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上帝的骰子 第二节 诸神之战(1 / 1)
第二节 诸神之战
伊斯坦布尔一个充满着古老气息的海角,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伴她左右,海天一色,孤帆远影,遗世而独立,她有个漂亮的名字——皇宫鼻,正如她的名字一般,这里坐落着历经两个王朝的庞大宫殿群。1453年君士坦丁陷落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这个黄金海角建造了托普卡帕宫,百年的岁月里,她消失过却又重新屹立不倒,仿若伊斯坦布尔这座历经王朝更迭,沧海桑田变换的城市。此刻这段早已沉睡的历史正在慢慢苏醒过来,她或许将要在未来不远的某一个时刻迎来一个新的君主,一个新的王朝。
漫步过那些古老的石头,悠闲散漫的男人穿过托普卡帕宫高高耸起的巴布-伊-阿里门,这座有着奥斯曼帝国之门盛名的城门透出*和大气,可不知为何,其中却还透着悲壮与苍凉。男人的指尖擦过石墙,微笑着朝卫兵点头,他步入树木葱茏的第一庭院,享受着鸟语花香,站在艾立尼教堂前冥想,仿佛凭吊古今,这座集教堂与弹药库为一体的建筑确实给人太多感慨。驻足片刻,男人重新出发,他来到第二庭院,这次他没有再次停留,而是直接来到了巴布斯-萨德大门的面前,那里一位西装革履,带着单片眼镜的白发老人已经在等候,老人看见来人后恭敬的鞠躬,然后在前面引路,两旁的禁卫士兵行持枪军礼,男人优雅的回礼,似乎即使高高在上也极尽亲和。
“先生,几位已经在拜谒厅恭候您了。”老人在中庭止步,彬彬有礼地向男人做出一个请的动作。男人抬头,面前是古典雅致的宫殿,镂空的雕花象牙窗户镶嵌在石墙之中,古朴却又华贵,宏伟的圆顶后面正义塔已经清晰可见,教父温和的笑笑,走进那座建筑之中。
与外面的古朴不同,宫殿的内部尽显奢华,水晶制成的大吊灯在夕阳之下愈发美丽,那些被收藏家视为绝世珍品的中国陶瓷随处可见,一条古丝绸之路将陶瓷带到了奥斯曼帝国,也将‘China’带给了古老的中国,除此之外红宝石镶嵌的座椅,金制的烛台已经显得相当普通,也许即使用金碧辉煌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座殿宇都是不尽准确的。
男人推开拜谒室的大门,里面本已落座的人都起身恭敬的行礼,很大的房间,却只有三个略显紧促的人,一个有着亚洲面孔,一个显而易见应该是位*的信徒,而三人中最放松的是离男人最近的白人。男人依次看了看他们,并不着急落座,他走到窗前,拉开窗帘,让夕阳的余晖洒了进来
“红衣大主教可好?”男人在沉默了半饷之后用法语开口,他首先问候了自己的家乡同胞——那个轻松的白人,当然,是以这种带着戏谑的方式。
“对不起,教父,我不知道您在说什么。”白人胀红了脸,虽然只是玩笑,但是被羞辱后的感觉并不太好。
“哦,这个红衣服的男人可是杀死过很多人,我还以为他会很快活。”男人无所谓的耸耸肩,他始终背对着所有人。
又是令人不安的沉默,刚才教父的法语虽然让另外两人听得一头雾水,但是看见白人脸色的突变,他们也不敢再开口,谁也捉摸不透眼前这个人想干什么。
“放轻松点,我的朋友们!”忽然,男人转身,用娴熟的汉语开始对面前的人说话,带着明显的笑意,甚至看起来像是在大献殷勤,可那三人却谁都没动,也没有开口,并不是因为教父的笑容,而是因为那不合时宜的汉语,虽然他们都可以运用自如,但是在场的人中没有一个中国人,难不成他们四个在中国人眼里的外国人要以汉语来进行一场重量级的会议吗?想想都觉得可笑,或许更加确切的说应该是疯狂。
“我最近一直在阅读《鬼谷子》这本中国先贤所著述的奇书,里面尽是纵横捭阖之术,他们的古人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其实论起这些谋断,我们自称发达的西方社会也该是自愧不如的。中国是一条蛰伏的巨龙,他所藏匿的宝藏岂是我们这些沾沾自喜的人所能轻易窥见的,傲慢和偏见蒙住了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尽情的嘲笑他们的迂腐,但是这条巨龙已经以飞快的速度在觉醒,等他抖掉身上所有的尘埃,重临世界巅峰之日,呵呵,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虔诚的谒见。所以,既然诸位不都会法语,那么我提议,今天我们用这种逾越千年并且将在长久的未来中拥有难以撼动的地位的语言作为我们今天会议的官方语言,只有这样一个伟大国家的语言才能与这样一场伟大的会议相配。”男人说完后朝三人示意,他自小研究中国的古文明,而中国人的智慧曾让他叹服不已,也许他的话里有免不了的虚伪,但是他确实认为中华之文明被世界低估了。
“可以!”三个人面面相觑后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这一次他们都识趣的换成了汉语。
“那么你先来说说吧,犬养先生,我想知道首相先生的意见。”男人看向亚洲面孔的人,他正在用白色手巾擦拭着汗水。
“首相大人说一切都会遵照先生的旨意,但还是希望可以在大日本帝国的利益方面有些商量的余地,请先生海涵。”这句带着犹豫的话以一个典型的日式鞠躬作为结束,这个叫做犬养的日本人远赴重洋来到这里,只需要说出主子要求带到的口谕而已。
“石原慎太郎(作者注释:日本右翼代表,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反中反美,2011年至今任东京都知事,也即东京市长,他是‘购买钓鱼岛’事件的始作俑者。笔者相当痛恨这货,所以在此借用他的名字作为反派角色,如果因此引起您的不适,敬请原谅,若有不妥之处,还请提醒。)成为*总裁,洗牌*,逼宫在野党,迫使众议院提前解散重新选举,一气呵成,右翼终于成为当今日本政坛的主角,呵呵,其实他充其量就是一个东京都知事而已。当然以他狂傲的性格来讲,忘记了那个协议也不奇怪,看来我有必要提醒一下,十年前那个协议的分量——如果我什么时候改变了主意,我保证他什么时候就不再是*的总裁。哦,对了,犬养先生可否还记得那份协议?”男人依旧带着他的优雅,即使是明知故问。
“当然,先生,我们会全力配合先生,如果先生有需要,那么,那么……可以取而代之。”犬养几乎颤抖着说完下面的话,十年前的那份协议其实就已经把日本出卖给了教父,只是现在的这笔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政治永远都是如此,利益的面前一切虚幻的道德都是他妈的扯淡。
“OK!这已经足够了,犬养先生,转告首相阁下,我们合作愉快,马六甲海峡就交给诸位了,至于战利品,我想不是问题。”男人拍拍手,他知道日本已经在掌控之中,那么亚太地区的那盘棋就姑且交给他们,能拖住美国和中国最好,拖不住至少能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安东尼,那么你的那边呢?”男人将头转向白人男子,问道。
“您在背后整整操纵了法国政坛十年,那个位子早就是虚位以待了,我们期待法国之子的归来,也在期待着新的法皇降临。”白人男子毕恭毕敬的站着,与犬养不同,他的话里不只有畏惧,还有那种崇敬,面对君临天下的崇敬。之于法兰西而言,无论是艰苦的英法百年战争,还是有过短暂荣光的富煦车厢,亦或者是那个不设防的烂漫之都,拿破仑时代的辉煌都已经渐行渐远,那些流着激进血液的法国人无法忍受法兰西的消沉,他们渴望着巴士底狱的那一声声怒吼,他们渴望着拿破仑式的野心与战斗,他们要伟大的法兰西重新独步欧洲舞台,所以教父这个有着古老法国贵族血统的英雄粉墨登场了,他就是他们需要的那个领袖,新的法皇。
“我想知道我们的军队!”男人打断了奉承,其实他喜欢这种奉承,他的先辈们无所不用其极地为他铺路,所以这个复兴法兰西,回复家族荣耀的路走了百年,终于要在他的手上实现,他享受这种快感,也享受着众人的臣服,但是他必须确定万无一失,因为机会或许只有一次。
“我们的陆军部队依旧是早前的建制,现役部队134000人,预备役部队15500人,空军和海军部队稍有扩编,我想国际上对此不会有所察觉。但是,我们对早前的四个普通外籍兵团,一个外籍骑兵团,一个外籍伞兵团,一个太平洋混合团进行了扩编和战略作用的重新分配,对外仍旧保持原貌,实质上却至少是之前的两到三倍,并且剔除了大量非战斗作用,此外还大量加入了拥有法国国籍的士兵,以及退役老兵。现在第一兵团和第四兵团已经以与意大利和波兰联合演习为由分散在德法边境附近,德国人应该会有所警觉。不过地面作战部队司令部,地面支援部队司令部以及五大战区司令部随时可以进入战争状态,两周以内,我们还可以在全国动员到至少一百万的士兵,我们的盟友和雇佣军部队也已经准备就绪,我想这场已经准备了十年的战争可以开始了。”白人男子给出法国目前的军事战备情况,他有理由相信他们不需要再等待。
“十年了吗?”男人没有给出答复,陷入了沉思之中。
“那么,先生需要我做点什么呢?”那个看起来像是*信徒的人终于开口,他之前一直都保持着沉默。
“哦,抱歉,我忘了。”男人温和的点点头,好像他真的在为自己的失礼而感到歉意一样,然后他继续说道,“请替我转告省长先生,谢谢他的盛情款待。中东事务不劳烦他了,他只需要帮我一件事就好,嗯,我不大喜欢‘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如果他可以将这座城市的名字重新改回‘君士坦丁堡’,那么我不甚感激。”
“好的,先生,我一定会向大人传达您的旨意。”那个人微微鞠躬,然后再次缄默。
“各位!”男人觉得这次会议应该已经可以接近尾声,于是他提高声音说道,“D—DAY(D日)是指军事攻击开始之日,不过我们都只记住了诺曼底登陆日,并将这一天化身为D日,但是2014年8月27日之后,人们铭记的将不再是诺曼底,而是诸神之战,为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D日,干杯!”男人举起桌上早已准备好的酒杯,与同样已经陷入疯狂之中的三人一起庆贺,一饮而尽。
(作者留言:笔者在写这一节时确实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写作的早期过分贪图故事背景的宏大,以至于现在很难用普通的拯救世界的调调来填上那个巨坑。可偏偏我又是一个理科生,驾驭这样的内容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涉及到军事历史政治的内容难免错漏百出,幼稚可笑,或者用难听点的话来说就是脑残,所以在此希望各位可以帮助指正,一来我可以长长知识免得贻笑大方,二来也避免误导其他读者。最后,我还是需要申明一点,我不是个战争的狂热分子,相反我非常非常的厌恶战争,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架空的背景,所以期间涉及到的政治战争元素纯属我瞎编乱造,至于理由那么请参考第一句话。如果您觉得这样做不妥,并且伤害了您的感情,那么您可以向我提出,首先表达我的歉意,其次我会对内容酌情删改。嗯,还有最后一个最后,劳请各位多多指教。
——东陆先生笔于201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