无论哪一方在德国掌权都一样。只要德国主宰欧亚大陆的威胁还存在,德国就永远是英国地缘政治的主要战略对手。早在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于1904年不加掩饰地描述欧洲心脏与世界岛的关系之前,防止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势力对欧亚大陆实现统治,从来就是英国的地缘政治均势理论的核心。

黑塞很熟悉麦金德的地缘政治思想,他也引用麦金德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他对麦金德关于盎格鲁-撒克逊和美国地缘政治中的驱动力的精辟论述心领神会。黑塞指出,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都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大陆强国不受挑战地主导欧亚大陆;欧洲大陆列强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德国对这一点却完全不能理解,这就是当时爆发战争的原因。正如麦金德在1919年的文章里所说的:“谁统治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对于反希特勒派的人来说,黑塞并不是外人,他熟识其中的许多人,因为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们都是冯?格莱兴-鲁斯武尔姆男爵的反对派精英组织——柏林的“德国人俱乐部”——的成员。在这个俱乐部里与黑塞在一起的人,有些后来成为反对希特勒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如乌尔里希?冯?哈塞尔、希尔玛?沙赫特、弗里德里希?维尔纳伯爵冯?德?舒伦堡、库尔特?冯?哈默施泰因将军、沃尔夫?冯?鲍迪辛伯爵,以及克虏伯的冯?维尔莫斯基男爵。

黑塞在20世纪30年代初还曾被任命为德意志东方联合会的领导人,这个德国地缘政治和工业发展的联合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个联合会还有另外一个名称——“中欧经济理事会”。自从1934年以来,黑塞就是德国工业界的地缘政治战略行动的中心人物,其目标是开拓德国的大区域(即纳粹所谓的“生存空间”)。早在他们达成协议,让希特勒当选总理之前两年,1931年,德国大工业界就按照他们的想法重新塑造了中欧经济理事会。

第三帝国的大中欧区

后来的反希特勒组织的核心人物,也是来自这个把总理宝座拱手交给希特勒的保守的上流社会和官僚体系。他们在1933年1月还在支持希特勒,因为希特勒是他们能看到的唯一希望,希特勒能替他们挽回凡尔赛的损失,并且在他们设计的欧洲新秩序的心脏地带重建德国。

凡尔赛和谈以后,德国的一切外交、军事和经济政策,全都定位于重振德国这个完整的国家目标上。1930年后,这个重新崛起的强国的战略就是以建立中欧的霸权为中心。

1918年惨败之后,德国的四个永久性制度权力支柱,即德国工业界、军界、普鲁士地主容克贵族和德国官僚阶级,加上银行界领袖,事实上制定了一个长期的、秘密的、坚定不移的战略——重新获得德国注定要担当的在世界事务中的经济和政治大国角色。第三帝国总统冯?兴登堡在20世纪20年代对青年人的一次讲话中这样说过:“曾经是德国的,以后还会是德国的。”

德国的法本公司是一家化学卡特尔,在希特勒上台两年之前的1931年,它与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杜邦公司和其他美国大公司之间达成的秘密战略协定,可以说明德国工业界精英的经济战略目标。法本公司总裁卡尔?杜伊斯堡是这样说的:德国必须建立“一个自成一体、自力更生、从波尔多到敖德萨的经济组织集团,这是欧洲的脊梁”。他说这话不仅代表法本化学卡特尔,而且代表强大的德国工业联合会,他本人就是这个联合会的主席。

杜伊斯堡所指的从波尔多(在法国)到敖德萨(在乌克兰)的经济区,是德国有可能占据支配地位的区域;这个地区覆盖的横跨欧洲的中心地带,正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宣传中所说的德国的“生存空间”。

目 录
新书推荐: 饥荒年,我的匣子通现代 京师城门对掏,父皇您别怂啊! 杀戮都市! 傻女强势归来,撕极品带全家致富 妖尾:接收动漫角色的我无敌了 人间无数痴傻酷 穿书后我成了女帝 红楼之黛玉长嫂 七零美人要离婚,冷面军少他急了 华娱:计划有变,我为顶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