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 Chapters 3(1 / 1)
吴师傅冲他们招招手,意思是让他们快上车,火车马上要开了。吴铁锤突然间想起个事,他叫吴师傅等等,自己一跃上了闷罐子,片刻又蹦下车来,手里却攥着瓶洋河大曲。他把这瓶酒硬塞到吴师傅怀里,说这个酒是他苏北老家吴家集的老母亲捎给他的,珍藏了多年,一直舍不得喝。你们这疙瘩天冷,大衣又脱了,冷的时候喝两口,暖暖身子。吴铁锤特意叮嘱,说他们家的老酒劲头特别大,两口下去就能放倒一个人,他要吴师傅喝的时候悠着点,不然会一醉不醒的。
吴师傅没有推辞,他接过了这个酒瓶子,也记住了吴铁锤的话。他看着吴铁锤匆忙爬上已经缓缓开动的火车。吴铁锤冲着站台上的吴师傅招招手,想说一句回来见,可是却并没有说出口来。风很大,满地飞舞着落叶枯草以及残破的红绿标语。在他的视线中,吴师傅的身影越来越远,连同着这个冷清破旧的小站一同消失在灰蒙蒙的天空之下。
吴师傅目送闷罐子军列喷吐着黑烟隆隆地驶往远方,把手里的洋河大曲放在鼻子下闻了又闻。真是好酒啊,他在心里面说道,怪不得人家珍藏了那么多年。这一去就冰天雪地炮火连天的了,不知道这些人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个面啥的。他想刚才光顾着说话了,也忘了问问几个志愿军同志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都姓甚名谁。
他感到非常懊悔。
Chapters4
张仁清军长的部队及其九兵团兄弟部队的两个军奔波在关外大地上的时候,奥利弗·史密斯的陆战1师刚刚结束了黄海日本海的“悠悠行动”而在元山港正式登陆。依照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计划,他们将从东部战线沿长津湖水库一线向北发起钳形攻势,直插鸭绿江边,在东西两线完成对志愿军十三兵团的战略包围,从而一举扫荡北部朝鲜,结束朝鲜战争。十三兵团是第一批出国作战的志愿军6个军,此刻在西线正面临沃尔顿·沃克第8集团军的巨大压力。如果陆战1师于东部发起并完成钳形攻势,将使十三兵团腹背受敌,后果无法想象。
战场形势变得万分危急。
鉴于朝鲜战场的严峻局面,毛主席中央军委电令九兵团取消原定于梅河口地区进行整补换装的计划,直开鸭绿江,由辑安(今集安)等地火速直接入朝。毛主席的电报充满了对时局的焦虑:
江界、长津方向应确定由九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
张仁清的军即将到达边界整补地区,计划取消后,由于友邻部队的一个军已开向安东(今丹东),一时不及调转,所以以他们所在的位置,兵团决定他这个军从后卫变为前卫,直开辑安鸭绿江。军直及其所属四个师在辑安过江后,将经由北朝鲜的满浦里、江界、平南镇一线进至长津湖地区,迎头截击美陆战1师,阻敌北犯。张仁清明白,取消整补换装计划,将意味着几万人的部队没有棉帽子棉鞋棉手套棉大衣,他们将要穿着南方部队的单薄冬装在朝鲜的高寒地带作战。
军情永远是第一位的,不容你谈条件。部队还在开进途中,通信联络也无法保障,张仁清只能派人员口头传达军党委的紧急命令,沿站通知所有的军列不再停车,一路直开辑安鸭绿江。
同时要求全军部队立足现有条件,自己动手克服困难,解决防寒保暖问题,最大限度取得粮弹保障,以大无畏的精神插到长津湖,完成毛主席中央军委的战役部署。
闷罐子火车在茫茫夜色中穿行。
车出通化后,出于防空需要,部队被要求一律实行灯火管制,战争的气氛骤然降临在面前。
黄天柱和向修远进行了分工,向修远暂时留下传达军党委命令,并负责部队进行必要的物资准备,而由黄天柱带着手头上的部队先行开进,连夜过江。作为全军的前卫,吴铁锤欧阳云逸的前卫营由此而生,从这一刻起,他们就和长津湖这个陌生的地方紧紧连在了一起。
黎明时分,长长的闷罐子军列缓缓驶达边境小镇辑安,灯火寥弱,到处一片昏暗。车头喷吐着蒸汽,一缕一缕的白烟在微明的夜空中飘散。晨光熹微中的街道屋舍虽然依稀可辨,然而吴铁锤他们却一时搞不清东南西北。空空的山坡下面是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出来,有当地人告诉他们,那里就是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
黄天柱带着吴铁锤欧阳云逸及其营部人员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外面的站台上。车站内外到处都是刚刚下车的部队,几间具有浓厚日本风格的平房候车室里挤满了来来往往的军人,他们的衣着截然不同,操着南腔北调的方言。穿大衣戴狗皮帽子的是东北边防军,而头戴大盖帽脚蹬胶底鞋的一定是刚刚从南方过来的部队。窗户门板上都遮挡着厚厚的布帘,以防灯光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