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 辰际 > 第九章.防御.5

第九章.防御.5(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传承追凶 幽冥血鉴 将军的第二次初恋 如娇似妻:首席的小蛮妖 沙姆巴拉 玛塔的世界c 锋行天下 仙凡奇缘传 灵鼎天师 问风杀手帖

5

被电击的敌船是在北美洲上空爆炸的,北京地区无法现场看到当时的景象,所以天宿只能靠电视来了解爆炸时的情况了。

电击虽然发生在当地晴朗的白昼,但天空那道爆炸后的白光仍然明亮耀眼,敌船被摧毁后,头顶逐渐变大的燃烧的火球瞬间消失,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烟。

当天空的光斑越来越大时,地上很多人慌作一团,惊叫着到处躲藏,不过也有一些人还算镇定,站在空地之上,或带着护目镜或手搭着凉棚仰望天空,亲眼目睹着来自百光年之外的承载着另一个文明星球生命的飞行器。他们早已知道飞行器内武装着一群侵略者,但或许相信地球人的防御可以成功,或许觉得入侵者一旦突破地球防线,所有躲避都是徒劳的,因此,这些人也成为了最为真切地看到敌船爆炸全过程的人。

天上的青烟很快散去,不多时便无影无踪,蓝天依旧,好像什么也未曾发生。但地上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此时负责探测爆炸后残余物质的飞船已经进入到爆炸区域,只不过它们太小了,在地面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到。

天宿家中的壁挂电视,自打外星入侵者出现后,便几乎锁定在了相关新闻节目的频道上,原本不爱抛头露面的父亲,也因工作原因成为出视率颇高的热点人物。现在地球上各种媒体针对斯康蒂星的报道铺天盖地,记者们为此类新闻忙个不停,作为传媒主导的电视台,更是加大人力物力,许多记者跟随防御太空舰队共同出行,以真实报道第一手资料,而台内不多的采访用太空船,也因空间事件的增多在数量上显得捉襟见肘了,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动用了私家太空船用于新闻采集之用,至于非太空性质的地面采访,则更不必说了。

由于爆炸非常彻底,敌船几乎全部化为气体并迅速扩散成一个极大的区域,因此给爆炸后残余物的调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直到敌船被摧毁的10天后,较完整的调查报告才公之于众,而大众对于这份报告的内容,也就此物议沸腾起来。

父亲是空间科学的国际专家,对调查报告的分析自然具有权威性,他在“国共体”专家讨论会上对于报告研究后的陈述,也通过电视直播到世界每个角落。外星人入侵地球事件早已妇孺皆知,会议内容没有必要再保密,而是非常公开化——危难当头,集思广益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位地球人都希望通过各种媒体将研究成果普及至世界各地,来引导更多有识之士出谋划策。

在会议大厅进行陈述时,父亲的家人一直守在电视机旁观看实况,爷爷、奶奶、母亲、天宇、小云还有天宿,他们一刻都没有离开,就连小芮辰似乎也意识到什么似的,吧嗒着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和长辈们观看了很长一段时间。艾家人如此专注并非是因为电视上播放的是父亲的讲话——现在几乎所有地球人都在关注着这档节目,千家万户的电视机旁,不知有多少人在收看。

让母亲心疼的是,电视中的父亲虽衣着齐整,但仍难掩连日工作的疲累。讲话中丈夫不时振作着精神,也许旁人难以察觉,但又怎能逃过妻子的眼睛?这也使母亲联想到远隔万里的父亲在失去家人照料的情况下,仍在拼命工作的情形。

父亲并未准备发言稿,也没有开场白,上台后直接面对上百亿观众开门见山地讲道:

“通过对这份报告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很多结论,请容我一一阐述:

报告中提到在敌船爆炸区域测得大量碳氢化合物衍生物,据推断,其中还包含了成分相当高的乙烷,根据碳氢化合物浓度,结合爆炸过程中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这些碳氢化合物是由液态向气态转化而成的。也就是说敌船在爆炸前,内部储有大量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然而随着爆炸过程温度的急剧增高、压力的急剧下降,液态化合物迅速转变成气态,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挥发、燃烧在大气层里。”

“您的意思是说敌船本身就是一个内部低温、高压的巨大的液态碳氢化合物储藏罐,而入侵者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吗?”台下有人问。

“没错。”父亲肯定地回答。

“真是难以令人置信呀!这种环境,可是在零下一百多度才能形成的啊!”

“如此恶劣的环境,怎么会有生物生存?”

台下有人议论起来。

“请先不要说‘恶劣’这个词,”父亲打断了对方的质疑,“宇宙浩大,无所不有,我们的想象不能羁锁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对于来自百光年之外的这些外星生物来讲,地球环境同样是恶劣的。”

“我可以肯定我的观点。这也是入侵者为何进入太阳系后没有直取地球,而先在其它几个行星巡查一番,又在泰坦驻留很长一段时间的原因。”父亲继续讲道,“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木星、土星还有泰坦,它们的物质构成均与地球截然不同,这些行星表面含有大量的烃,也就是碳氢化合物,无论它们是以液态还是气态存在。而这群生物的来源地——天龙座天枢6第5行星,其表面物质构成与太阳系的这几颗星体有相似之处,尤其是泰坦星,不仅有浓密的烃物质大气层,下面更有多个液态湖泊,处于南极的安大略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这么说泰坦星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产生生物喽?然而我们却知道,那里可是不毛之地啊。”

“当然不能这么说。生命产生的条件是苛刻的,由于斯康蒂星的遥远,就连艾融人也未对其进行过实地考察,所以我们对它的了解只局限在观测结果的研究中,比较肤浅。现在可以比较确定的研究结果,除了这颗星体表面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外,其温度也要比泰坦高出不少,这也许会成为生命产生的诸多条件之一吧。”

“很有可能,”台下有人提出支持观点,“泰坦星表面最高温度仅为摄氏零下170多度,而斯康蒂星却为零下130度左右,这个温度加之适当的压力,会使其表面的多种碳氢化合物呈液态状,我相信,这颗星体表面会是一个烃的海洋。”

父亲对那个人笑了笑,接着说道:“而那些智能生物便生活在这个海洋里。入侵者进驻泰坦星安大略湖后,湖面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他们在汲取湖中的养分,当然,这个养分是针对他们来说的。由于湖中含有大量的液态乙烷,所以我认为乙烷便是他们的‘氧气’,不过这只是一个猜想,还需要进一步证明。虽然他们在吸取着湖中的养分,不过我想安大略湖和他们生活的故地还是有很大区别,且不说泰坦星与斯康蒂星表面物质构成及压力的区别,单就两颗星体将近50度的温差,对于入侵者来说也是可怕的,这可能也是他们在进驻安大略湖数天的时间里,一直依靠小型子船来给养,而没有‘抛头露面’的原因之一吧。”

“天呐,太可怕了!这使我想起了天然液化气储藏罐,如果真如您所说,敌船不就是一个超大的液化气罐吗?”

“您的比喻不无道理,而且挺形象,这也就引出了我分析的另一结论——敌船的爆炸是怎样形成的,爆炸为何如此彻底?”

“很好,请您接着讲下去。”此时会议主持肯定说,他一直在饶有兴致地旁停着。

“根据爆炸残余物含量分析,敌船那层具有可塑性的防护装甲层,其厚度大概在300~320米左右,也难怪我们的钻机难以将它戳穿,而且在塑性护罩的包裹下,还有一层厚度约为50米的刚性金属内胆。如此厚重的防护层,电流是无法将它损坏的,敌船之所以被我们击毁,我想一定是高压电透过防护罩,将其内部控制系统破坏所致……”

“是这样的,事实也是如此,”台下有人举手发言,“电击后敌船并没有马上被摧毁,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在我们用缆索为它减速时突然爆炸的;艾先生,我想这并不是什么新发现,因为地球人都知道……”

“请让我把话说完,好吧。”父亲礼貌地打断了对方的疑问,继续说,“我想对大家说明的,是什么力量能使坚不可摧的敌船爆裂,并且分解成无数碎块而最终殒灭,这也许会对我们今后的防御有所帮助。”

“艾先生的研究成果向来令人信服,请让他接着讲下去好吧。”会议主持对着台下说道,又转头向父亲,“请您继续。”

“好的。我认为,电流破坏了敌船内部的温控系统,从而造成其内部迅速升温,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烃向气态转化,逐步膨胀起来,最终将船体‘撑’裂开来而发生爆炸;爆炸时,烃便成为了燃烧物,故而使敌船彻底分解了。”

“有道理。”此时台下响起支持的声音,“烃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虽然只是物理转换,然而也具有惊人的能量——小时候老师就曾给我们讲过:冬天水缸里看似柔弱的水如果冻成冰,也会将缸胀裂的。”

“是啊!敌船护罩虽然厚重,然而却是热的良导体,船在下坠时与大气的摩擦产生了数千度的高温,热量会迅速传导至其内部的。”又有人补充说。

父亲点头称是,接着解释道:“多枚艾融核弹的高温之所以只熔化掉敌船护罩的极小一部分,是由于当时‘鲸鱼’内部温控系统在发挥着作用,在给护罩降温,而当电击后,敌船不仅以自由落体方式撞向地球,还在大气层中燃烧了起来,这也说明敌船内部的温控系统被电流摧毁了。而其实用不了太多的升温,不大的温差足以改变敌船内部物质的体积,将其护罩破坏。”

“我觉得艾先生得出的结论应该是靠得住的,也很有意思。这能对我们今后的防御起到什么作用呢?”

“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我想地球的温度对于入侵生物来说绝对是恐怖的,敌方如想达到他们的侵略目的,母船之内的子船乃至那些更小的承载个体生物的小型飞艇必然会外出行动,而地球的高温会是他们主要障碍之一。试想:如果我们若去到一个温度达摄氏200度的星球去执行某项任务,而且必须身着护具深入到其表面,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我们也不会无所忌惮吧。”

“是啊!”一直守在电视旁观看转播的天宿不无赞许道,“爸的分析真是精彩,我想这次报告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防御信心,至少现在我已感觉心里不像以前那样发毛,似乎有一些底气了。”

“别打岔,爸还没说完呢。”天宇说着,把电视的音量放大了一些。

“……对于入侵者来说,他们对温度的要求是苛刻的。这是我总结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父亲继续在电视中阐述道。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通过艾融人对入侵者所使用的未知元素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它可以组成塑性很强的合金,然而并非无懈可击,相对来说,它的抗高温能力是一个短板。即使艾融核弹只熔化掉敌船护罩42厘米的厚度,但拿这个厚度乘以敌船表面积,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体积数值。敌船防护罩之所以能够抵御我方核弹及激光的轮番进攻,主要是凭借它巨大的厚度和塑性金属的弥合性,加之其内部温控系的作用。我想,当核弹击中护罩时,其核爆中心部位肯定是一个较深的‘弹坑’,只不过周围的塑性金属迅速把这个‘弹坑’填补掉了,而如果敌船体积减小到一定程度,没有太多物质来‘填补’损失,核弹是可以将其完全熔融掉的,因此,‘巨鲸’固然可以凭借厚重的铠甲与我们的武器来抗衡,不过入侵者想要轻而易举地实行小型艇近地进攻,却不会易如反掌。”

“那些小型艇若在构造比例上与大型艇相仿,也会有着厚厚的护罩,而除去双层护罩之外,其内部的空间可以装下一个人,如此看来,目前斯康蒂星侵略者的人数应超过四万。从我们在泰坦星安大略湖中的观测来看,小型艇浑圆的金属外壳刀枪不入,一旦它们进入到地球表面来横冲直撞,每一条都好似一枚不会爆炸的飞弹,仅凭这四万人所控制的四万条“鲸鱼仔”的冲击,便会使我们难以抵挡,而在地球表面实施核攻击难度很大,有投鼠忌器之虞。”一位负责军事防御的专家对父亲说。

“我只是提出我所研究的成果,来为防御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至于说针对入侵者将采取何种防御手段,当然还要靠像您这样的军事专家来决策;不过我可以保证,那些小型飞艇一旦进入地球浓密的大气,它们的速度是会大大降低的,因为速度过快会使它们如坠落的陨石那样被大气的摩擦所烧毁。”父亲说。

“照您的说法,我们是否已经错过了一次最好的进攻机会?在泰坦星,当入侵者将小型艇全部撒放到安大略湖中时,如果我们以核弹攻击,他们很有可能被摧毁。”

“我想是这样的。不过当时对方并没有发出信号,我们不能确定他们的来意,由于我们的仁慈和对泰坦星环境的担忧,错过了一次最好的进攻机会。”

“非常遗憾,”军事专家摇了摇头,“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不会再有。敌方现在已非常清楚我们核弹的威力,所以不会再轻易出动了;而他们的母船如果突破了电离层防线深入到近地范围,那时再出动子船和小型艇,我方将难以使用核弹攻击,除非我们想与侵略者同归于尽。”

“虽然错过了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但我却觉得不必过分自责。”父亲平静地说,“珍惜生命,爱护自然是我们地球人乃至‘星共体’智能生命的生存之本。一群从未接触过的智能生物穿越遥远的星际空间来到太阳系,当我们不知其来意时,又有谁敢轻易做出将其毁灭的决定呢?这与我们对待生命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啊!既然事已至此,不如多想想应对策略吧。”

“以上是我通过这些天的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希望能对防御起到些许帮助。”父亲继续说道,“最后,我还想对大家说,入侵者来自百光年外的另一个世界,已经历了漫长的行程,或许说这些生物已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这次入侵行动中也不为过,所以他们决不肯善罢甘休,即使他们已经损失了一艘母舰和数千生命,也不会轻易后退的;而对于我们地球人来讲,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出长期的甚至是艰苦卓绝的努力才会有希望。不过我相信,通过我们集体的智慧以及顽强的意志,加之‘星共体’盟邦的支持,是可以阻止这次灭顶之灾的。”

说完,父亲在一片掌声中走下台,而另一位科学家在经会议主持介绍后,走上了主席台。

“听了艾先生的研究结果,本人深感钦佩。”这位皮肤略黑的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同父亲一样,操着地球国际语言说道,“下面由我将我们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公布一下,同样希望能为防御带来一些帮助。”

美国科学家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着他的发言:“近50年前,艾融人在尼萨星调查小行星撞击事件时,为查找控制小行星操控器的残骸,曾经将陨坑湖水排干,并且搜罗到一些碎块。这些碎块的组成包含着一种可塑性很强的、可以自身愈合的新元素,然而,它们却不完整,碎块的外表十分圆润,有一部分被湖水溶解掉了。

“是的,从尼萨星传过来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不过这个信息是在第一次调查结果传送过来后,相隔了一段时间,我们才从艾融人那里得到的。”有人提示道。

“之所以我们相隔一段时间才收到这条信息,我想是因为艾融人也曾产生过怀疑:很难想象,如此神奇的元素竟也有着它致命的弱点——在水中有溶解性。”

讲到这里,美国科学家环顾了一下会场,看到与会者都在专注着自己的论点,于是继续着叙述:“当然,在座诸位对新元素的这种特性也是知道的,但了解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而我科研小组所接受的任务便是对它的溶解性进行深入研究,而研究对象的来源便是敌船爆炸后极少数的残留物。通过这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那么请您快将结论讲一下吧!”军事专家有些迫不及待了。

“虽然这种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有些遗憾的是,它的溶解度不算高,溶解性属于微溶与可溶之间;尼萨星陨坑湖中的那些物质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溶解才消失掉一部分的。”

“如此说来,敌船依旧可以凭借它们的护罩自由行动于水中了?”军事专家边说边用手挠了挠头,刚刚舒展的双眉又蹙紧了。

“也不尽然,针对地球环境,我们又对这种物质进一步做了盐水溶剂试验,发现它在盐水中溶解性会提高一些。”

“您的意思是说假如敌船进入地球的海洋,它们利用这种物质而制造的防护罩会被海水‘溶化’掉吗?”

“盐水虽然可以提高溶解度,但短时间内还是有限的,敌船若不惜代价地进犯,仍可以相对安全地进入到海水中。”

“这么说我们想利用海洋做为保护地球人的一道天然屏障,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喽?”

“这个……”科学家欲言又止。

看到美国人的犹豫,父亲接过了话题,起身说道:“非常感谢这位科学家的研究,不过事关重大,我想您是不好妄下结论吧?”

“也许是吧。”美国科学家沉沉地说。

“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任何观点都可以提出,包括不成熟的。地球有近200亿人口,我相信现在守候在各种视频媒体旁收看我们讲话的人至少有150亿,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嘛。”

“可是……”美国科学家还是有一些踌躇。

“那么我不妨将您想要说却又不好说的话告诉大家。”父亲本就是个爽快人,在如今这样危难的情况下,也只得一吐为快了,“我想您的科研小组是没来得及进行流动溶液溶解性试验,不曾得到那种物质在流动的盐水中的速度值,所以没把握回答这个问题吧?”

“是啊,时间有点紧,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们并不知道敌船一旦进入地球的海洋,它的速度到底能达到多少。”

“不管是多少,我觉得都应考虑将海洋做为抵御侵略者的一道保护伞。”父亲说道,“行驶于水中的敌船,其防护罩溶解速度会大大提高,船体速度越快,护罩溶解得越强烈;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敌方很有可能对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因为他们生存的世界根本没有水,无论是在斯康蒂星上,还是在飞船里。”说完,父亲将头转向军事专家。

军事专家略作沉吟后,说:“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确实可以考虑利用它作为我们的藏匿之地,而且地球现在便有大规模的海下设施,这些设施遍布在四大洋,共有17座海底城市以及连接它们的水下交通网络,还有一些以前废弃的海底隧道,也可以改造后做为避难场所。”

“那么您的意思是……”美国科学家问道。

“感谢您所提供的成果,当然还有艾先生的建议,不过这个方案是否实施不是几个人能够决定的,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可行性研究;还有,您一定要将流动性盐水溶剂溶解性试验进行下去,而且越快出结果越好,流速多取几个数值,以为我们的防御提供更多的帮助。好吧?”军事专家说道。

“我会加紧试验的。”美国科学家郑重地点了点头,回答说。

海下防御问题讨论完后,会上又商议了许多关于防御的其它问题。会议从中午一直延续到太阳落山,方才阶段性地结束。

目 录
新书推荐: 神级猎人我的搭档是创世神 开局就被扔进星门 从继承农业星开始交易万界 时空摆渡人 天命逐星 我能回到末世前一周 惊悚片生存守则 成为四个漫画男主的宿敌 宿主虐渣不眨眼,极品纷纷跪地哭 星际团宠:崽崽靠卖萌拯救世界
返回顶部